喜欢站在太阳底下坦坦荡荡(我喜欢坐井观天)

首先声明,我喜欢坐井观天的井,不是水井,而是天井。

喜欢站在太阳底下坦坦荡荡(我喜欢坐井观天)(1)

(通转楼,图片选自网络)

近几十年来,在徽州文化研究中论及徽州民宅的建筑特点时,大多归结为“粉墙黛瓦马头墙”,并且往往特别强调马头墙,曾听说政府鼓励并要求新建民宅都要做马头墙,以致新建的各类建筑的房顶上都密密麻麻地建起形形色色的不伦不类的“马头墙”。面对如此这般的“马头墙”,不知人们的感觉是美还是丑?

喜欢站在太阳底下坦坦荡荡(我喜欢坐井观天)(2)

(图片选自网络)

在我看来,徽州民宅在建筑设计上除了砖木结构“三开间”之外,最主要的特点是天井。天井可谓是徽州民宅的根本特色。

徽州民宅,无论是“大三间”(堂前两侧各有两个房间的)还是“小三间”(堂前两侧都只一个房间的)大多有天井。地面与天井对应的位置在“堂前”的下方,离大门比较近,若是“通转楼”则处于“上堂”与“下堂”之间偏于“下堂”的位置。地面对应着天井的方位是“明堂”,下雨的时候,雨和天井四周的檐水就落到明堂里,俗称“四水归明堂”。明堂有深有浅,浅明堂非雨天是干爽的,深明堂一般有积水,可养观赏性的红鲫鱼等鱼类。

徽州民宅为何要做这么个天井?不管別人怎么说,我从自身的观察和体验中感到因为它担负着以下几大功能——

天井的第一功能是采光。据说为了防盗徽州民宅墙体上的窗子都很小,所采之光完全不能适应需要。有了天井,无论是楼上楼下的“堂前”都亮堂堂,即便是阴雨天入夜之前也无需点灯。

天井的第二功能是通风。如果没有天井室内就空气不流通,木质结构的梁、柱、壁易腐朽,各类物品易霉变。尤其是收获季节不能及时晒干而暂放堂前的稻谷、麦粒等农产品更易变质。有了通风的天井,这些都可避免。

天井的第三功能是“观天”。天井的观天功能,容易被时人忽略不计,因为在室外的任何地方都可以观天。可我觉得观天是天井的一个不可小觑的重要功能。农耕时代,农民靠看云识天气。农人不出门,能知晴阴雨,靠的就是天井。天井对于农耕时代的农人来说是太重要了。在特别热的日子,中午农家大多关上大门把室外地面上冒出的热气关在门外,男人或坐或躺在凉凉的地面上休息以利下午干农活。夏天气象变化频繁,在堂前休息的人可随时通过天井观察天气的变化。在大冷天,农家大多关上大门把寒气拒之门外,在家里的人也往往通过天井观察晴阴雨雪的转换。

徽州民宅的天井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很多快乐。我小时候喜欢坐在堂前通过天井观天。因为那时候我觉得通过天井观天比在空旷地方观天更有美感。现在想来,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觉是由于天井好比相机的“取景框”,视觉通过这个取景框将变化多端的天空构成了一幅幅图画。我喜欢通过天井看云卷云舒、电光闪闪、雪花飘飘,我还喜欢看从天井射在地面上的阳光缓缓地移动……从天井看到的许许多多的图画,不仅获得丰富的美的享受,而且引逗我产生许多奇思妙想。儿时的“坐井观天”嗜好竟然成了我经久不衰的兴趣。离开家乡以后住的房子都没有天井,我若在室内就凭窗观天,住上有阳台的房子后,我就时不时地站在阳台上观天。平日里在室外也经常观天,若发现天上没有一丝云彩,我会站着观赏那湛蓝的天空良久不动,走路时若看到云彩变幻莫测,我会停下脚步看个究竟,坐在车里远行,我会透过车窗一路观看天象……自从有了智能手机,只要看见天上有奇特的云象,我就会拿出手机给它留个影。观天成了我终身的乐趣,这要归功于徽州民宅的天井。

喜欢站在太阳底下坦坦荡荡(我喜欢坐井观天)(3)

徽州民宅的天井,不仅具有实用性,而且具有科学性。其科学性除了体现在前述的天井几大功能上,还体现在马头墙的建构上。徽州民宅为什么构建马头墙?有人以为是增强房屋的美观度,也有为了防火的说法。我觉得为了美观是不成立的,为了防火有点道理。假如隔壁人家失火了,而且风大火旺,“火屎”就容易通过天井进入屋里引发火灾,有了马头墙就有可能避免这种现象发生。但发生火灾大多属于偶然,频率极低,因此并非为了防火而建马头墙。我以为马头墙的作用在于防止风狂雨骤的天气“斜雨”通过天井打湿堂前的地面和靠近天井的木柱与板壁。不过能起这种作用是“墙”而不是“马头”,这“马头”完全是装饰“墙头”的。其实马头墙的防火功能远不如“女儿墙”,但建马头墙比建女儿墙省料、省工、省钱,因而大多徽州民宅都建马头墙,建女儿墙的房子很少见。

喜欢站在太阳底下坦坦荡荡(我喜欢坐井观天)(4)

(建有女儿墙的民宅,图片选自网络)

传统的徽州民宅,是徽州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天井让我的童年接受了美的陶冶,我爱徽州民宅。遗憾的是她正在消失,如今徽州村落里新建的房子都是半洋不土的样子,许多徽州村落原有之美几乎破坏殆尽。我真诚希望徽州的村落文化、民宅文化、天井文化尽可能延缓消失的时间!

喜欢站在太阳底下坦坦荡荡(我喜欢坐井观天)(5)

王德中

2022.05.01.于太湖新城净水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