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因为啥冤(窦娥死之前为何发下三桩毒誓)

窦娥因为啥冤(窦娥死之前为何发下三桩毒誓)(1)

贞洁敬孝,哀怨感天雪飞六月;刚烈争抗,悲愤动地亢旱三年。——佚名

窦娥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极具悲剧色彩的女子,她原本是一个孝顺婆母的女子,却因为受到无端的冤屈而枉断性命。

在临死之前,窦娥曾立下了三个誓言: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和大旱三年。

时至今日,人们依旧喜欢用这三样事物表示冤案。当年的窦娥,为什么偏偏会立下这三桩誓言呢?

名扬千古的冤案

《窦娥冤》是元代的作曲家关汉卿的代表作。这篇杂曲的主人公窦娥是一个被悲惨贯穿了一生的女子。

窦娥因为啥冤(窦娥死之前为何发下三桩毒誓)(2)

她七岁那年,父亲窦天章为了凑够进京赶考的盘缠,将她卖给蔡婆婆家当童养媳。

好不容易长大成人,丈夫却在成亲不久之后撒手人寰,留下窦娥和蔡婆婆两人相依为命。

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两个无依无靠的弱女子自然成了被他人欺凌的对象。

窦娥的年轻美貌和蔡婆婆家的家财,很快就被当地的无赖张驴儿父子盯上了。

张老儿逼迫蔡婆婆嫁给他,儿子张驴儿逼迫窦娥嫁给他。面对无赖的强迫,窦娥誓死不从。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张驴儿在蔡婆婆的食物里下毒,却不料蔡婆婆因为身体抱恙,将被下了毒的羊肚汤递给了张老儿。就这样,张老儿在阴差阳错之下丢了命。

窦娥因为啥冤(窦娥死之前为何发下三桩毒誓)(3)

在害死了父亲之后,狼子野心的张驴儿非但没有丝毫的悔改之心,反而顺水推舟,将窦娥告上官府。

楚州的知府是一个尸位素餐之人,听到张驴儿的状告之后,知府不问青红皂白就直接对窦娥和蔡婆婆严刑逼供。

最终,为了不让年迈的蔡婆婆遭受酷刑,窦娥只能认字画押,接受被判秋后处斩的命运。

到了行刑的那一日,窦娥回想自己短暂却悲苦的一生,控诉着天地对她的不公。

怀揣着一腔的悲愤,窦娥当众立下了三桩誓言——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和大旱三年。

窦娥因为啥冤(窦娥死之前为何发下三桩毒誓)(4)

窦娥死后,她的三桩誓言一一应验,最后惊动了窦娥那已经成为钦差的父亲窦天章,最后才终于还了窦娥清白。

窦娥当年立下如此誓言,是不是也预料到了她的父亲会为她平反呢?这三桩誓言究竟隐藏着什么玄机呢?

借天地明清白

窦娥的誓言,本质上都是通过天地的异象来表示自己的冤屈。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血溅白练”这个誓言,窦娥的血其实代表着她所遭受的冤屈。

按照常理来说,被斩首之后,人的鲜血会流向地面,流到黑色的土地里,再也消失不见,这就寓意着窦娥的冤屈再也无人可见。

窦娥因为啥冤(窦娥死之前为何发下三桩毒誓)(5)

面对不辨是非的知府和逍遥法外的张驴儿,窦娥只能许愿,让自己的鲜血溅满白练,让在场所有观刑的人都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冤屈。

“六月飞雪”是当时极为罕见的天象。雪洁白无瑕,象征着窦娥的清白。

为了保护自己的婆婆,窦娥只能忍下所有的罪过,此时此刻,在所有人的心中,窦娥就是心狠手辣的毒妇,他们既兴奋又麻木地见证着窦娥的死亡。

在那个吃人的时代,窦娥只能借助纷飞的大雪,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在窦娥的三个誓言中,“大旱三年”无疑是最重的,因为这个誓言足以影响数以万计的百姓的生活。

这个誓言的背后,是窦娥对昏庸糊涂的楚州官员的报复。

窦娥因为啥冤(窦娥死之前为何发下三桩毒誓)(6)

在古代,因为科技不发达,人们只能通过神明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如果突发地震、洪涝等灾害,百姓们就会认为是皇帝或者官员的管理出现了问题,情况严重时,皇帝甚至要发布“罪己诏”,向天地承认自己的错误,以换取天灾的平息。

在世人的心中,楚州大旱三年,是因为楚州的官员做了不好的事情,惹得天怒人怨。在皇帝的心中,楚州大旱三年,就意味国库的损失和国家的不稳定。

如此一来,楚州的官员自然免不了一顿责罚,甚至会人头落地、抄家灭门。

窦娥的三桩誓言,一个比一个重,影响也一个赛一个的大。

窦娥因为啥冤(窦娥死之前为何发下三桩毒誓)(7)

其中也隐藏着窦娥最后的希望——三个誓言影响的范围越广,受到波及的人就越多,就越有可能被更高级别的官员知晓,真相大白的可能性就越大。

弱女子的无奈之选

读到这里,可能不少人会对窦娥的做法心怀不满: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大旱三年足以令无数的人被活活饿死,无数的家庭妻离子散、分崩离析。

杀人的是张驴儿,糊涂的是楚州的知府,为什么要让无辜的百姓也来承担这样一份苦果呢?

站在今天的角度看,窦娥的誓言确实殃及过多,但是回看窦娥所处的那个年代,那是一个吃人的年代。

普通男子尚且是被剥削至死而无处申诉的年代,更何况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弱女子呢?

窦娥因为啥冤(窦娥死之前为何发下三桩毒誓)(8)

窦娥的冤屈,只有她、蔡婆婆、张驴儿和天地知晓,她曾尝试过将生的希望寄托在楚州官员的身上,但是楚州知府却给她的生命画上了终止符。

此时彼刻,这个弱女子能够依靠的只有天和地了。

《淮南子》云:“以小见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窦娥是一个文学角色,更是封建时代无数被压迫的人民。

关汉卿之所以创造这个文学人物,就是想要通过窦娥这个悲情的角色,来控诉官员们的昏庸无为、是非不分,来表达自己对残暴的当权者的控诉。

然而,虽然关汉卿能够洞察当时人民的不易,但是他本人同样也是被压迫的对象。

他虽然同情如窦娥那般的百姓,但是自己也想不到更好的办法,找不到更好的出路,只能寄托于虚无的天人感应,让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屈。

窦娥因为啥冤(窦娥死之前为何发下三桩毒誓)(9)

《窦娥冤》是一部充满浪漫色彩的悲剧。我们从中看到了窦娥的坚贞、勇敢、无奈,见证了窦娥那悲惨短暂的一生。

我们知道,虽然故事的结局是沉冤得雪,但是那个如花般的女子却永远无法复活。

我们更知道,在真实的那段历史中,真的有无数的女子被封建社会压迫、吞噬。

结语

窦娥的三桩誓言,是对自己那不公的命运的控诉,是对无知无德的楚州官员的怨恨,更是作为一个弱女子最无奈的选择。

那三桩毒誓的应验,更是作者对统治者的憎恨,对现实最美好的设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