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演出竟然看到了书法(是戴着镣铐在跳舞)

看演出竟然看到了书法(是戴着镣铐在跳舞)(1)

在中国,书法艺术是“宠儿”,不论是“琴棋书画”,还是“诗书画印”,书法都位列其中。在今天,若有人能写一手好字,周围的人都会投以钦羡的眼光。因为从小接受识字教育的缘故,普通百姓对书法多少都会“两下子”,每每面对一张书法时都能说出点门道。

然而,知道汉字美,但究竟美在何处?如何从“会两下子”成为善书之人?或许我们能从深受北大师生校友喜爱的书法课上找到答案。

10月14日,《书法课》新书发布会在燕园内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马寅初故居顺利举行,北京大学校友书画协会秘书长兼学术导师、本书作者方建勋博士与多位北大名人,和我们聊了聊 “字,美在何处?”

以下为发布会实录整理。

看演出竟然看到了书法(是戴着镣铐在跳舞)(2)

出版缘起:

方老师20多年来对书法的心血都融进去了

孟菲(主持人):第一个环节我们先请出版社代表作者方建勋博士分别介绍一下这两本书的出版缘起。

楚尘(楚尘文化创始人,作家):我跟方老师的关系我总结了一下,这二十几年来是从近到远,后来又从远到近。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二十几年前,方老师在南京艺术学院求学的时候,他们学校跟我家距离只有几百米,我当时住在西康路,他的导师黄惇教授也是大名鼎鼎。

我从2000年开始走上了出版的道路,十几年来一直想出版季老师的《中国书论辑要》这本书,中间因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出版,但是我们一直走在出版的路上。在这个过程中,跟方老师结下了友谊。后来方老师来北京求学,我也从南京来到了北京。对于书法我也特别喜欢,虽然我自己不写,但是对于书法这个传统艺术特别崇敬。

到了北京以后,我们两个人的关系越来越近,为了出这两本书,通过了很长时间的探讨。今天特别感谢出席这个发布会的所有北大师友。这两本书其实是方老师在北大校友书画协会书法公益班课程的首次披露,方老师二十多年来对书法的心血都融进去了,特别感谢方老师给我出版的机会。谢谢。

方建勋(北大校友书画协会秘书长、教学总指导,本书作者):感谢楚尘兄,跟他20多年的缘分,到今天出版这个新书又往前推进了一步。我首先要特别感谢各位来参加发布会的朋友,我的博士导师朱良志教授今天也专门来给我这个学生捧场,非常感谢!

《书法课》这套丛书,没有学员肯定成不了这个课,在座的各位学员是我写作的一个对象,我在写这个书的时候就要考虑到,我的学员读起来是什么感觉呢?他们会怎么理解呢?因此,也特别感谢我们的学员。

看演出竟然看到了书法(是戴着镣铐在跳舞)(3)

两本书里一本是《字美在何处》,这本书的另一作者是杨谔,他是南通市书法家协会的副主席,是书画篆刻创作与研究,诗歌散文均擅的艺术家。他本来要来,因为临时有事,没有来。我与杨谔是多年朋友,我俩当时合作写这本书的时候是:第一,通俗易懂;第二,有一定的学术性;第三,把书法史尽量捋得清楚一点。这本书或许可以说是审美的书法简史,介于通俗、学术与课堂讲义之间。

《临帖九讲》这本书,则是从学理上来对中国古代人怎么临帖这个问题进行探索的一个研究报告。几年前,济南一个出版社的朋友说,他们要出一套《历代临古作品丛书》。我在书法上因为主要学习二王一路,他就建议我把东晋以后的书家临习二王的临作汇编成一册。我搜集了大概有两三百张,同时还搜集了许多临习对象是在二王以外的临作。在整理这些临作的时候,感觉到古人的临帖跟我们今天人临帖差别挺大,我们今天临帖的观念、方法跟古人不太一样。随后,我搜集了大量古代书论中有关于临帖的文字,然后用这些阐述临古的理论文字来对照古人的临作图片,发现二者非常契合。我们今天的临帖思路似乎已经偏离了这个轨道。所以我尝试着把古人怎么临帖的思路整理成文字,这是我写作《临帖九讲》的一个基本理念。所以这本书主要不是我个人临帖经验的总结,而主要是尝试揭示古人怎么临帖。

因为在北大书法班教课,有机会实践这些怎样临古的理论,讲完之后,又根据教学中的反馈,再次修改,最终出来了这册《临帖九讲》的书。书中或许还有一些错误,希望大家能够指出,让这个书能够更完善。我就说这么多,谢谢大家。

