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旧楼加装电梯有多少(奔流十年告别爬楼时代)
【编者按】
风雨兼程,我们站在又一个“十年”节点之上。
十年很短,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一瞬,犹如浪花一朵。
十年很长,足以让高楼拔地而起、幼苗茁壮成长、一座城实现新的跨越。
滚滚时代洪流,立潮头,踏浪行。
2022年9月起,澎湃新闻推出“奔流十年”系列报道,探寻记录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发展之路。本篇聚焦加装电梯如何“直达”民心。
祝碧晨 设计
深度老龄化的上海,“悬空老人”一直是民生的痛点和难点。
来自“上海大调研”的统计显示,上海各类老旧住房约占住宅总量近四分之一,无电梯多层住宅约有22万个门栋,其中住在3层楼以上的老年人占近半数。对于很多高龄老人来说,这爬了半辈子的台阶,几乎困住了他们的晚年生活。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2011年,上海出台《本市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的指导意见》,启动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的试点工作,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2012年到2018年,全市完工投入运行的电梯共计不到100台。2020年,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下称“加梯”)被列为民心工程,市级层面成立加梯专项办公室,上海加梯按下“加速键”。
在2022年的上海两会上,上海市市长龚正表示,2021年的加梯目标是1000台,实际上完成1579台——上海加梯交出满意答卷。
答卷背后,一台台电梯的“落地”需要闯过业主意愿征询、审批流程复杂、建设资金分配、后期维护保养等重重难关,想啃下这块“最难啃的骨头”并非易事。
“破解之道”藏于一个个具体的案例中。在静安,居民自治探索出民意的“最大公约数”;在长宁,“加梯夜市”能货比三家选择代建公司,居民在摊位前一聊就是数十分钟;在虹口,为给楼型“怪异”的楼栋加梯,各方在“螺蛳壳里做起道场”……
克服重重困难之后,人们欣喜地看到,建成后的电梯口成为居民的生活角。在一栋已建成电梯的老公房里,三层铺上了地毯,下雨天步行不打滑;四层绿植错落,透露生机;五层摆着实木茶几和座椅、养着金鱼……因为加梯,一栋楼变成一个家,“民生”难题有了最具象且最好的回答。
未来,随着一部部电梯落地见效,“一键到达”的幸福按钮逐步开启,会有更多居民告别“爬楼时代”,并垒砌起人们对城市生活的美好愿景。
破题:寻求“最大公约数”
加梯工程既是百姓生活中的“关键小事”,更是紧连群众福祉的“民生大事”。
10月10日,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康平小区的“和平楼”里,楼组长刘和平搀着88岁的张阿婆走出三楼电梯。电梯口铺了地毯,放着座椅,绿植错落,十分温馨,“就像是家的延伸”。
10月10日,康平小区“和平楼”楼组长刘和平和张阿婆在电梯前合影。 澎湃新闻记者 巩汉语 图
再次提起已经使用快一年的电梯,刘和平与张阿婆有说有笑,感慨万千。从第一次向居民征询意见,到第一座电梯交付使用,这座楼耗时近两年。刘和平告诉记者,其间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让超过三分之二的居民同意“加梯”——可能一楼二楼担心采光,三四楼在乎资金分配,五六楼有的是租户。
康平小区五楼的电梯口放了茶几和座椅,成为居民生活角。 澎湃新闻记者 巩汉语 图
只有均衡好各方利益,形成民意的“最大公约数”,加梯工作才能踏出第一步。
基层自治成为加梯工程的关键词。在康平小区,每个门栋都有一个加梯“三人小组”,由楼组长、楼组党员、志愿者组成,“楼里人我们都熟悉,做起工作更方便、好说话。”
刘和平回忆,最初一位二楼的居民因担心影响采光不愿加梯,刘和平便带着他去已经完成加梯的小区实地考察,并给他看加梯方案。居民发现,因为加梯要破除围墙、增设窗户,采光反而更好,便爽快地答应了。
作为加梯自治最基本单元,“三人小组”向下对接居民,向上联系居委、街道,工作最为复杂。但刘和平觉得,这是在做一件为民谋福的好事,干起来心甘情愿。刘和平说,这个楼栋老年人口过半,六楼的卞阿婆是位百岁老人,“圆百岁老人电梯梦”一直是他的动力所在。遗憾的是,卞阿婆在电梯即将完工的前夕去世。
不过,好在这项“福祉”延续下来,如今,“和平楼”的其他老人可以更频繁、更方便地下楼,可以更多次享受阳光、与人交流。
康平小区在建的加梯,外观与楼栋外立面相匹配。 澎湃新闻记者 巩汉语 图
变通:“螺蛳壳里做道场”
遇题、破题,逢难、克难,“变通”的逻辑蕴藏在加梯的细节当中。
作为黄浦区最具规模的老旧居民区之一,打浦桥街道北蒙三小区是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7层楼小区,由于小区户数多,老人比例高,建筑结构复杂等原因,电梯加装并非易事。
其中的41号和42号楼,楼型呈回字形,外围墙壁上都是居民家的窗户,内部构成一个四四方方的天井。这样的楼型,在外围没有加装电梯的空间。因此,在黄浦区最初的加梯楼栋排摸中,41、42号楼被列入“不适合加梯的楼栋”。但楼内老龄人口比例高,对电梯的使用需求十分迫切。
为“不适合加梯的楼栋”创造加梯条件。经过几轮“头脑风暴”,打浦桥街道、黄浦区房管局与加梯公司初步敲定方案:将电梯加装在内天井位置,但电梯尺寸需要量身定做,加装电梯的机械设备摆不进内天井,全部要采取人工作业。
