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旷达人生金句(品读苏阅涵崔嵬高峰透人情)

苏轼旷达人生金句(品读苏阅涵崔嵬高峰透人情)(1)

文/苏阅涵

低头思,一双赤脚,何不沾泥前行;抬头望,点点星辉,照亮脱贫之路。陈氏先烈,用双脚丈量乌蒙大地;陈氏后辈,用真情感染江州人民。读税清静著的《乌蒙磅礴》,透过真实的笔触感受文章背后的故事,透过曲折的故事感悟其中蕴含的深情。

小说主要从驻村第一书记陈小李的视角,讲述陈小李如何开展脱贫攻坚的故事。其宏大的视角让乌蒙地区广泛而厚重的历史呈现在我们面前,回忆的画卷徐徐铺开,上下纵深上百年。在书中,我们体会人情,收获感动。

乌蒙山区,壁立千仞,自古以来就是天堑之地。作为两江的分水岭,北枕金沙,南襟北盘,西接皎平,东拥黔灵,大江大河,奔流不息。脱贫的主阵地在乌蒙山区的江州一带,一个洋溢着温馨人情的城市,一个血液里流淌着红色基因的地区,我们感受红军血脉的传承,感受红军初衷的延续——“为了让咱穷苦人过上好日子”,用最淳朴的话语彰显矢志不渝的红军后代为人民富裕而不懈奋斗的崇高精神。

第一书记陈小李刚进村时,村民思想落后,顽固,经常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大打出手,针锋相对,甚至为一己私利做一些偷鸡摸狗,败坏道德的恶事。他们的生活苦,顿顿无饱饭,一口酸菜一口馍,一碗水来全家喝。在如此艰辛的条件下,陈小李仍没有丝毫退缩之心,满怀鸿鹄之志,不胜利绝不退兵。

故事里,一个老太太装穷,陈小李动了恻隐之心,自掏腰包,给了老太太几百元钱,拿出的是心血,留下的是情怀。至此便给村民。干部的心里埋下一颗温情的种子,才有了后来四娃、王富贵的鼎力相助,曹家父子改过自新,杨氏父女的倾力而为,许氏后代和陈氏后代冰释前嫌。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白玲玲、酒爷、何小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当地人民生活面貌的真实写照。

除了表面的脱贫攻坚外,我们更能感受到当地人民贫穷的内在原因——我们国家地大物博,因为自然原因、资源情况,各地风俗文化差异以及个人思想落后导致其贫困的必然性。但临川先生有言:“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陈小李深知变革的重要性,扶贫先扶智。他像外科医生的刀,雷厉风行,因地制宜,精准扶贫;又像中医大夫的手,“望,闻,问,切”,走访人民,踏入泥沼,瞭望群山,广猎灼见,从泥制瓦房到蓊郁丛林,从险峻山谷到激流大川。

一星难以闪烁,孤木无法参天。他看到了扶贫最重要的在于人民自己,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于是让酒爷养牛酿酒,许家仁烧窑制砖,何长生种植天麻,脚踏实地,披沙沥金,反复试错,最终探索出江州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新道路。

读《乌蒙磅礴》,收获良多。书中故事跌宕起伏,其中的人物更是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当今时代处于不断发展中,我们将不断前行,故事仍在继续。

书名:《乌蒙磅礴》

作者:税清静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