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云总裁郑叶来年薪(聚焦竞争力提升)
C114讯 4月4日专稿(蒋均牧)华为三十余年来在ICT基础设施领域的技术积累和投资,正通过华为云提供在线云服务而迸发出新的活力;通过不断提升竞争力,华为云使能各行各业提升生产力,实现“普惠AI”,为家庭、企业和社会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华为公司副总裁、华为云BU总裁郑叶来指出。
“在云服务领域,华为更聚焦产业格局的打开与竞争力的提升,而非单纯的业绩增长多少。”他在日前的一场媒体圆桌上向C114表示。根据这家公司最新发布的年报,截至2018年底,华为云上线超过160个云服务和140个解决方案,与伙伴在全球23个地理区域运营40个可用区,全球发展合作伙伴超过6000家,AI服务在10大行业超过200个项目进行探索。
当时正在举行闭门会议的郑叶来显得略有疲意,但一谈到所领导的业务便滔滔不绝、金句频频。他说“华为不是上市公司,不需要找亮点冲股价”,他说“我在内部管理中只看两个数据,新增消费用户和用户新增消费”,他还说“过去两年华为云完成的使命是满足绝大多数客户的绝大多数需求”。
2018高增速:更关注竞争力提升而非业绩数据
尽管风口浪尖上的华为正面临着极大的外部压力,被其投入战略重视的云服务依然大踏步向前。
郑叶来并未给出具体的业绩数据,但指出华为云是进步最快的一朵云,并强调“更重要的不在于业绩数据,对团队来说目前需要脚踏实地、沉下心来坚毅前行”。
“华为不缺收入,也不是上市公司,不需要找亮点冲股价。公司对我们的要求就是两点,第一点是产业格局的打开,政府、大企业和跨国公司在中国优先选择的是不是华为云?第二点是竞争力的提升,我们为什么这么重视AI?因为AI会帮助我们释放公司在传统ICT领域所有的能力,通过云服务的形式提供给客户。”郑叶来说。
“我在内部管理中关注两个数据,新增消费用户和用户新增消费。前者体现了我们的产品有没有竞争力、能不能吸引更多客户使用,后者体现了华为云现在服务的客户是不是越来越满意。”他进一步指出。
据介绍,目前已有超过100万企业用户和开发者选择华为云。与此同时,华为云的品牌也获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可。2018年3月,国际权威认证机构英国标准协会(BSI)经多轮评审,宣布华为云成为中国唯一全平台、全节点、全服务通过PCI-DSS认证的云服务商;5月,华为云“融合云数据仓库”和“AI智能平台新型图计算技术(EYWA)”荣获2018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2018领先科技成果奖”;7月,凭借领先的技术实力和全栈产品能力、优秀的本地化服务能力和完善的生态体系,华为云被Forrester评为中国全栈公有云平台领导者;2019年1月,华为云获得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服务分会(ITSS)颁布的一级服务商资质,标志其在规模、功能、性能、安全、人员和管理等维度全面满足工业和信息化部《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的最高要求。
内部达成共识:发展云服务打造数字化底座
最近在福州举行的华为中国生态伙伴大会2019上,华为企业BG宣布未来面向解决方案的打造将会遵循Cloud Only原则。
“华为公司经过这几年的讨论,终于从思想到行动对于用云服务来开放能力达成了共识,因为云服务是有规模汇聚效应的。”郑叶来对此表示。
实际上,随着数字化升维、智能时代降临,“上云”也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必经之途。华为全球产业展望(GIV)预计,到2025年,所有企业都会用到云的技术、云的模式,85%以上企业应用会被部署到云上;企业都会结合核心业务,探索最适合的云化解决方案。
