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发音分类(粤语是正宗古汉语官话发音是极其荒唐的)
我相信南方系看到这个标题,首先不是冷静地坚持“兼听则明”,更会是先情绪化。然后进来谩骂作者一番,愤然离开。我这样说是有根据的,在本人写的两篇否定粤语是古代汉语官话发音的文章里,莫不如是,谩骂者的IP皆来自南方。今天我们就用粤语是古代北方官话这个结论来推导一下看看是不是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和因果关系。
南方系说北方由于少数民族入侵胡化了北方方言
粤语是古代官方汉语发音说法,常常举例粤语念唐诗完全押韵来做证据。那么我们照着这个思路先假定粤语是唐官话乾坤大挪移直接灭掉广东粤语区所有人,代之以北方来的唐官话。咱也不说是北宋南迁导致南宋时代北方人迁到粤语区,一天二十四小时去教化当地人说唐代官话了。
这里面有两个问题将会打脸粤语区说自己是唐官话的说法,其一是按照南方系说北方少数民族胡话污染了北方方言。历史上,中国北方被北方少数民族统治时间最长的时代,也是最乱的时代就是南北朝时期。从西晋永嘉之乱(311年-316年)算起,到隋581年立国,中间整整乱了270年,这270年间,匈奴、鲜卑、东胡、羌等少数民族在北方建立多个政权。也即是说如果这270年北方方言和官话被胡化了,而且270年的历史长度,如果胡人有改变汉语的动机,是完全做得到的。
从隋到唐,唐朝皇室李家身上有着鲜卑人的血统,这就意味着,唐代官话已经是胡语了。唐朝灭亡,南唐南下,带去的也绝对是胡话,跟西晋时期就南迁到建康(今南京)的东晋贵族的话一定无法相互沟通。结论是什么?按照南方系的说法,唐朝官话也是胡话,所以就不要说粤语是什么正宗古汉语官话了。
西晋衣冠南渡语言影响过粤语吗?西晋衣冠南渡,根本无法影响粤语。留存于世的汉《乐府诗》是继承自先秦民歌《十五国风》的风格,先秦时期是散文,根本不讲究押韵。尤其是汉代和魏晋时期的赋,都不讲究押韵。即便是押韵,也是大致押韵,不像唐诗及后世的格律诗那样严格。
说明什么问题呢?也就是说,如果粤语受到西晋河洛话影响很大的话,用粤语写诗歌根本不会那么注重押韵。即便到了唐代格律诗盛行,你会看到写唐诗的诗人很少或者基本没有岭南人。因为唐诗在上面按照南方系污蔑北方发音被胡话的说法,粤语用河洛话根本无法押韵唐诗。
粤语继承了宋代官话?这个说法就更扯淡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乱斗的时代就是唐末开始的五代十国,以及沿袭到南宋末年的北方辽、金、西夏、蒙古等少数民族政权。五代十国时期大约70年的历史,算上北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到南宋,又是200年的历史。
也就是说,按照南方系的说法,五代十国时期,北方唐官话又一次被胡人污染。被污染的宋官话去取代广东当地的百越话成为新的粤语,那也是胡话,而且跟唐音又有很大差别。怎么可能读唐诗押韵,读宋诗又押韵。而且不但读唐诗宋词都押韵,连明诗、清诗都押韵!
蒙元、满清胡化北方官话?南方系又列出蒙元和满清胡化北方官话,没有证据,就是说被少数民族统治,北方汉语发音就必须被蒙元和满清胡化。说得好像广东在历史上从来没有被蒙元和满清统治过一样,这个理由根本站不住脚。
从文学艺术上来看,元代杂曲和戏曲,恰恰证明了元代根本没有胡化北方汉人的口语发音。元代也有严谨的格律诗,也有继承自宋代的词。
而满清则更有清清楚楚的历史记载,清朝的最高统治者从一开始就学习汉文化。尤其是入关后顺治、康熙等清朝最高统治者必须满汉双修。甚至到了满清末年,统治者通用汉语。满清末代皇帝溥仪以及慈禧都有影像声音留存(外国记者拍摄)。南方系居然有人说普通话就是满语,或者是满语化的汉语,愣是把满足汉化说成了汉语满化,其心可诛。
结论:口语发音是口口相传的,古代中国文盲率极高,而少数民族没有文字的很多,也就是在唐以前的少数民族基本上都是文盲。到了北宋时期,辽、金、西夏、蒙古等有的模仿汉字创造自己的文字,蒙古则模仿维吾尔文字创制了蒙文。女真则模仿蒙古文字创制了满文,才算成为一个有文字的民族。且少数民族的文字仅仅限于统治者和神职人员使用,本来少数民族人数就少,文字再限制到少数人手里,其他人基本都是文盲。成吉思汗的将军没几个有文化的蒙古人。
少数民族打仗为的是土地和奴隶,而不是让你跟着他说话
所以,古代少数民族入侵中原的目的不是来给你上课的,汉人以圣人后裔、天朝上国自居,根本不会主动胡化。唯一主动胡化的是战国时期借鉴胡人的赵国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只是改革了军队,而不是日常生活的服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