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是开元盛世第一相吗(为何说姚崇是开元盛世第一相)

(说历史的女人——第905期)中国古代数千年历史中曾出现过不少盛世,比如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康乾盛世等,但若论第一盛世,无疑是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了,因为这时唐朝俨然世界第一强国,不管在版图上还是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是可以傲视全球的。这一时期也是人才济济。也可以说,正是有了这么多杰出人才,而且得到了重用,才让大唐出现了盛世的。武的不说,当时具有治国安邦之才的文人贤士就有很多。

就拿当时朝中的宰相来说吧,玄宗一朝的宰相多达34位,比如赫赫有名的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等,他们都是有大才之人。然而谁是开元盛世,即古代第一盛世的第一宰相呢?此人就是姚崇,那么为何说姚崇才是开元盛世第一相,有四个理由:其中第二个理由是杀蝗虫,第四个是穷得买不起房,可谓古今为官者罕有!欲知详情,本期分解。

姚崇是开元盛世第一相吗(为何说姚崇是开元盛世第一相)(1)

此开元盛世第一相姚崇,本名元崇,字元之。祖籍吴兴(今浙江省湖州),于651年生于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史载他生性洒脱,注重气节,少年时喜欢习武、打猎;直到二十岁以后又开始发奋读书,步入仕途。姚崇在武则天时期就入朝为官,很得武则天赏识。

696年,契丹人李尽忠、孙万荣作乱,攻陷河北数州。当时,姚崇为此事处理得当,有条有理,被武则天擢升为夏官侍郎。698年,姚崇升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

武则天晚年,姚崇因得罪女皇男宠张易之被贬为司仆寺卿,出镇灵武,充任灵武道行军大总管,但他向武则天举荐了张柬之为当宰相。后者也成了改变历史的人物。

705年,张柬之等人,雷厉风行,发动神龙政变,拥立唐中宗为皇帝,天下回归李唐。当时姚崇回到京城,曾参与政变密谋。710年,唐睿宗继位,姚崇被征召回朝,担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又升任中书令。姚崇与众臣合作,革除中宗时期弊政,任用忠良,使唐朝进入良好的发展时期。

后来,姚崇因反对太平公主干扰朝政,被贬出朝廷,历任申州刺史、扬州长史、淮南按察使、同州刺史等职,他每在一地任职,都政绩显著,吏治清明,得到百姓立碑颂扬。

712年,李隆基继位,即唐玄宗。次年唐玄宗发动先天政变,诛杀太平公主及其党羽,开始正式掌权;然后他密诏担任同州刺史的姚崇,任其为宰相。自此姚崇走向人生巅峰,为唐玄宗出谋划策,为打造开元盛世立下不朽功绩。那么他是否称得起开元时期的第一宰相呢?咱们来看看他的具体功绩。

(一)姚崇向唐玄宗提出的10条治国策略

在唐玄宗密诏让姚崇当宰相时,姚崇就向皇帝提出了10条治国策略,即史上有名的“十事要说”。并且他让唐玄宗答应他,如果能做到这10条治国方案,他才愿意接受宰相职位。玄宗皇帝看到这10条建议后,大加赞赏,满口答应,于是姚崇接受了相位。这10条策略包括:“为政先仁义”、“不求边功”、“中官不预公事”、“国亲不任台省官”、“行法治”、“租庸赋税之外杜塞贡献”、“寺庙宫殿止绝建造”、“礼接大臣”等。通俗地说,就是:

第一条,改变武后执政以来实行的严刑峻法,施行仁政;

第二条,边界(特别是青海等地方)已没有被外族侵扰的灾祸,朝廷不能再贪图边功而发动战争;

第三条,即便是皇帝宠爱的亲信违法了也要严加制裁;

第四条,不能让宦官参政;

第五条,朝廷在租赋之外不得收取大臣公卿的礼物;

第六条,皇亲国戚不能随便出任公职;

第七条,对待大臣要有严肃的礼节;

第八条,允许大臣们“犯忌讳”;

第九条,禁止大肆营造佛寺道观;

第十条,禁止外戚内宠专权。

别小看这十条建议,它可谓是姚崇对历朝历代朝廷执政经验教训的总结,可谓字字珠玑。如果皇帝真能做到,那么国家想不强盛都难。事实证明,唐玄宗前期,就是在开元时期,基本上做到了,所以才有了史上赫赫有名的开元盛世。仅这十条建议,就足以肯定姚崇的历史地位。

姚崇是开元盛世第一相吗(为何说姚崇是开元盛世第一相)(2)

(二)不迷信,坚决杀蝗虫

开元四年(716年),山东地区发生蝗灾。百姓只是设祭膜拜天地鬼神,却不敢捕杀蝗虫,任由蝗虫吞食禾苗。于是姚崇上奏朝廷灭杀蝗虫。但当时围绕蝗虫该不该杀,朝中百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大多数人迷信这是天灾,认为不可灭杀蝗虫。在唐太宗时期,京师地区就曾出现过蝗灾,当时人们也是没有办法。李世民也只是抓了几只蝗虫,活生生地吃掉,以示自己亲尝百姓之苦,代民受灾,代民受过。到了唐玄宗时,人们对于蝗灾也只是害怕,没有什么好办法。

此时姚崇站了出来,坚决主张杀蝗虫,他说:“蝗虫怕人,容易驱除。让田地的主人,夜间焚火,在旁挖坑,边烧边埋,蝗虫完全可灭。古代有除蝗而没能灭尽的,只是因为人们没有尽力。”