“我们会下很大的力气帮助传统行业和政府将应用迁移到云上,让他们有一个坚实的数字化底座。”业界公认企业“上云”进入到传统行业唱主角的下半场或者2.0阶段,相较于互联网企业等“生于云的一代”,很多企业和政府部门的IT基础设施和数据积累了数十年,他们的诉求是能够将全部应用迁移到云端且支持快速创新的综合解决方案,其复杂性及难度远胜以往。
华为在自身向云迁移的过程中,则恰好积累了相关的能力,郑叶来说:“最近有几家跨国公司、国内大企业的领导来华为云考察,一家跨国公司的副董事长告诉我,‘我们交流了这么多云服务厂商发现一个现象,所有我们向云迁移中遭遇到的痛苦,华为早就碰到也解决了,我们讲的东西你们第一遍就听懂了。”
他在采访中还着重指出,安全是华为云的最高纲领。2018年,华为云发布了安全AI平台米兰达等共20多款服务产品、新增2000多个安全特性,获得10多个全球权威合规认证,全年为用户拦截了超过100亿次恶意攻击。
落实普惠AI:华为云打出组合拳
AI毫无疑问是一个甚嚣尘上的热门话题,但刨去炒作和投机,真正坚定不移投入的玩家并不多,能够拿出产品的就更少——华为便是其中之一。
从“将AI请下神坛”到“提供让大家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的AI”,郑叶来和华为云已经将“普惠AI”打造成一个超级标签,其影响力已经由整个华为公司渗透到外界。过去一年中,依托华为在AI领域从芯片到算法等基础研究的长期深厚积累,华为云进行了“端、边、云”的战略布局,以一套组合拳将“普惠AI”的理念迅速落地。
郑叶来侃侃而谈道,针对“用得起”,华为发布了自己的AI芯片昇腾910和昇腾310,分别主打云场景和边缘计算的超高算力,通过将昇腾310用于华为云,令用户可以获得16倍的推理算力:“我们的芯片本身就有优势,而使用自己的芯片相比购买第三方的,性价比差距非常大。更关键的是我们自己做芯片、硬件、软件,软硬件能力一体化优化和协同,这进一步在性能上与使用第三方白牌服务器的云服务厂商拉开了差距。”
针对“用得好”,AI的使用上存在“慢”与“贵”两大瓶颈,“慢”指人工智能应用从早期数据标注到模型训练、再到最终上线使用,所需时间长;而“贵”指人工智能算法消耗的算力大、算力资源贵,模型及资源获取复杂且困难:“‘人工智能靠人工’,大部分AI从业者70%的时间都花费在整理模型、数据上。我们在2018年发布了一站式AI开发平台ModelArts,重点解决了‘慢’和‘贵’这两大痛点。”
通过提供海量数据预处理及半自动化标注、大规模分布式训练、自动化模型生成及端-边-云模型按需部署能力,ModelArts帮助用户快速创建和部署模型、管理全周期AI工作流,大幅提升AI开发效率。值得一提的是,在近期斯坦福DAWNBench国际权威基准测试平台排名中,华为云ModelArts获得图像识别训练和推理性能双料冠军。
“用得放心”则体现在华为云的恪守边界上。一方面华为进入云服务领域后始终坚持“三不”原则,“上不做应用、下不碰数据、不做股权投资”;另一方面在以AI解决行业问题上态度鲜明,郑叶来说,当客户和伙伴的行业专长与华为云的AI算力发生碰撞后,“产生知识产权首先归你,而不是归我”。这种不涉利益、不自己下场竞争的坚持,使之比其他云服务厂商更易于受到客户及伙伴的信赖。
华为云在三大场景(海量重复、专家经验、多域协同)将AI与行业智慧相结合,实现效率提升、专业传承和突破极限,已经在10大行业超过200个项目展开了探索。例如在海量重复场景,华为云EI助力中国图库对每日数十万新增版权图片和数千万网络图片进行自动入库和交叉检查;在专家经验场景,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金域医学与华为云EI合作,在宫颈癌病理检测方面取得阶段性突破;在多域协同场景,深圳部署区域内交通路口的平均等待时间降低17.7%,平均车速也有大幅提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