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采访稿的范文 访谈王传言行走在时评写作的路上
媒体评论人王传言
近日,媒体评论人王传言接受了京津冀文化网的访谈,就时评的写作和教学谈了自己的看法。
王传言,山东临朐人,苏州作家协会会员。多家网站特约评论员。名师写作王传言精品班导师。已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香港《大公报》新加坡《联合早报》等纸媒刊发100余万字。在各大网络媒体刊发300余万字。
以下是访谈内容:
1.您每年发表多少字?时评占多少?
发表,这个词在网络时代已经有所变化。在传统意义上,发表仅限于传统媒体,像报纸和杂志。如今,网络发表也成为潮流和趋势。而按照我的理解,凡是能够发表之后有些许稿费的,都应该视作发表,比如今天很多网站以及自媒体都有征稿栏目,这当然是一个比较功利化的标准。如果这样计算的话,每年的发表字数应该在50万字左右。时评的分量在40万字以上。
2.为什么称呼自己为“非著名评论员,不自由撰稿人”?
按照我的理解,“著名”二字是一个难以攀登的高峰,只能够向往之,无论何时都不能够冠之。而之于“自由”,我并非全职写作,还是有工作的人,写作只是业余爱好,正如卢梭说的“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
3.您个人比较认可哪些媒体的时评?
就时评领域来看,纸媒我比较喜欢《新京报》《中国青年报》《南方都市报》。而新媒体我比较喜欢凤凰网、千龙网、东南网评论频道。
4.您认为,时评人最基本的素养是什么?
要写时评并不难,甚至可以说,时评的一种门槛最低的文体。只要你对某件事有想法,写出来,呈现在公众视野里,这就是时评。但要写得好,让人产生阅读欲望且能够完整读完,这很难。所以,我以为时评人应该具备这样的素养:
新闻敏感度。一件新闻事件发生,你能够充分认识并挖掘到其中评论的价值所在,这就是新闻敏感度。相反,你每天浏览新闻事件,却总是觉得毫无感想,这就是没有新闻敏感度的表现。
独特观察力。时评领域,人云亦云或者大白话地说正确的废话,没有任何意义。独特的观察力至关重要。这表现在,你的观点是别人没有想到的,你不是在随声附和某种已经存在的观点。还有就是,你的表达能够引发人们“原来如此”的共鸣。
有等等真相的勇气。不要望文生义,尤其不要见到不平事情就评论。要防止虚假新闻或者逆转新闻。否则,你评论的一切都是无用功。只有等真相出现的时候,才能够就事论事评论起来。
所以,我总觉得,在时评这种文体上,观点第一,逻辑第二,文采第三。应该有这样的一个基本排序。
5.随着时评圈不断升温,很多时评文章质量不高,比如文章的结果大同小异,如何避免这种结果?
2010年,我刚涉足时评领域,没有人带,全靠自己摸着石头过河。那时看到一则新闻的标题就直接评论,结果就犯了很多错误。雷同的几率极高,甚至出现了和别人基本一致的标题和观点。后来,慢慢思考,发现其中的弊端。避免这种结果,需要注意这么几点吧!
必须阅读完一则新闻的全部,越是精细越是完美。因为如今很多新闻编辑为了捕捉眼球,标题和内容完全两码事,如果你看到标题就评论,就注定误入歧途。
对一则新闻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比如同样一则新闻事件,去年有没有发过类似的新闻;这则新闻的前因后果是啥,都需要进行多多思考。
写作之前将标题先百度一下,看看是否已经有人写过。如果写过,将你的观点和已经出现的观点进行对比,如果极其相似就没有继续写的必要了。
6.如何面对不同观点和意见的网友?
时评的精髓,不外乎八个字:一家之言,自圆其说。没有哪篇评论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在千字左右的文字里,如果试图面面俱到反而会适得其反。正是因为如此,只是一家之言,肯定会有不同意见和观点出现。而面对不同意见的网友,有时候完全可以不置可否。
2010年,我在一所中外合作高校工作。耳闻目睹很多现实,就写了《中外合作办学路在何方》和《给中外合作办学看看病》,结果引来学校领导的批评。
2012年5月,我写了一篇《老外当街强奸中国女疑点多》的文章。真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网络上无数的人开始骂战,各种侮辱字眼都出现,短信和电话骚扰也接踵而至。这种情况持续了一周时间,不堪其扰。
在这些例子中,我始终认为我写的自有道理,有这样的坚守也就够了。别人爱说啥就说啥去吧,千万别当回事,也千万别觉得因为出现了不同观点讨论就觉得自己有多牛了。
7.时评的新闻体裁,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什么样的时评能够延长生命,给人深刻的印象?