潘岳(中信出版集团副总编辑):大家好!我今天很高兴能回到校园,我也是北大中文系的校友,很高兴见到吴校长。首先出这两本书是基于我们中信出版社和楚尘文化多年的合作和情谊,我跟楚尘认识有十多年了,在一起也出版了一些文学类的图书,因缘际会,楚尘跟方老师有二十多年的缘分,所以主要是楚尘这边在策划这个选题。但是我自己还是很高兴,我个人很喜欢书法,也是从小临帖,但是一直没有任何突破,能看到这样一本《书法课》,非常精细。我今天才知道在北大的校园里有这样一个协会,有这样一个书法班,也期待以后有机会能加入这样一个课堂。

看演出竟然看到了书法(是戴着镣铐在跳舞)(4)

关于本书:

现在再看书,再回忆当时的讲课,

觉得书都是活的

吴志攀(原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我今天是作为学员来发言的。我已经学了一年半了。确实,方老师对我们所有的学员,特别是我,帮助很大!这个话不是谦虚的,是实实在在的。我也是这本书的推荐人。《临帖九讲》的内容,在一年半的上课过程中,差不多跟我们很多个班的学员讲了,这本书中提到的许多帖的图片也在课堂上投影放过,我们都非常熟悉。方老师收集这些资料,有些是在国内博物馆看不到的,要到海外拍了照片才能看到。还有他的解读,我觉得特别能够理解,也能够接受,我认为方向特别好,我才能跟着他学。因为我这么大岁数了,拜一个40多岁的人为老师也不太容易,眼高手低嘛,所以还是要找一个好老师,现在确实找到了。

朱良志(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我和建勋相处有十多年了,他在理论方面、在实践方面下了很多工夫。他到北大读了四年博士、两年博士后。近一两年他的变化是最快的。在读博士的四年时间,一个非常宁静的过程,我们在一起读读书,他的性格是不大说话的,跟人交往也不是很擅长的。后来在郭会长,尤其是吴校长,还有我们学校很多领导的帮助下,在北大很多老师、同学的帮助下,这个书法班就风声水起的办起来了,而且办了一期又一期。很多学生跟我说听过这个课的感受,我也看过一些展出,尤其是今年的三八妇女节的“花开墨上”的书法展,在全国都有一些震动。我们在中国古典艺术中,切切实实能够我们这个伟大文明的内在的、微妙的、细致的和我们生活感情内在联系的一些东西,这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郭俊杰(北京大学校友书画学会执行会长):方老师的发布会既是他个人成果的发布会,也可以说至少其中一本书——《临帖九讲》是这一年多我们北大书画协会公益班的教学成果。我也是班上的学员,一个亲历者。我和方老师都是书画协会的发起人,我们怀着共同的理想做了这么一件事情。在学校的支持下,包括王会长也在,吴校长、周校长,很多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书画协会得以在学校做一些有益的事。我个人感觉,这一年多我也是受益者,每次课堂中,我尽量推掉一切,抽出时间来听课,因为现场听课和看书还不一样,当然那个时候书还没出来,现在再看书,再回忆当时的讲课,觉得书都是活的。

看演出竟然看到了书法(是戴着镣铐在跳舞)(5)

赵冬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刚才方老师提到一件在历史学者听起来很有意思的事:他在研究古人临帖的时候,发现古人临帖的方式跟我们现在人临帖是不一样的。可能不同的时代,是不是也有不同的变化?这是历史学的题目。这样的题目我们一般人,不学书法的人,对书法没有研究的人,没有进入的人,是无法发现的。方老师作为书法家,同时又是书法史研究者,他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我对这个题目从学者的角度非常感兴趣。我们对历史的认知其实又多了一个方向。我们通常历史学的研究对象是一些士大夫,那些读书人、识字的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但事实上他们有很多东西是我们今天没有办法去接近的。而书法的方面对古代的文人士大夫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借助于不同时代的书家的临帖观念与方式的变化,或许是走近他们的一个新途径。

顾歆艺(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书法家们可能有很多很多,我看了这两本书以后最深的体会是觉得这个书法教育家其实并不是那么多,而且尤其是教得特别好,又能够表达得很好的。这两本书我在十一期间,几乎全都看了,临帖还有一两段没有看。看的过程中,很多内容都有会心一笑的感觉,因为方老师在课上给我们讲过,我们自己在书写中也有所体悟了。方老师有几点让我印象深刻,并且很感动。

