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哪里运用了典故(水调歌头菩萨蛮等等)

爱好古代文学的朋友一定对各类的词曲牌名不生疏,仅仅是现存的这些名目就多如牛毛,可究其来源,大致有以下几种

水调歌头哪里运用了典故(水调歌头菩萨蛮等等)(1)

一:内地民歌的加工和民间歌手的创制。

如《拾麦子》、《麦秀两歧》两调,最早见于唐崔令钦《教坊记》,大约就是中原地区农民拾麦时歌唱的。它们来源较古,《后汉书·张堪传》就已记载着渔阳百姓歌:“桑无附枝,麦穗两歧。的故事。《太平广记》也曾引《王氏闻见录》说五代梁时封舜卿路过成都,倡优扮作贫苦妇女,背着筐子唱《麦秀两歧》曲。宋王灼《碧鸡漫志》则引《文酒清话》称,此事发生在唐封舜臣出使湖南道经金州、潭州之时,乃“六朝音律”。说法虽然不一样,却更能证明这类曲牌名在民间流传之久远和广泛。其他像《摸鱼儿》、《拨棹子》等也有材料证明是由当地民歌加工而成的词调。这些音乐人都是底层的老百姓,经常受坊间文化的滋养,不少词调是他们创制的。比如《喝驮子》,据南宋王灼所著《碧鸡漫志》记载:“此曲单州营伎教头(就是随军伎女的歌舞教练)葛大姊所撰新声。梁祖作四镇时,驻兵鱼台,值十月二十一生日,大姊献之。梁祖令李振填词,付后骑唱之以押马队。

水调歌头哪里运用了典故(水调歌头菩萨蛮等等)(2)

二:由大型歌舞曲或其他乐曲改制。

隋唐两朝的音乐机构承前启后,整理创新也编出了许多大型乐曲,其中有属于传统清乐的《通曲》“清乐者,其始即清商三调是也。并汉氏以来旧曲。”比如《春江花月夜》。有属于燕乐的,如法曲《霓裳羽衣》、《献仙音》等。这些大型乐曲常常是由许多乐段构成的首尾俱全、层次繁复的套曲。象法曲《云韶乐》,据《新唐书·礼乐志》记载,演起来就要动十几种乐器,三百人的舞蹈队,还有歌队。有的大曲长达五十多遍。这样的大型乐曲显然不适合在日常生活中演奏,歌楼舞馆更难采用。于是乐工、歌者、文士们便摘取其中精粹部分,制成短曲,再配以歌词,单独演唱。有的仍用原名,如《破阵乐》、《薄媚》;有的改称“××子”,如《甘州子》、《破阵子》有的就所截取的部分称为“歌头”。比如改大曲《水调》的曲头部分为《水调歌头》,摘大曲《方州》的曲头部分为《六州歌头》或将原名稍加变化,另予新名,比如姜夔摘取法曲《霓裳羽衣》十二叠中的第七叠,制成词曲,称为《霓裳中序第一》,又如摘取大曲《采莲》的一部分,制为《采莲回》,取大曲《柘枝》的一部分,制为《柘枝引》等等。根据其他乐曲改制为词曲的,如改古琴曲《思友人》为《患远人》、改《醉翁操》曲为《醉翁操》词,像《虞美人》、《渔父》和《曲玉臂》这些词名均来自唐代的教坊曲。

水调歌头哪里运用了典故(水调歌头菩萨蛮等等)(3)

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域外乐曲的袭用或改制。

大家都知道,隋唐燕乐调和它的主要演奏乐器琵琶都是从西域和我国西北部兄弟民族那里传入中原的,而西北各族文化又与古印度、古伊朗等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许多牌名来自那些地方就是很自然。

比如《苏幕遮》,原是从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带传来的“浑脱舞”的舞曲。“浑脱”是“囊袋”的意思。据说跳这种舞的时候,舞者用油囊装水,互相泼酒所以唐人又称之为“泼寒胡戏”。表演者为了避免水淋到头上,便戴起一种涂了油的帽子,高昌语称之为“苏幕遮”,因此,乐曲就被称为“苏幕遮”。后来,人们为这个舞曲填写歌词,也就叫《苏幕遮》了。

再如《赞普子》《将子》,一看名字就知道大约是古代藏族的乐曲。唐代吐蕃语称他们的君王为“赞普”。现今存世的敦煌曲子词里的《赞普子》就是描写吐蕃将领来唐王朝朝拜的。

唐代不少成套的曲子如《破阵乐》《伊州》等,都源于西北少数民族音乐。由它们的一部分演化而成的词调如《破阵子》《北庭子》等,当然也应视为西北少数民族曲调。常见的词调《菩萨蛮》,据唐苏鹗《杜阳杂编》记载:“大中初(大中是唐宣宗年号),女蛮国贡双龙犀……其国人危髻金冠,璎珞被体,故谢之‘菩萨蛮’(像菩萨一样的野蛮人)。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近代杨宪益考证后说,女蛮国是古缅甸境内的罗摩国,“菩萨蛮”本是古缅甸乐曲。这么一来《菩萨蛮》就应是经过唐代歌者改制的域外乐曲。域外传入的乐曲,今天能够确切指出其渊源的不多了,这是因为它们的传入大多经过我国边疆地区各民族的中介,不少著大家都曾指出过这一点。

水调歌头哪里运用了典故(水调歌头菩萨蛮等等)(4)

四:文人创制的乐曲

五代以后,一些词人本身就是音乐家,著名的如柳永、周邦彦、姜夔等,他们能自制新曲,配以歌词。后来词人据他们创制的曲调填词,便成了一种公认的词牌 。如柳永的《解连环》,周邦彦的《月下笛》、《忆旧游》、《琐窗寒》,姜夔的《扬州慢》、《暗香》《疏影》、《长亭怨慢》等。

唐五代有好几个皇帝懂得音乐,他们也曾偶尔创制一些新曲,令乐工演唱。如唐玄宗初得到杨玉环时喜作《得宝子》,他还自制过芦管曲《新倾杯乐》(《碧鸡漫志》记载)。又如常用词调《如梦令》,据宋人记载,是后唐庄宗所制曲,原名《忆仙姿》等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