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武松的人物性格(打虎英雄武松终极归宿是啥)

文:都头郓哥(作者原创授权)

之前,笔者与大家品读了《水浒后传》第三十七回,李俊等稳定暹罗国局势后,遇到了徐神翁,之后又救了被金兵围困的宋高宗。今天我们继续品读第三十八回,看看后续发展如何。

情节简介:李俊等救了宋高宗后,留其在暹罗国过元旦。过完元旦,李俊派柴进、燕青等送高宗回国。宋高宗回临安后改元绍兴,赐宴柴进等人,并让吏部论功封赏。柴进等在等敕命的时间里,决定趁空档在临安各处游玩一番,先后去了诸多名胜,之后呼延灼提起武松在六和塔出家,不知怎么样了,鲁智深骨塔也在那里,众人于是前去拜访,没想到武松还健在,大众相聚,武松听说众好汉的遭遇后,又惊又喜,留众人吃酒,之后又与众人礼拜鲁智深骨塔,祭扫了林冲墓,之后与众人依依告别。柴进等又到张顺庙内祭奠,之后回去。一日天晚,燕青闲来无事,拉柴进、乐和去西湖闲游,却不想偶遇李师师,燕青怕其兜搭,与柴进等回去了,没想到第二天又遇到了和妓家熟悉的王小闲,让其去看李师师。柴进等于是决定前去拜访,燕青只得相随,期间燕青刻意与李师师疏远,李师师殷勤相待,又唱曲子助兴,众好汉有说有笑,尽欢而散。过了一日,朝廷敕命下降,派宿太尉到暹罗国宣召,众好汉于是到六和塔洒泪拜别武松,又因暹罗国少音乐,于是买了一部梨园子弟,众人之后启行回暹罗国。到了暹罗,宿太尉宣召,封李俊为暹罗王,其余人等均有官职,李俊又请宿太尉多待几日,派戴宗、安道全去高丽联结防倭之事,之后戴宗、安道全成功返回,李俊于是派杨林、穆春护送宿太尉回朝。

水浒传武松的人物性格(打虎英雄武松终极归宿是啥)(1)

都头曰:陈忱创作的《水浒后传》,在内容上延续的原著的情节,并且让残存梁山好汉大放异彩,所以多年来一直受水浒粉丝的喜爱,但其实陈忱对梁山好汉的感情是复杂的,而非一味肯定和赞扬,如陈忱在《水浒后传论略》中说“宋江剧贼也。祝家庄、曾头市幸与之相抗。人有读《水浒》而快其败者,如书诸葛入寇也谬矣。宿太尉,传所称正人君子也,其人可诛。明背朝廷,暗通山寨当进香之时,忍辱偷生,不殊童贯;迨颁诏之后,招亡匿叛,过于高俅。夫俅、贯犹仇视梁山也,宿元景诚何心哉?”也就是说在陈忱眼里,宋江和梁山好汉虽然忠义,但仍然曾经站在朝廷的对立面上,是盗贼,陈忱写梁山残余好汉在《水浒后传》中立业建功,其实是寄托着作者反清复明的情感,陈忱作为封建文人的身份没有变,注定他对盗贼的感情是复杂的,希望读者在读本书时留意这一点。说到这,我们再看一下本回的其他方面。

水浒传武松的人物性格(打虎英雄武松终极归宿是啥)(2)

一、回目差异。本回回目陈忱原本和蔡元放评改本略有不同,陈忱原本为“武行者叙旧六和塔,宿太尉敕封暹罗王”,蔡元放评改本的回目为“武行者僧房叙旧,宿太尉海国封王”。将二者对比,其实表面意思都是一样的,差异主要是原本是半句八字,蔡本改作七字,更简练一些,但如果真要说更喜欢哪个的话,笔者还是更喜欢陈忱的,因为原本回目更具备文人风格,六和塔、暹罗王,都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悲凉豪迈的气氛,蔡元放改过之后虽然字数简略了,但那个意境大打折扣,没有了那种气势,因此二者相比,笔者更喜欢原本回目。

