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时期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抗战时期革命根据地)

【党史钩沉】作者:把增强(河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抗日时期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抗日时期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抗战时期革命根据地)

抗日时期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党史钩沉】

作者:把增强(河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强调,“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这是我们党的宗旨和性质所决定的”。纵观百年党史,勤俭节约贯穿始终,特别是每逢困难时期,在如何节约方面更是采取了多种举措,积累了诸多好经验。20世纪40年代初期,我们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一度陷入财力、物力捉襟见肘的困难时期。一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国民党用停发经费和经济封锁来对待我们,企图把我们困死,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为了更好地渡过难关,中国共产党在推行生产运动与精兵简政的同时,发出了厉行节约的号召。各抗日根据地纷纷根据中央指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较为详尽的节约举措,通令所属各部、各级机关详为传达、广泛动员。当时的节约之策,主要可分为吃、穿、用三个层面。

粮食节约。粮食节约是中共抗日根据地更好地解决吃饭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1942年,晋西北行政公署即规定:从预决算制度入手严把粮食节约,严格执行粮票制度,从严贯彻客饭制度,所有在职人员均不得开客饭,各机关临时召集的会议和训练班,“其参加人员均由原机关、部队携带粮食或粮票,一概不许另列预算”,“无故损失粮食,除不准报销外,并给以处罚”。晋西北行政公署还专门召开政务会议,决定自1942年8月1日起,每人每日减发小米二两,并通令军政民各级机关、部队、团体、学校、工厂等,“一律不准用粮食喂猪、换谷,不准做酒、熬糖、做粉,凡在有青菜时期,不准用粮食做豆腐、生豆芽”。太行区则结合自身情况采取了坚持粮食制度、审慎保管粮食、严禁各种名目浪费等多种节约举措。如1942年,太行五军分区政治部深刻认识到“粮食是我们的生命线”,明确提出,“处于抗战困难之时期,要纠正浪费现象(如以饭喂猪,以米换面、换菜等),做到不浪费一粒米、一颗饭”;要在战士中进行“一粥一饭来处不易,节米一斗救人一命”的教育;要发布节约号召,如通令后方机关自1943年1月1日起每人每天至少应节约一两小米,“月终由供给处结算扣除,以充救济灾民”。1943年,太岳行署为了“节省粮食,防止贪污浪费”,实行了计口称面、量米下锅的办法,并建立“厨值日”制度,由全体工作人员轮流担任,每天晚上向机关民革室伙食节约委员做一次汇报,并特别组织了一个粮食检查委员会进行督导检查。

被服节约。被服节约是抗日根据地更好地解决服装被褥问题进而保持战斗力的重要举措之一。1942年2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规定:厉行被服登记、使用制度;五年一条棉被,二年一套棉衣,一年一套单衣;被服按季交公家保管,破烂被服交公;无被服表不予分配工作。晋冀鲁豫边区第三军分区司令部还专门发出了《关于节俭解决军衣的训令》。其中规定,每年只配发一套单衣,如有未回收夹衣,可抵一套单衣,如将棉军衣改做夹衣,亦可相应抵一套单衣;用破裤子上的好布做袜子,其余破布则全部交回供给处用来做鞋;所发之衣服,各单位应登记名册,人员如有调动,应将衣服写在流动表上,私人不得存放公物,有多余者,应按级交回供给机关。在山东抗日根据地,被服节约的各种做法十分有效,节省下一笔可观的经费。1942年4月至1943年4月,胶东区部队一年间通过穿旧棉衣节约300万元;滨海区部队一年间节约大衣558件、棉衣3377套、单衣107套,共14.124万元。1942年10月至1943年4月,鲁中区部队半年间节约被服计大衣2156件、军衣2311套、棉衣4960套、被子791床、便衣724套。

办公用品节约。办公用品节约是抗日根据地在“用”的层面进行财力、物力节约的重要举措之一。如晋冀鲁豫边区政府规定,印刷品少留空白和天地,“十份以下不印刷”;在纸张使用中,一般不用完好的白纸,需要使用好纸时,也要做到一张信纸两面用;在信封的使用上,一个信封要用四次;在笔的使用上,则严格执行“旧笔换新笔,一年一个笔帽”的制度;在灯的使用上,提倡尽量少点灯。晋西北行署规定,除有特殊用途需要用印制的信纸、信封之外(如对友区、对临参会参议员及客秘信件等),一般公文不用信纸,信封可利用废纸、废报粘封使用。洪洞县政府则规定,“蜡纸、油墨用时要细心、要节省,字数不足三百者、份数不足廿份者不能付印”,“包裹文件一律用废纸”,“收条留便条时,尽可能利用印刷文件时剩下的纸条”,写信也要尽可能利用废纸,一个信封用两次,“领新笔时必须拿来旧笔,证明确实不能用时,才给换新笔,保证一支毛笔至少用两个月”,个人学习笔记本“一律不得用公家的纸”。在此举措下,1943年,晋西北行署贸易局利用废税票代纸,“每月节省麻纸7刀,每年可节省白洋70元”;晋西北军区政治部,收集利用废纸、旧笔记本,“每月少用纸张200余刀”;晋西北一分区四连,1943年2月与1942年12月相比,“复写纸过去用三两次,现在用旧了火上一烘再用,可以用十次以上”,“用铅笔写字,纸可以用两面”,“糊信封也不用白净纸”,总体来看,“办公用品至少节省了40%”。

以上案例反映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应对困难局面、“过紧日子”的节约之风。“过紧日子”不仅弘扬了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也是把有限的公共财力更多用于公共建设和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现实需要。强调,决不能丢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当下,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继承弘扬我们党勤俭节约等优良作风和传统,对于我们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光明日报》( 2022年05月25日11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