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解封了几天了(还没到乐观的时候)

广州打响了解封第一枪,全面解封高风险区之外的所有管控区,随后,广州多区发文,恢复市场经营和餐饮堂食、恢复线下教学。这引发了各方面的解读,让大家看到了疫情结束的希望,网络上一片乐观情绪。

广州解封了几天了(还没到乐观的时候)(1)

当然了,在不少城市严防死守,焊门封路的情况下,也需要有一个城市能率先示范,找出一条新的防疫路子,缓解民生之艰。如今广州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与探索收获了很多好评,但现实还没有到乐观的时候。

也许大家都可能有所误解。这次全面解封的是临时管控区,所谓“临时管控区”其实是介于高风险与低风险之间的一个区域,类似于之前的中风险区域,此次全面解封,只是回到了正常的20条。

笔者本身就在广州,从笔者了解的情况来看,有几个要点,其一是只封阳性楼栋,不能扩大;其二是符合居家隔离的,可以居家隔离第三,核酸检测不搞大规模,不搞全员,但依然要保留便民检测点,群众愿意做可以找到地方做。其四是流调要做,局部要严格,但不能扩大,以前太松了,其五是,社会面恢复正常,恢复堂食、恢复交通,不搞大规模疏散。

目前来看,疫情防控精准化了,也并非完全放开了,个人依然要做好防护。

解封了,但没有完全切断病毒传播链,民众焦虑仍在

从数据来看,广州这轮疫情至今天,共计15万多病例,是2020年武汉疫情的3倍以上 !广州昨日公布新增病例7690例,全国第一,依然处于高位。

广州解封了几天了(还没到乐观的时候)(2)

在当前许多人看来,奥密克戎尽管传播速度快,但毒力、致病力和致死率大幅下降,但危重症低。面对这样的病毒,以前那种彻底的封城,已不可持续,三年疫情百姓已无法承受,经济也会受损。

虽然说广州解封是一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但其中也透露着诸多无奈。三年疫情,民生凋敝,很多百姓活得非常艰难,在这艰难的时刻还要受管控人员的刁难,无疑进一步激化了矛盾,到了不得不放开的时候。

封控的目的是减少病毒感染,保护老年人与小孩。解封的目的是尽量恢复社会的正常运转。但需要认识到的是,广州解封了,但还没有解决病毒的传播链,以及民众对待病毒的态度。

如果社会层面出现了大规模的感染链条,虽然解封了,但是不少民众依然没有摆脱担忧与焦虑,毕竟,没有切断病毒传播链,病毒还在传播,传播的人数还在攀升,民众依然没法放心、大胆的回到生活与工作的正轨,可以没有任何心理包袱自由的出入各种娱乐消费场所。

一旦某某场所出现阳性病例,如果依然需要采取封控的措施去找寻传播链条,其实一切还是会回到从前。

广州解封了几天了(还没到乐观的时候)(3)

如果后续大规模爆发,符合哪些条件居家隔离,哪些进方舱隔离?是否坚持自愿原则,这一切还需要有细化方案。

正因为解封之后,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问题需要解决,因此,笔者也体会到广州本地市民的焦虑仍在。

从昨天数据看,在广州多区解除疫情防控临时管控区后,广州出发的机票和火车票搜索量暴涨。广州出港机票搜索量比前日同一时段上涨了400%,广州出发火车票搜索量比前日上涨了300%。这其实并不是司马南所说的“老百姓憋坏了”,另一个角度来看,其实也反应了部分民众对于广州解封之后的担忧情绪。

广州解封了几天了(还没到乐观的时候)(4)

反复感染的后果,是否有后遗症,需要一个科学权威的说法

之所以目前还没到乐观的时候,还在于,尽管奥密克戎的毒性极大降低了,但是民众的焦虑仍在。

当前一个争议非常大的关键问题是,奥密克戎究竟是不是大号流感?反复感染是否会破坏人体免疫力,产生后遗症?

在这个问题上,当前有诸多争论,也是民众非常担忧的一个焦点。从多数人的认识中,国外已经完全放开了,病毒就是“大号流感”,无非就是咳嗽、打喷嚏、鼻塞。

但是从国家的统计数据来看,这一说法依然存疑。

按照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的统计,去年8-10月,德尔塔毒株流行的时候,英国的死亡率为16人/10万人口,而在去年11月至今年1月期间,主要以致死率低的奥密克戎毒株为主,死亡率反而提到了22人/10万人口。相同的时间段,美国的染疫死亡率,也从40人/10万人口增加到了42人/10万人口。

广州解封了几天了(还没到乐观的时候)(5)

从数据来看,奥密克戎并不能等同于大号流感。新冠带来的后遗症,也有待验证。发表在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发现,22%的“长新冠”患者因健康状况不佳而无法工作。

而按照世卫组织估计,约10%到20%新冠患者可能患有中长期症状,如疲劳、呼吸困难和认知功能障碍。

在美国,遭受“长新冠”后遗症的人数占总人口的8%;根据人口比例换算,这相当于中国的1亿1千万人。

此外从部分曝光的一些案例以及一些微信群截图流传的案例来看,反复感染是否会导致个人健康状况受到进一步影响的说法依然存在。

它是否会破坏人体免疫力,留下后遗症,当前存在诸多不同的说法。这一切,都需要后续观察,但我们也不应该拿身体当赌注。

从目前来看,如果从广州解封到后续全面开放成为大趋势,参考国外的情况,民众的反复感染可能会成为一种趋势,那么面对这个问题,其实需要有科学权威的说法来告知民众,奥密克戎的反复感染,是否会对人体免疫与身体造成更大的影响,是否会有后遗症?

