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塞北到江南(往返塞北江南的)

“死车复活”活动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1946年,为了支援解放战争,缓解铁路运输运力不足的困难,哈尔滨机务段的工人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死车复活”活动。由于急需火车头,1946年8月,工人们从肇东车站拉回一台由日本战败遗留下来的报废机车——ㄇㄎ(读音:mo ke)1型304号机车,经过27个昼夜的奋战,工人们终于抢修出了一台蒸汽机车。

从塞北到江南(往返塞北江南的)(1)

1946年,哈尔滨机务段的工人们在刚刚拉回来的破旧机车前合影留念。

经当时中共中央东北局批准,1946年10月30日,正式命名这台机车为“毛泽东号”,这台以伟人名字命名的机车,伴随着新中国奋勇前进的身姿,开始了辉煌的远征。

“毛泽东号”的五次换型

第一代:首辆毛泽东号蒸汽机车1941年制造于大连沙河口工厂,型号为ㄇㄎ1-304号。这台机车最初隶属于哈尔滨机务段。机车及煤水车总重155.42吨,车轴排列为1—4—1式,动轮直径1500毫米。构造速度80公里/小时。

解放战争期间,“毛泽东号”机车承担着运送部队和战争物资的任务。当时有一句响亮的口号:“解放军打到哪里,铁路修到哪里,‘毛泽东号’就开到哪里。”从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到平津战役,“毛泽东号”的英雄们冒着枪林弹雨,一次次地圆满完成任务。

1949年,这台在解放战争中立过汗马功劳的模范机车,来到了北京,留在丰台机务段,编入北京铁路分局的机车序列。

从塞北到江南(往返塞北江南的)(2)

第二代:1977年,“毛泽东号”由蒸汽机车改为东风4型0002号车,型号是东风4型内燃机车,告别蒸汽跨入内燃动力时代,这是 “毛泽东号”机车第一次换型。

从塞北到江南(往返塞北江南的)(3)

1977年1月“毛泽东号”蒸汽机车更换为国产东风4型0002号内燃机后使用的车徽,现收藏于中国铁道博物馆。

第三代:1991年8月,“毛泽东号”又换成了第三代新型车——东风4B型内燃机车,替换东风4型0002号车,由当时铁道部部长李森茂选定的车号1893,此编号是以毛泽东同志诞辰年份命名的。

第四代:2000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07周年的日子。东风4D型1893号机车接过东风4B型1893号机车那象征无限责任和荣耀的“毛泽东号”徽牌。“毛泽东号”车组多次被评为全国、全路的先进集体和安全标兵。这是“毛泽东号”第三次换型。

第五代:2010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117周年之际。“毛泽东号”机车换型为和谐3B型1893号,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告别内燃跨入电力时代,这是第四次换型。到2013年,“毛泽东号”已安全走行889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22.25圈。

第六代:2014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121周年之际。“毛泽东号”机车换型为HXD3D型1893号,运行速度为160公里/小时的客运电力机车,这是“毛泽东号”机车第五次换型。

2019年8月6日上午8点16分,随着“毛泽东号”第十三任司机长王振强的一句呼唤,由HXD3D-1893号电力机车牵引的长沙至北京西Z2次旅客列车平稳停靠在北京西站第一站台,标志着“毛泽东号”机车胜利实现安全走行110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75圈,再次创下中国铁路机车安全走行新的纪录。

从塞北到江南(往返塞北江南的)(4)

从塞北到江南(往返塞北江南的)(5)

名副其实的“火车头”

“毛泽东号”不仅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建设和改革发展,同时也见证了中国铁路逐渐强大的发展历程。在经历五次换型后,“毛泽东号”的身影依旧驰骋中华大地,往返塞北江南。“毛泽东号”精神也将代代相传,作为中国铁路的一面旗帜,飘扬大江南北,一台悬挂着金色毛泽东像的火车头冲破硝烟、穿越时光,呼啸而来……

从塞北到江南(往返塞北江南的)(6)

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

京华丹心、中工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收录于话题 # 个 上一篇 下一篇

来源: 北京文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