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石灰吟完整诗句(粉骨碎身全不怕)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土木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众议,反对迁都,亲自督军,抵御瓦剌大军,瓦剌太师也先以英宗为人质被迫明朝讲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但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后英宗复辟,他被石亨等诬陷谋反,被冤杀。

于谦石灰吟完整诗句(粉骨碎身全不怕)(1)

1、《石灰吟》

明代: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这首《石灰吟》 是他十二岁的时候,看到师傅们煅烧石灰时所写下的一首诗,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2、《除夜太原寒甚》

明代:于谦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这首诗是诗人除夕夜客居太原所作,除夕本来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但此时诗人却独自一人远在太原,又适逢天气寒冷,但诗中却充满春天的喜悦和暖意,这表现了诗人不畏困苦,藐视恶劣的气候,满怀信心和恶劣环境进行斗志的乐观精神,因此,这首小诗也富有人生哲理,诗人以平白的语气,抒发豪情壮志,显示了诗人铁骨铮铮的骨气和刚毅果敢的上进精神。

于谦石灰吟完整诗句(粉骨碎身全不怕)(2)

3、《观书》

明代: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该诗盛赞书之好处,讲开卷有益之理,极写读书之趣,诗人生性刚直,博学多闻。他的勤学苦练精神与他的高风亮节一样名传后世。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于谦石灰吟完整诗句(粉骨碎身全不怕)(3)

4、《咏煤炭》

明代: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这首诗是诗人刚刚踏入仕途时所作,前四句描写煤炭的形象,写尽煤炭一生。后四句有感而发,抒发诗人为国为民,竭尽心力的情怀。全诗以物喻人,托物言志。 诗人一生忧国忧民,以兴国为己任。其志向在后四句明确点出,其舍己为公的心志在后两句表现得尤为明显。

于谦石灰吟完整诗句(粉骨碎身全不怕)(4)

5、《立春日感怀》

明代:于谦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

这首诗是作者在击退了瓦刺入侵后第二年的一个立春日在前线所写。遇此佳节,引起了作者思亲之念,但是为了国事,又不得不羁留在边地。诗中表达了作者这种矛盾痛苦的心情。

于谦石灰吟完整诗句(粉骨碎身全不怕)(5)

6、《岳忠武王祠》

明代:于谦

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

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

黄叶古祠寒雨积,清山荒冢白云多。(“清山”一作“青山”)

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

这首诗作于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几十万精锐全军覆没,鞑靼大军压境,明王朝危在旦夕,在这个时候有很多人劝皇上放弃国都,南下迁都南京,以躲避鞑靼大军的刀锋,在一片迁都声中,于谦力排众议,极力要求坚守北京,坚决打击鞑靼大军。这首诗用南宋迁都的故事来向人们说明迁都是错误的,在这首诗中,于谦很痛心宋的迁都,他更痛心当今的的时事,诗中虽然没有直说他的政治主张,但是全诗强烈的侵透他的坚守北京的主张。

于谦石灰吟完整诗句(粉骨碎身全不怕)(6)

他的伟大不需要任何人去肯定,也不需要任何证明,因为他的一生就如同他的那首诗一样,坦坦荡荡,堪与日月同辉……而于谦不但才能过人,品德上也几乎无可挑剔,所谓德才兼备者,千古又有几人!

于谦石灰吟完整诗句(粉骨碎身全不怕)(7)

以诗会友,以词交心,分享中国诗词知识,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喜欢就点赞关注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