只有清晰的科学权威的答案从政府层面发出,才能舒缓民众对病毒的恐慌与焦虑,解封之后,大家才能理性的面对工作与生活,理性的面对身边人的感染,才能更加理性的面对未来更多的居家隔离以及小区的楼栋封控。

如果无法解决民众对解封之后对病毒广泛传播的担忧与焦虑,以及感染之后在工作、生活方面的不便与歧视问题,开放其实也并没有从根源上解决原有的疫情防控问题,反而制造了更大的焦虑。

广州解封了,但还没有到乐观的时候

此外,从目前各地大建方舱的情况来看,这显然是为后续大规模的感染做准备的。如前所述,解封之后,病毒感染还在高位运行,如果发生大规模感染,为了避免发生医疗资源挤兑,是否会有大量的阳性被强制送入方舱?

从当前曝出来的情况来看,由于方舱环境糟糕,卫生与隐私尊严缺乏保障,民众对入住方舱抵触情绪很大,不少人对于方舱的恐惧不亚于对于病毒的恐惧。

广州解封了几天了(还没到乐观的时候)(6)

从目前来看,居家隔离与方舱医院,是当前针对阳性的两种隔离解决方案。如果发生大规模感染,到底什么情况是居家隔离,什么情况是方舱隔离?这些依然要有细化的标准与方案。

从广州的探索来看,符合居家隔离的,可以居家隔离。目前,广州的阳性感染者中的一些特殊人群也有了申请居家隔离的渠道。目前的一大困境在于,居家隔离,目前还需要破除人们在观念上的束缚,从当前来看,大部分人可能会接受自己居家隔离,但是否能接受阳性邻居的居家隔离,就很难说了。

当阳性案例出现,小区楼栋被封,其他楼栋是否会有意见?是否能避免小区其他人群的感染,如果精准防控的过程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是否会走入到老路上?这一切还要观察。

当前“邻居同意,阳性可以居家隔离不送方舱”属于个案性的自发行为,当前还亟待一套自上而下的细化执行标准。

如果部分阳性患者不可避免要被送入方舱隔离,那么是否采取自愿原则?

当前不少网友分享的方舱视频,如果当下大量民众都抵触方舱的脏乱差环境以及人多聚集似乎低人一等的待遇。如果一旦感染,同样需要携家带口住进方舱,在奥密克戎如此高的传播力之下,而方舱几百人混住交叉感染的情况更加恶劣,反而不利于康复。

如果民众害怕进入方舱,那么放开的意义又在哪里?因为这没有解决解封后的心理恐慌与民众生活、工作便捷度的平衡。

因此,广州解封并不代表成功,因为一系列不确定的问题依然需要面对:

当感染人数增多,焦虑与不安又再度席卷而来的时候,是否会重回封控的老路?如果是大量病例爆发的时候,民众自己认为应该封控,又该如何做?阳性患者康复之后,快速回到工作岗位,是否会受到同事的担忧与歧视?不做核酸,孩子能不能正常上学?......

事实上,无论是严格管控还是宽松管理,都有人不满意,从广州暴涨的感染者数字来看,当前还难言成功,不过,广州已经在率先摸索一条从清零到躺平的中间道路。从当下来看,既然在病毒还处于高位的时候解封,就意味着要让广大民众理性认识病毒,放下对病毒的恐惧。这是心理建设的重要方面。

广州解封了几天了(还没到乐观的时候)(7)

另一方面,要缓解民众与防疫人员的冲突与矛盾,还要一切坚持以民众的自愿为核心,在这方面,日本的经验值得借鉴:日本民众可以自愿申请核酸检测用品,自申自测;其次,阳性后,自愿选择隔离方式,可以去集中隔离点,也可以在家隔离。而阳性后,也可以自愿选择吃不吃特效药。

整体来说,工作人员可以说服,对于有特殊需求的民众(比如家里有老人、小孩需要照顾的),需要考虑其个人的特殊性自愿选择隔离方式,让民众可以更加理性的认识病毒接受隔离方式,卸下心理包袱,才能让解封后的开放变成一种常态。

既要科学抗疫,避免医疗资源挤兑,又要保经济发展与社会民生,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整体来看,广州其实已经在慢慢做优化。

从全国来看,一刀切、层层加码的方式来执行隔离管控已经不合时宜,但新路的探索进程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目前虽已解封,其实还没有解决疫情下以及后续的一系列核心难题,广州解封是一个向好的信号,但现在还没有到乐观的时候。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