不过由于许多大臣都认为蝗虫不宜捕杀,唐玄宗犹豫不定。姚崇进而向玄宗道:“庸儒拘泥不化,不知变通。古时曾有蝗灾,只因不肯捕杀,以致发生饥荒,百姓相食。如今飞蝗遍地,反复繁殖,河南河北家无宿粮,若无收获,则百姓将流离失所,这是关乎国家安危的大事!”唐玄宗深以为然,于是派出御史为捕蝗使,督促各地灭蝗。

唐玄宗虽被说服,但百官仍疑惧不安。黄门监卢怀慎道:“蝗虫乃是天灾,岂是人力所能除之?况且杀虫太多,有伤天和。”姚崇道:“古时楚惠王吞蛭治好痼疾,孙叔敖斩蛇得到福报。如今蝗虫可以驱除,若任其成灾,粮食将被食尽也。灭蝗是为救人,如果天降灾殃,有我姚崇承担,绝不会推诿给您!”卢怀慎无言以对。

但仍有地方官员反对灭蝗。比如汴州刺史倪若水就坚持道:“只有修德才能消除天灾;前赵有刘聪除蝗不成,反而为自己招致了更大的危害,前车之鉴也。”他拒绝御史的指挥,不肯灭蝗。姚崇回击道:“刘聪乃篡逆之君,德不胜妖;陛下圣明之主,妖不胜德。如果说修德可以免除蝗灾,发生蝗灾就是无德造成的吗?”倪若水无言以对,只得配合捕杀蝗虫。在姚崇的坚持下,蝗灾的危害被减小到最低限度,没造成大面积的饥荒。

关于姚崇不迷信的例子还有一个。一次,唐玄宗将要巡幸洛阳时,太庙突然崩坏。宋璟进谏道:“陛下三年服丧未满,不可离京巡幸。发生灾变,是上天用以警诫的,陛下应停止东行。”

唐玄宗又询问当时已经罢相的姚崇,姚崇道:“太庙原是前秦时期修建的宫殿,后被隋文帝改为太庙,又被大唐袭用,已存在近三百年。高山也有崩塌之时,何况木料房屋?这次太庙崩坏与陛下东行只是巧合碰到一起罢了,并非是因为皇上要东行才崩塌的。陛下因关中歉收,粮运劳民,才东幸洛阳,这是为了百姓。东都百司都已做好迎驾准备,陛下若停止东行,岂不失信于天下?依臣之见,陛下宜继续东行!至于太庙,让人修理就是。”唐玄宗大悦。

(三)推荐贤人当宰相

姚崇当宰相时,兢兢业业,力主实行新政,推行社会改革。兴利除弊,整顿吏治,发展生产,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稳固的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被誉为“救时宰相”。但他也不是完人,当时朝中有位官员赵诲接受胡人贿赂,因事情败露,被唐玄宗定为死罪,姚崇出于私人交情为之辩护,并极力营救。唐玄宗对此非常不悦,最终将赵诲流放岭南。

姚崇为此忧惧不安,数次请辞相位。他辞职后,又推荐了广州都督宋璟继任宰相。事实证明,姚崇很有眼光,宋璟也成为一代名相,后来他他同姚崇、房玄龄、杜如晦并称“唐朝四大贤相”。前面说过,武则天时,姚崇曾做过宰相,他后来被罢相时,推荐了张柬之为宰相,就证明他是很有识人之才的。

(四)一朝宰相居然买不起房子,古今为官者罕见

姚崇先后在武则天、睿宗、玄宗三朝任过宰相,无论是政绩还是资历,时人几乎无人能比。然而他一生“以不贪为宝”,“以廉慎为师”。即便在唐朝国力达到鼎盛,个人地位达到顶点时,他依然“耸廉勤之节,塞贪竞之门”,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他不贪污,不受贿,为官清廉,虽身为一朝宰相,竟然在长安买不起房子,全家人只得住在离朝廷较偏远的郊区。

他本人因为得天天上朝,所以他在京城是寓居在罔极寺中的。有次他因生疟疾,多天卧床不起。唐玄宗就派遣使者前去探病。皇帝每遇军国大事,都命黄门监源乾曜去征求他的意见。这样来来去去很不方便。后来,唐玄宗采纳源乾曜的建议,命姚崇搬入皇宫附近的四方馆居住,并准许他的家属来陪伴照顾他。但姚崇认为四方馆存有官署文书,不是病人居住之地,极力推辞。唐玄宗道:“设置四方馆本就是为官员服务,朕安排爱卿住进来,是为国家考虑。如果有可能的话,朕恨不得让你住进宫里,不要推辞了!”

做为国家最高级别的官员,居然在京城买不起房子,也是古今少有,真令那些贪得无厌的腐败分子汗颜!

姚崇是开元盛世第一相吗(为何说姚崇是开元盛世第一相)(3)

公元721年,姚崇病逝,终年71岁,朝廷追赠其为扬州大都督,谥号文献。729年,唐玄宗又追赠其为太子太保。

姚崇做为唐朝四大名相,名不虚传。他为朝廷提出的10条治国建议,证明其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他坚决杀蝗虫,是为了百姓考虑,也为朝廷赢得了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他不仅自己当好宰相,在他离任时,又能为国家举荐贤才,证明他为国家的深谋远虑;做为一国最高级别的官员,在京城做官买不起房子,他的廉洁、节俭又是万世为官者之楷模。仅这四个理由,就足以说明姚崇做为开元第一名相,实至名归!(文/说历史的女人·冰岛啖冰)

参考资料:

1、《旧唐书·姚崇传》

2、《新唐书·姚崇传》

3、《资治通鉴》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