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知道秦灭六国的原因 秦灭六国的根源在哪
首先什么是合纵,合纵是在秦国强大以后,六国在苏秦的建议下六国诸侯实行纵向联合与秦国对抗的政策,联合弱国共同对抗强国,因为七雄中后期较弱的国家魏,赵,韩,燕,楚,是纵向分布的,古时候南北朝向为纵,东西朝向为横,所以联合南北各国是为“合纵”。而连横是战国时期张仪等游说六国实行与秦国横向联合对抗其他国家的政策。
一合纵连横的历史背景
合纵是战国时期苏秦所提出的,连横则是张仪所提出的。两人皆是鬼谷子门下的徒弟,张仪比苏秦先入门入师门更早学艺更加精湛。苏秦原本打算去秦国但是由于原先的统治者已经死亡,而现任的统治者并不认可苏秦的主见,且旧贵族和商鞅的矛盾激化导致商鞅被车裂。
为了实现宏伟的政治理想,他决定说服六国一同抵抗强大的秦国,他往返于六国之间,每次遇见君王便会慷慨陈词,分析利弊,用巧妙的语言周密的计划让六国得以联合促成合纵的形成。但是,张仪则不同,他分析当前的格局,看到了秦国的强大,也知道秦国面临当前困难的合纵格局。
在不断的分析中他也发现了合纵的缺陷与破绽,于是他献祭与秦王,张仪又分别向韩王、齐王、赵王、燕王揭示苏秦合纵联盟的弊端,使他们先后脱离了合纵联盟而分别与秦国建立了东西方向的横向联系,得到了秦王的认可。他所提出的办法便是“远交近攻,各个击破。”利用合纵存在的缺陷——一国违犯约定合纵就不复存在。使六国内部瓦解,从而达到分割包围,各个击破的效果。
二为什么连横能击败合纵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是秦国的制度,比奴隶制度先进的封建制度。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则是土地制度的改变,促进生产的发展,才让秦国有了坚实的保障。从时代的角度来看,秦国的发展适应时代的潮流,以及六国互相牵制的原因,使秦国的统一成为必然,这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原因,使连横最终击败合纵,我们归为以下三点:
(一)秦国发展迅速经济,军事强大,六国畏惧
及秦孝公商鞅变法之后,秦国不再是被各国鄙夷的蛮夷,秦国迅速发展,大力鼓励发展,相对其他各国政治开发。土地也不再局限在贵族手中,因此农民才有了动力,生产力大大提高,经济军事也随之发展。有了强大的经济实力,军事自然而然就得到提高,人民也愿意守护家园为国而战。
到了惠文公时代期间还出现过“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一除庶子一人,乃得人兵官之吏。”的现象。按人头奖赏田地房屋和官位,大大激发了人民参军的积极性,这是因为这样就让六国的士兵感到寒战和畏惧。
(二)六国内部不统一,互相猜忌
即便是在合纵的条约之下六国联合,但是六国内部本身就不统一。自春秋到战国,各国就经常发生战争,矛盾本身就不断累积。即便是联合在一起,也不想冲在最前面,成为联盟中的牺牲品,联盟内部就根本没有信任感。在秦国攻打其他国家的时候就只是坐山观虎斗,并没有做出实际行动,导致其余各国在合纵与连横中摇摆不定。秦国则抓住六国这种现象,达到依次分化,各个击破。
(三)秦国具备良好的地理条件
早期秦国的农业并不发达,即便人均拥有土地量大,但是农业并不发达。但是,到了战国中后期,农业迅速发展,生产工具的出现带动了经济发展,使生产效率更加给快,便捷。而且,就秦国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来看,秦国处于关中地区,从西向东居高临下,这是兵家必争之地。
因为秦国地理条件上的优势秦国易守难攻,加上之前几百蜀国,巴蜀大地,天府之国,在粮食和资源的储备上有着优势,这为秦国攻打其余各国做好了充分的战略准备,我们在地理上看秦国处于六国之前,六国燕齐楚靠海,秦国在地势上就咄咄逼人,六国的位置处于劣势,毫无退路。
三秦灭六国的根本原因以及合纵连横的影响
在分封制瓦解后,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益激化,国人暴起天下大乱,战争连续不断日渐吞噬着经济和生产,人民的生活得不到保障,民不聊生。后天下开始分裂,群侯各自为王,经常因为自身的利益展开战争,统治者的贪欲和无能,落后的奴隶社会一直压着着当代的人们,各国依旧坚持着分封制这一落后的制度,但是它早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这也标志着先进的封建社会取代落后的奴隶社会成为必然,秦国战胜六国成为必然。人民迫切希望在着再次统一。
连横合纵其实两者本身是处于一个出发点,只是方法不同。“合纵”战略的核心思想在于对秦国这个单极霸权的遏制和对诸侯国多极体系的维护,主要采取结盟的方法对权力模式进行重新建构以取得六国对秦国的优势地位进而阻止其向体系帝国的发展。
秦国也相应地制定了“连横”战略以抵抗来自整个体系的压力,实际上就是运用“分而治之,各个击破”的手段以打破六国力图恢复的均势,其最终目的是使权力天平消失,自己成为完全的权力主宰者。权力建构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至今,“连横合纵”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采用“连横合纵”的内涵与各国建立起更加平等交往的国际友好关系,正是因为古人给予的丰富经验的影响。
参考文献
《史记》司马光
《中国历史地图集》
《春秋左氏》
《东周列国志》
《战国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