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就跳进黄河洗不清(跳进黄河洗不清)
小故事大道理,和你一起学习。
越没有头脑,越离谱的妄言,人们越愿意相信。
七十九岁的弗吉尼娅·麦克马丁在加州曼哈顿海滨小区拥有一间幼儿园,园长是她的女儿,她二十二岁的外孙雷·巴奇是幼儿园的老师,其他老师和员工都是亲人或教友。这间麦克马丁幼儿园一直是镇上的模范学校。
1983年8月11日,麦克马丁幼儿园的小朋友小马菲尔回家后,跟他妈妈茱迪·约翰逊说:“妈妈,我的屁股中间痛。”
茱迪马上联想到巴奇,因为他是幼儿园唯一的男老师。她问儿子:“巴奇老师有没有对你做坏事?”
“没有,这跟巴奇老师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巴奇是男生,他有没有用身体去碰你的肛门?”
“没有,没有!”
直接问,问不出来,茱迪改间接问:“我们来玩医生和病人的游戏,你是病人,巴奇是医生,他有没有像医生那样给你打针?”
“没有。”
“那他做过什么?像医生做的?”
“有,巴奇老师帮我量过体温。”
量体温,体温计插肛门,这是性侵的掩护。茱迪心里下了判断,她二话不说带儿子去医院检查。不只去了一家医院,为什么?只要这间医院检查结果是孩子没有被性侵,她就换一家,直到有医院的报告说:孩子看过巴奇的生殖器,巴奇还给他拍过裸照。
茱迪报警,告诉警方不只她儿子被绑起来脱光拍照,其他小朋友也遭到毒手。警方建议她去找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国际儿童研究所(简称CII),那里有儿童性侵案的专家,请他们鉴定一下。不巧的是,小马菲尔到CII时,值班的不是医生,是实习生。他看到小孩肛门的红印,再听茱迪的诉说,诊断小马菲尔是被性侵没错。
警方立刻到幼儿园搜查,并逮捕巴奇。但却因缺乏证据,只好释放。警方不罢休,发信给在校和以前毕业小朋友的家长,请父母调查他们的孩子有没有被性侵过。这个举动牵涉两百多个家庭,自然在小镇引起恐慌。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心理学上流行一个理论,就是我们成年后的偏差行为,都来自幼儿时期的阴影。很大一部分是来自父母、亲人或老师不同程度的性侵。而小孩因为不懂事,或不知如何开口求援,往往成为牺牲者却不自知。但是如果通过适当引导,就可以找出真相。在CII工作的琪·麦克法兰就是这一派的心理学家。当时怀疑受害的家长,因地利之便都带孩子来给她诊断。
但大家都以为她是专家,却不知她是钻牛角尖的专家,因为她在询问孩子时,如果得不到预先设好的答案,就会强力引导,甚至强迫,逼小孩说出她要听的话。例如她问一个小女孩,巴奇有没有掀开她的裙子?小女孩就是说“没有”。
于是她用洋娃娃来演,要小女孩做出掀裙子的动作,小女孩就是不肯做。然后她居然对小女孩说,其他同学都说了,如果她不说出来,那就会连累同学,让同学变成说谎的坏孩子。五岁的小女孩在威胁之下,还是不说巴奇曾对她怎么样,但说巴奇的妈妈佩姬·巴奇,也就是园长,看起来好像会对她性侵。麦克法兰就此下诊断,判定小女孩受到性侵,但她因为喜欢巴奇一家人,或受惑于权威,反而替他们母子隐瞒。
其他孩子在CII的诱导下,用编故事来逃避,例如有男孩说巴奇会带他去一间密室,里面有机关,下面有隧道。有男孩说巴奇会带他去墓地,强迫他挖棺材,把尸体肢解。有女孩说巴奇会用自己的大便和尿,拌巧克力给她喝。这时媒体掺和进来,大肆报道。可怜的麦克马丁幼儿园祖孙三代都变成了恶魔,幼儿园在媒体报道中成了“性恐怖大宅”,后来只有老祖母准予保释。
案子越来越热闹,几乎日日沸腾。问题是,不管警方怎么搜,却一点儿证据也没有。别说没有小孩的裸照,连一本色情书刊也找不到。而且小马菲尔的妈妈茱迪开始控诉邻居对她儿子性骚扰,还说那个人强奸她的狗。1984年,小马菲尔的爸爸和茱迪离婚,原因是茱迪指控他性侵自己的儿子。接着茱迪被诊断患有精神分裂症。
到这里,该收手了吧?巴奇的妈妈获得保释,但巴奇被继续收押,因为检察长办公室认定他有罪,只是证据暂未找到。而且当地的民调显示百分之九十七点五的人相信他有罪。要知道,美国是三权分立,地方的检察长也是民选的,所以他要把这案件办下去。
1986年,巴奇被控八十一项重罪,说他性侵三百六十个儿童,佩姬·巴奇也被控二十七项罪名,其他幼儿园的人员也受到牵连。但是有两名检察官辞职,因为他们感觉自己在折磨无辜的人。
案件进行中,茱迪因酒精中毒死亡。更权威的心理学家指出,CII提供有关三百六十个孩子问答的录像带,回答过程有很大的问题。每一个孩子都是起初否认曾被性侵,在一再诱导和逼问下,才不得不乱编故事。而且他们发现,项目主持人麦克法兰,从来没有受过评估孩子被性侵的训练,其方法真的有很大的误差。
拖了五年,这件案子动用了三位全职检察官、十四位社工、二十二位特遣队员、二十二位志工、五位探员,花费一千六百万美元,是美国审讯时间最长、花费最高的案件,最后巴奇以无罪释放。可怜非常喜欢小孩的他,因为一个重症妄想者起头,卷进一堆又笨又疯又勤快的人手里,白白坐了五年黑牢。
这个世界危害最深的,不是“没道理”,而是“假道理”、“假科学”。但这些看似有点儿道理的东西之所以可怕,还是因为我们内心的偏见,让它们轻易找到了共鸣。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