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接待中吃公函问题(又让公务接待变成)

—分享—去年一年,湖北全省立案查处违规公款吃喝问题583起,处理869人,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吃公函”(4月17日《中国纪检监察报》),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公务接待中吃公函问题?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公务接待中吃公函问题(又让公务接待变成)

公务接待中吃公函问题

—分享—

去年一年,湖北全省立案查处违规公款吃喝问题583起,处理869人,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吃公函”。(4月17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凭“函”接待,无“函”不接待、不报销,本是整治公务接待的一记重拳。2013年印发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明确,“公务外出确需接待的,派出单位应当向接待单位发出公函,告知内容、行程和人员”“无公函的公务活动和来访人员一律不予接待”。这成了公务交往中的硬规矩。

然而,近年来,个别地方、部门和单位却出现了“吃公函”现象。突出表现在,一是“一函多餐”,用一张公函吃好几顿,把超支的餐费挂到其他正常的接待函下,化整为零隐入公账,让每张公务接待函都顶格报销。二是“互换空白函”,相互交换、索要部分空白接待函,到需用的时候就在空白接待函上直接填写内容,达到随时公款吃喝目的。

小小接待函里“门道多”。“吃公函”可以满足个别人公款吃喝的欲望,让公务接待又变成什么接待都可以往里面装的“筐”。

“吃公函”是隐形变异“四风”一种新的表现形式,本质是把接待函当作吃喝通行证,利用公函进行违规吃喝,用合规形式掩盖违规问题。个别地方、部门和单位肆意“吃公函”,把规定当“摆设”,视标准为“橡皮”,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形象。

变异的公函,是“四风”问题相互交织的结果。“吃公函”现象的存在,提醒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盯公函变异,主动作为,从严肃纪律、完善制度、强化监管等方面抓实抓细,精准施策,堵塞漏洞。

狠刹“吃公函”现象,一要细化公函管理规定。建立健全派出公函审批制度和派出公函登记台账,要求专人监管,让每张流转的公函有迹可循。二要运用大数据加强票据监管。虚假公函必然连着虚开发票和虚假消费,“互联网 监督”大有作为。比如,湖北省升级改版了税务“票检平台”,同步链接增值税发票信息系统数据库、发票协查库及非正常发票库,通过大数据联动扫描票据中的问题线索。三要对隐蔽型公款吃喝快查严打,形成对“吃公函”的震慑,巩固、坚持和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防止“四风”反弹。

文/向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