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的秋燥症怎么治(必看秋季养生要诀)

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今年是23日),太阳到达黄经180°,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是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分,全球各地在秋分这一天昼夜等长。

秋分时节,我国南方的气候才开始正式入秋,此时全国大部分地区均已进入凉爽的秋季。

秋季的秋燥症怎么治(必看秋季养生要诀)(1)

秋分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一些春分出土活动的小虫,在秋分过后也会陆陆续续回到土里,准备过冬。

水气也不像夏天时那么充沛,将开始逐渐干涸,因此我们会觉得空气越来越干燥。

秋季的秋燥症怎么治(必看秋季养生要诀)(2)

秋分时节养生要诀:阴平阳秘、收敛闭藏

01慎起居、防秋燥

秋分作为昼夜平分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要遵循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状态。

要想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首先要防止外界邪气的侵袭。“一场秋雨一场寒”,大家要根据气温变化适时增减衣服,谨防感冒。

秋季天气干燥,导致感冒的外感邪气主要为燥邪。秋分之前有暑热的余气,故多见于温燥;秋分之后,阵阵秋风袭来,使气温逐渐下降,寒凉渐重,所以多出现凉燥。但到底是凉燥还是温燥,还与个人体质有关。关于防治秋燥,请参见公众号“推陈出新谈健康”“秋季养生保健——秋燥篇”

秋季的秋燥症怎么治(必看秋季养生要诀)(3)

02精气内守,以养“收”气

中医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附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

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

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

此时需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食疗益气养肺

在秋分之际防范呼吸道疾病,可在日常饮食调摄中适添加黄芪、太子参、杏仁等入肺经、补肺气的药物,以日常煲汤、茶饮等方式食用。

⚠️同时应少食葱、姜、蒜、韭、椒等新香辛发散之物,适当多吃一些酸甘养阴的蔬菜水果,如梨、石榴、葡萄、柿子、甘蔗、藕、百合、银耳、蜂蜜等。

关于秋季适合喝的食疗养生茶,请参见公众号“推陈出新谈健康”秋冬交季喝什么茶?

秋季的秋燥症怎么治(必看秋季养生要诀)(4)

运动促运化

秋季健身运动讲求调身、调息、调心“三调合一”,此时开展适当适量的运动,尤其是伸展运动,可提高身体的灵活度,具有“运化作用”,能滋脾补筋,收敛心神。

所谓“运之始畅,化之始通”,意思是呼吸舒畅时可从呼吸带动气血循环、脾胃消化、津液代谢一路顺畅,气血循环自然活络。

秋季的秋燥症怎么治(必看秋季养生要诀)(5)

秋季运动推荐室内室外均可开展的五禽戏、八段锦、六字诀等健身功法。

例如八段锦中的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即通过“左右开弓”的动作达到肝肺二者相互协调、气机条畅的生理作用。

“左右开弓”在中医理论中是讲“左肝右肺”的意思。此式动作有扩胸作用,除了对肝肺两者有保健作用外,对位于胸腔内的各个脏器也都有较好的保健作用。

秋季的秋燥症怎么治(必看秋季养生要诀)(6)

秋季穴位保健

足三里

足阳明胃经上的此穴为保健养生要穴,具有强力滋补的功能,每天按摩此穴15分钟可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疏风化湿以及增强抗病能力。

秋季的秋燥症怎么治(必看秋季养生要诀)(7)

丰隆穴

同属足阳明胃经的丰隆穴为健脾祛湿保健要穴,主治由痰饮而引起的头痛、眩晕、胸闷以及咳嗽痰多等病证,所以每天坚持按揉丰隆穴15分钟,联合按揉足三里、解溪等穴位可增强化痰祛湿的功效。

秋季的秋燥症怎么治(必看秋季养生要诀)(8)

特别提示:

早晚室外湿冷,运动尽量室内开展。尤其老年人,容易受寒,更需注意合理健康的运动方式。

秋季进补要注意不要过补,否则会给肠胃造成负担,以致胃肠功能失调,过犹不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