时评在归类上应该算新闻,所以具备时效性,有“过期不候”的意思。而时评越是具备生命力,相反不是好事,因为这说明同样的事情并没有解决。比如那些周期性出现的新闻事件,每年年底都有民工讨薪、火车票一票难求。当去年的时评还能够评论今年的事件,这本身就是一种悲哀,说明事件一直没有解决。
所以,我从来不希冀自己的哪篇时评能够长远。
8.初学时评写作的学生有哪些误区?您会给些什么建议?
最大的误区是急于求成!我自己也犯过这样的错误。总觉得自己写出来一篇就应该发表,就应该获得认可。时评像一切文体那样,总有水到渠成的时刻,千万不要操之过急。
建议嘛,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分享几点:
多阅读。时评写作需要知识积淀,阅读在于形成属于你自己领域内的特长。无论是谁,知识领域都有特殊性,这是时评的要害所在。
多写作。在写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时评感。只想不写,写了就想发。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多比较。写了一篇,可以将写了同样事件的评论进行比较,看到自己的弱点。在比较中,才能够慢慢成长。
9.以“名师写作王传言精品班”为例,谈谈教学方式和取得成果。比如写作本身之外,还有哪些注意事项,掌握哪些技能。
感谢网络,让我们足不出户也不见面就能够相互交流。用了六次课的时间,将自己时评写作的经验进行系统化的分享,而每周三的上课以及后续的点评不仅看到学员的进步,自己也在不断学习。尽管人数不多,但看到学员都能够认真上课并按时递交作业,甚是欣慰。
在学员中,徐建中、杨凯华都实现了纸媒的突破。而其余学员也在网络媒上发表不少内容。其实,所谓时评写作的传授往往有十分个人化的印记,希望在接下来和学员们一起进步吧!
写作本身并没有多少技巧可言。一个就是坚持,自己给自己设定一个任务努力完成,长此以往就无往不胜;一个就是能够有感而发,捕捉灵感的过程要瞬间记录下来,形成自己的文字。
10.谈谈你的写作动力从哪里来?有没有人生信条与大家共勉?
所谓写作动力,我个人觉得有一个从逼迫自己写逐步到主动写再到习惯写的过程吧!当然,这个过程也有几种情况。一种是你写了你自己想写的且有稿费;第二种是你写了自己不想写的但有稿费;第三种情况是你写了自己想写的却没有稿费。第一种是完美状态,很多时候,都在第二种和第三种情况中徘徊。可见,稿费有时候就是动力。
人生已过而立。不敢谈什么人生信条。只是觉得胡适经常谈的“功不唐捐”四个字很好。它的意思是,所有努力都不会白白浪费。只有你付出了,终归有一天开花结果。所以,别急,你想要的,岁月都会给你。
谢谢!
附:学员学习心得
徐建中:
时评,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新的文体,进入名师写作王传言精品班的初衷,就是想挑战一下自己。以前写出的文往往逻辑性不强。当我在王传言老师的精彩讲解下开始系统学习时,才明白很多文体其实是相通的。时评注重的是逻辑思维,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是时评的思维模式,实际上,很多文体也遵循着这种模式。同时,王老师又教我们多角度思维,避免平庸和套路化的时评。“边学,边思,边写,努力一天,就离成功近一步。”这是王老师对我的鼓励,我将一直努力下去。感谢时评小班的精彩课程,感谢王老师的悉心指导,谢谢!
杨贤潮:
我是名师写作王传言精品班的学员,同时兼任班长。加入培训班至今2个月的时间,发表了7篇时评作品,这一成绩是对培训班效果的直接证明,更是得益于王老师富有成效的教学方式。曾经,我对时评写作的热爱在一次次碰壁之中消耗殆尽,当我有幸遇见王传言老师之后,很快坚定了写作的信心。王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独特教学方式和无私奉献精神。不同长篇大论说教式的课件,他的课件都是短小精悍的,既有说理,又有案例,而且不管是说理还是案例,都是王老师通过实践得出来的有效经验。为了我们能够尽快成长,王老师恨不能将自己平生所学倾囊相授。除了在教学本分外,他还传授给我们能“赚大钱”的投稿渠道,不仅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
此外,书评也是王老师的一大专长,本不应该出现在时评班的教学课程之中,可他却专门开设了一节书评课,免费给学员送出福利,给我们提供了一场精神盛宴。
京津冀文化网公众平台:jingjinjichina
投稿邮箱:jingjinjichina@163.com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tianyajuanke1977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1264567422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