楼内居民都非常开心,但也有顾虑。此前上海没有在内天井加梯的案例,这样形式的加梯是否会存在安全隐患;内天井有很多管道,特别是下水管线,加梯施工会不会影响到这些管线。市相关部门和物业公司对此展开了评估、检查和维修,解除居民的后顾之忧。
每一台落到实处的加梯,都历经多方努力。前不久,虹口的上外小区一栋“怪楼”的首台加梯也交付使用。
这栋楼“怪”在哪里?一、二楼是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学生宿舍,三至六楼是居民层,面临进出口不同、建筑形状特别、房产归属不一、建筑外立面离河道防汛墙太近等难题,让一些电梯代建单位对此“直摇头”。
6月29日,疫情封控解除后,虹口区首台“螺狮壳里做道场”的加装电梯在曲阳路街道上外小区竣工并投入使用。 宏新 图
经多方、多次研讨,最终确认在仅有65平方米的大楼三角形天井内加装电梯的方案。然而,要在如此狭小的“螺蛳壳里做道场”,困难不小——天井地下遍布阴井管道,11个阴井盖要重新调整;天井狭小,大型机械、车辆均不能进入,施工困难重重。
好在,施工队精准调配人力资源、安排进度,将建筑垃圾和材料进出、地下管线、电梯基础、卫生间装修、钢结构安装、井道内外装修等单项工程有机结合在一起,在严格遵循防疫要求、施工规范和安全规范的前提下,完成电梯的建设和各个单项工程。
谋新:“互联网 梯”
近年来,加梯工作持续推进,各部门也在不断探索创新,呈现出创意十足的“加梯景象”。
2021年,一条来自普陀区长风新村街道居民郑聂平的“人民建议”引起官方重视。在郑聂平“互联网 梯”的构想里,助推加梯工作需要为有加梯意愿的居民提供加梯的可行性分析,他建议将数据制作成小程序,方便居民通过手机端查阅,同时通过智能客服和人工客服的方式,提供加梯政策和加梯方案咨询。
在政府的牵头下,郑聂平对长风新村街道的多层住宅楼幢开展前期“摸家底”工作,完成覆盖全街道的“五色加梯地图”,通过直观的颜色分类、地理标注,让街道居民了解自家楼栋加梯条件的好坏。
他与长风新村街道加梯指导办合作,设计“掌上加梯”微信小程序,居民可以通过小程序详细了解自家楼栋加梯基础技术条件可行性评分、工程智能报价、费用分摊等内容。
在“互联网 梯”的创新模式下,不到半年时间,郑聂平所在小区80个楼栋有72个同意加装电梯,实现加梯工作批量推进。此后,“互联网 梯”模式最先被长风新村街道吸纳,后在普陀区进行全区推广。
对于不会上网的老人,了解、宣传加梯也有妙招。前不久,长宁区新泾镇线下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加梯夜市”。夜市上,十几个加梯企业设摊开讲,展板上画着加装电梯的流程图,不少居民在摊位前一坐就是数十分钟。
杨老伯年近70岁,住在夜市附近的居民区,早前就起意想装电梯,如今还在和同栋楼的居民协商。晚上,他从邻居处听说有十几家加梯企业正在设摊,赶紧来看了看。“我既然是加梯的支持者,就要先自己把事情都弄弄懂,再去和大家商量。”
9月25日晚,加梯夜市现场。 钱慧 图
“加梯市场鱼龙混杂,我们想推一些‘国家队’,能在资金、施工和后续维护等方面更有保障。同时,也让老百姓从流程到政策到价格,亲身全透明一站式地掌握信息。”新泾镇加梯办负责人王意慧介绍,“设摊”的十几家公司基本都已在新泾镇做过代建项目,已有电梯代建公司与居民达成初步意向。
提速:加梯步入“快车道”
助推加梯从“个案”走向“量产”,上海走过整整10年历程。
2012年到2018年,上海全市加梯不足100台。往后几年,上海加梯工程步入“快车道”,在政策扶持与各方努力下,“提速”成为关键词。
2019年,市房管局等十个部门联合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本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居民可以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加梯建设资金,政府最高补贴从每台24万元增加到28万元。
2020年,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被列为民心工程,市级层面成立加梯专项办公室,以更大力度推进。2021年,上海市住建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管理的指导意见》,推动物业全程参与加梯,形成“建管并举”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
同年,加装电梯在线审批模块在市“一网通办”正式上线,加梯审批实现全电子化线上办理,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与此同时,长宁区率先组建全市首个区级加梯服务中心,虹口、杨浦等区相继成立加梯工作领导小组,宝山、静安、嘉定、崇明等区将加装电梯列为区政府重点推进项目,全市范围内形成“加梯热潮”。
一组组数字传来加梯好消息。在长宁新泾镇,截至9月底,今年已签约加梯40台,集中开工15台,竣工交付使用30台;在静安,历年累计签约1241台,累计开工915台,累计完工355台,受益户数达25100户居民……
从最初装一部电梯需要耗时两三年,到现在三五个月就可顺利开工;从最开始单幢楼试点,到向整个小区全楼栋批量化运作迈进;从每年投运不足10台,到每年投运超过100台……上海的加梯工程正稳步推进中。
上海市住建委主任姚凯介绍,上海“十四五”提出完成加梯1万台,2022年全市将完成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2000台以上,加梯工作进入“规模化量产”的重要阶段。
更宏大的目标已经立下,上海加梯的未来已然预见。相信随着民心工程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老人会更方便下楼、愿意下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