第一,他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热情与投入,感染了我们所有的学员,这个非常受感动。

第二,方老师功底非常深,路子特别正。这个书读起来特别好读,特别畅快,刚才吴教授也说,让很多写字的人容易接受,是雅俗共赏的书。

第三,书的文辞表达特别好,特别像文学作品。书中有一段讲到黄庭坚的草书,讲到唐宋几位草书家,用了几个比喻:说孙过庭的草书像中雨一样,雨过天晴后,草木更为翠绿。张旭的是滂沱大雨,劈头盖脸就过来了。怀素是疾风骤雨,但是是密密急急的雨丝。黄庭坚是结结实实、砸过来的大雨。那一小段非常优美,非常准确。虽然现在我还没写草书,但是已经有一点体会了。

王周谊(北京大学社科部副部长):今天是个非常开心的日子,我们共同的老师方老师出了这么两本书,大家都受益匪浅,我自己也是这样。

最初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方老师。跟方老师见过面以后,方老师说,你就老老实实跟着班级的进度临帖就行了。我想也可能是啊,真正少林武功也是从挑水、砍柴这些最基本的做起,我就跟着一起练练吧。我是插班生,我进的那个班,赵冬梅老师也在里头。她先入班,我后入班。方老师就鼓励我,刚插班进来的赵老师一个寒假写下来,就已经达到很不错的水平了。我说我得赶紧赶上。就这样,我就一直跟着班级走,在老师的指导下,一笔一划也有点感觉了,越练越感受到了书法的乐趣。

看演出竟然看到了书法(是戴着镣铐在跳舞)(6)

读后感分享:

书法是带着镣铐在跳舞

莫达勇(学员代表,北京大学校友书画协会副秘书长):《字美在何处》和《临帖九讲》这两本书,经过我们一年半学习书法的时间,已经非常熟悉主要内容。在书法艺术的学习中有两点很重要:第一,审美能力的提高。第二,创造这种美的能力。可以说正好与这两本书相对应,《字美在何处》讲的是审美,《临帖九讲》讲的是具体在临帖和书法艺术创造的能力。

在跟方老师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对方老师整个学习书法的几个方面也是认识越来越清晰,了解越来越深刻。清朝的大书法家邓石如在38岁的时候到江南梅鏐家客居了八年,他说“每日昧爽起,研墨盈盘,至夜分尽墨,寒暑不辍”。他说他这八年期间非常用功,对方老师来说是二十几年非常用功,一直坚持书法艺术的探索。不仅是书法艺术本身,在书法教学实践方面也是进行了大量的工作。这是我们在座很多学员和今天没有来到现场的很多学员得以受益的一个重要方面原因。

季曦(学员代表,北京大学经济学员副教授):《临帖九讲》这本书里面讲到书法是带着镣铐在跳舞,我感触特别深刻。我一直有这种感触,但是一直没有说出来。我从小有一些习舞的经历,舞蹈本身是带着镣铐在跳舞的,书法也是一种舞蹈,很美的舞蹈,是用手、笔在舞,在所谓的法的框架下,在一种法的下面寻求这样的自我和美。读了这本书,我也明白了为什么要临帖,方老师在书里面引用过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说人是最擅长临仿的动物,在这其中享受愉悦、享受美。

观众提问

顾歆艺:方老师的《创作九讲》什么时候出版?

方建勋:《书法课》是一个系列丛书,我的有五本。这次出的是前两本,后面的三本什么时候出,还要跟出版社商量。目前正在写作的是《创作九讲》,写作的进程大体上是跟着北大书法班里进度最快的班级走,讲到什么地方就写到什么地方,不过会超前一些,提前写好再给学员们讲,讲完以后再根据反馈修改,争取2018年出版。

看演出竟然看到了书法(是戴着镣铐在跳舞)(7)

相关书籍推荐

看演出竟然看到了书法(是戴着镣铐在跳舞)(8)

《临帖九讲》 《字美在何处》

方建勋 著丨2017.09

购买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

直播预告

10月16日(一)

今晚19:00——20:00

方建勋老师做客 有书直播

北京大学不仅是全国最高学府,也有第一流的书法课。

北大校友书画协会方建勋老师

将介绍身为中国人都该熟知的五幅书法名作,

带你走进书法艺术之门。

练字前先练眼,懂字之美才能写好字。

一起来听 北大人的第一堂书法课

长按二维码下载有书app,进入发现页“有直播”

-End-

编辑:刘叶乔 2017.10.16

近期新书一览,点击书封即可看到有关内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