二、正文修改。本回正文蔡元放在陈忱原本基础上改动很小,基本只是个别字词的改动,因此本期我们不多做讨论。

三、情节设计。先来说说本回中出现了一个文法“暗照法”,本回中柴进等护送宋高宗回临安,去探望了在六和塔出家的武松,书中写众人到达的时候,“武行者摊出脊梁,行童与他搔痒。见众人走来,吃了一惊,叫声:‘阿呀!”衣服不曾穿好,提了袖口就与众人作揖,说道:“兄弟们怎得到此?梦里也想不到。’”蔡元放在评《水浒后传》时写道:“本传与前传,有明点法,有暗照法。……蒋敬之在双峰庙,几个转身,与武松在鸳鸯楼相似,到登云山脚下酒店,与梁山泊朱贵酒店相似,牛都监拿解黄信,与清风寨黄信拿解花荣相似,公孙胜破萨头时,写掣出松纹古定剑,以照前传之破高廉,六和塔下,武松见了众人,叫声“呵呀”,以照前传景阳冈遇虎之类,是暗照也。”相信读者看到这里的时候,也会感到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这里武松吃惊叫“呵呀”的情节正是照应原著中景阳冈遇虎的情节,这样的设计会让读者联想起原著的往事,生出亲切之感,这就是“暗照法”的奇妙之处。

水浒传武松的人物性格(打虎英雄武松终极归宿是啥)(3)

本回中众好汉到六和塔探访武松是重要情节,武松其人,在水浒中的地位自不必说,绝对称得上是主角之一。但是对其评价,不同人却有不同观点。如金圣叹认为“一百八人中,定考武松上上。时迁、宋江是一流人,定考下下。鲁达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心地厚实,体格阔大。论粗卤处,他也有些粗卤;论精细处,他亦甚是精细。然不知何故,看来便有不及武松处。想鲁达已是人中绝顶,若武松直是天神,有大段及不得处。”可见金圣叹认为鲁智深不如武松,但陈忱并不这么认为,他在水浒后传论略中说“武松景阳冈打虎,勇士之常。其大节磊落,在念兄拒嫂,杀嫂祭兄,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恩仇见得分明,终逊鲁智深一筹者,机警未脱世法。”陈忱认为,武松在世俗层面确实是恩仇分明的好汉,但和鲁智深相比,在与宗教的缘分和佛法的领悟方面有所不及,其实陈忱这么说是有道理的,鲁智深虽然看似粗卤,但是天生性格和行事作风中有与佛家相通的“慧根”,而武松在这方面相比就差一些。

在本回回末评中,陈忱自批道:“送驾还朝,无甚话头。借武行者之英雄回首,浩气如虹;李师师之风韵犹存,柔情似水。西湖灯火,南渡繁华满纸。界画楼台,一卷金碧山水,如观梅道人大泼墨后,忽睹小李将军画,令人注目忘倦。宋末元初,有讥会试举人诗云:“无情最是沙洲雁,才遇春风便北飞。”鸽子向南,师师较公车诸孝廉还算有情。”陈忱在本回中特意设计了燕青等偶遇李师师的情节,并借燕青之口讽刺李师师没有操守,但其实历史上李师师的结局其实是个谜,宋朝南渡后,有人说她捐出家资助宋军抗金,自己在慈云观出家做了道士;有人说她被金军掠走,她蓬头垢面,不肯盥洗更衣去见金人,乘人不备,吞金簪自杀;也有人说她随便嫁了个商人为妾,后来在钱塘江淹死了。总之李师师的结局确实扑朔迷离,陈忱在这里设计燕青讽刺李师师,不过是想塑造燕青不近女色的形象,讽刺李师师的话只能当做小说家言,至于李师师历史上真实结局如何,只能等日后史料的进一步发掘了。

最后再说说本回中的一个小错误,文中说宿太尉到暹罗国宣诏封官时,“暹岁国驸马都尉花逢春母赵氏封宣德太夫人”,这里说花荣之妻、花逢春之母赵氏,但是其实原著中宋江去清风寨投奔花荣时,“花荣便请宋江去后堂里坐,唤出浑家崔氏,来拜伯伯。拜罢,花荣又叫妹子出来拜了哥哥。”也就是说花荣之妻是崔氏,而非赵氏,这个小细节可能是陈忱记混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