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评论外国人吃中餐(美作家写打油诗调侃中餐)

参考消息网4月9日报道 美媒称,作家加尔文·特里林(Calvin Trillin)的一首诗作发表在4月4日的《纽约客》(The New Yorker)上,诗中以一个愤怒的美国美食爱好者的声音,描述了目前中餐菜式的多种多样。不过,有些读者觉得这首诗难以消化。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4月7日报道,这也不是第一次有人觉得特里林的俏皮诗(他说是打油诗)有些过分了,但是批评《他们怎么还有其他省份?》(Have They Run Out of Provinces Yet?)的人说,它显示了对中华文化的轻视,甚至有可能带有种族主义色彩。

报道称,这首诗在开头部分写道:

他们怎么还有其他省份?

如果是,我们就有了发愁的理由。

很久以前,这里只有广东菜。

(很久以前,我们很容易知足。)

但是之后来了四川菜,

广东菜就过时了。

我们对四川菜大唱赞歌,

虽然麻婆豆腐可以把你的舌头辣穿。

然后来的是上海菜,

我们咕噜咕噜地吃灌汤包。

随后是毛泽东家乡的湖南菜,

带着自己的特色到来了。

我们还以为所有菜都已经吃过了,结果

又有一个省份的菜来了:福建菜。

报道称,特里林写过大量关于美食的文章,包括美国境内的中餐美食。(2010年,他在《纽约客》的一篇文章中描写了厨师张鹏亮[Peter Chang]的粉丝。)同时,他也顺带写一些让人无语的打油诗,还出过一本合集《限期诗人:我的打油诗人生涯》(Deadline Poet: My Life as a Doggerelist)

但网上的批评者说,他刊登在《纽约客》的食品与旅游特刊上的这首新诗反映了对中国的畏惧和无知,将其描述为过于人多地广、拥挤不堪,与一个世纪前的种族主义“黄祸”论调并无二致。

报道称,Jezebel网站以一个六年级学生写读书报告的视角来戏谑特里林和他的诗:“这首诗的主角特别喜欢中国人,但他认为中国人有点太多了。他也特别喜欢吃中国菜,但被中餐的种类丰富吓到了。”

总部设在西雅图的另类周刊《陌生人》(The Stranger)发表文章,认为这首诗延续了“怀念昔日白人星球的诗歌潮流”,特里林“说得好像中国的省份无穷无尽,而这是对中国的刻板印象,是在引发排外恐惧。”

报道称,在一封发给《卫报》的电邮中,特里林说,这首诗“不过是在打趣热衷美食的中产阶级”。他告诉记者,他2003年的诗作《布里芝士配夏布利酒有什么问题?》(What Happened to Brie and Chablis?)也对西餐潮流开过类似的玩笑,但并不意味着是在侮辱法国人。

这种解释并没有平息他在Twitter等处遭到的批评。“‘这是讽刺!’不应该成为考虑不周、执行不当或者发表不明智作品的遮羞布,”小说家塞莱斯特·吴(Celeste Ng)写道。

但也有人认为这样的谴责有些过度。住在北京的华裔美国作家郭怡广(Kaiser Kuo)说:“想不明白为什么有些美国华人对卡尔文·特里林写的中餐诗如此不满。”

报道称,《陌生人》那篇文章后来进行了更新,承认特里林有可能是在打趣。作者称,一位英语教授告诉他,特里林“老早之前就是美食作家和打油诗人了,我见过他骑着自行车在华埠到处游荡,他很喜欢在那里吃东西”。

老外评论外国人吃中餐(美作家写打油诗调侃中餐)(1)

作家加尔文·特里林(中)在纽约China Grill的一个余兴派对上。特里林写过大量关于美食的文章,包括美国境内的中餐美食。(图片来源:美国《纽约时报》网站)

【延伸阅读】新媒:美国大学食堂留人先留胃 邀中国大厨做中餐

参考消息网4月1日报道 新媒称,现场制作的Q弹面条、道地实在的牛肉炖汤,还有大排长龙的食客等,往往只能在中国餐厅才能见到的景象,29日在中国留学生超过5000名的密西根州立大学校内餐厅出现。成群结队的华洋学生,纷纷抢着品尝北京师范大学大厨们的精致料理,这也是密州大有史以来,正宗中餐首度在校园餐厅端上桌。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3月31日援引台湾联合新闻网报道,从29日到31日连续三天,北师大厨师团计划在密州大校园餐厅,推出牛肉面、宫爆肉花、松鼠鱼、北京烤鸭等地道中餐料理,为密州大中国主题年系列活动之一。

报道称,美国各大学招募中国留学生近年竞争日趋白热化,除了许多大学校园周遭超市、餐馆、娱乐中心,纷纷大打中餐“家乡味”招牌,争取数以万计中国留学生青睐,大学校园也纷纷为中国留学生,打造更便利体贴的衣食住行服务,希望让学生们更容易、更快适应留学生活。

美国多所大学近两年来,都相继在学校食堂餐点上,向中国留学生示好,包括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从2014年开始,为让中国学生享受更好服务,就已在旗下的餐厅食堂增加中餐服务,菜色多样。

报道称,中国留学生全美数一数二的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印第安纳州普度大学(Purdue University)等学校餐厅,都会不定期推出中餐菜色,让寄宿学校的中国留学生也能吃到家乡美食。

不过,部分大学食堂推出的中餐,几乎在口味上,都与学子记忆中的味道大相迳庭,一名就读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就曾发文表示,“学校食堂的饺子,皮厚到只好当包子吃”。

报道称,密西根州立大学前两年因应中国留学生大幅增加,学校餐饮负责人曾组队前往中国考察并学习中餐烹饪,这次配合密州大中国年活动,更乾脆邀请三位北师大食堂专业厨师到校,为全校学生烹煮绝对道地的中餐,更让学生们反响热烈,

29日中午排了两次队、吃了两碗牛肉面的密州大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席刘玮婧说,真的太好吃了!同学们也都大大称赞,还有同学向学校提议,希望聘任大厨们留在校园工作,让他们足不出校门,就可吃到家乡菜。

老外评论外国人吃中餐(美作家写打油诗调侃中餐)(2)

资料图片:中国留学生

(2016-04-01 08:24:00)

【延伸阅读】苏格兰最老中餐馆庆40周年 见证华人奋斗史

中新网3月4日电 据英国《英中时报》报道,近日,苏格兰一家最老的中餐馆之一,以别具一格的形式庆祝自己的40岁生日。据Daily Record报道,这家位于珀斯(Perth)的中餐馆邀请150多位朋友和商业人士,在珀斯的苏格兰街纪念自己的生日。

餐馆主人约翰•陈(John Chan)称自己出身于香港的贫穷家庭,14岁才随父亲一起来到苏格兰。在来苏格兰的前两年,他先在阿伯丁读书,后来离开学校,在家里的餐馆全职工作,不久就奔赴珀斯,在国王街工作。

在七十年代,陈买下当地一家餐馆,将其改为中餐厅,开始了自己的事业生涯。

陈回忆道,“我当年刚到珀斯的时候,华人社区还非常小。”

“想要开办任何事业都很艰难。但国王街的餐馆很受欢迎,特别是受到晚班计程车司机和下班职员的喜爱。我在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间隙,只能睡几小时。”他说,现在想来,这家餐馆能成为苏格兰历史最悠久的中国餐馆之一,有些不可思议。

陈说,他和他的餐厅见证了一个贫穷的移民家庭,是如何通过奋斗而发生巨大的命运改变。

(2016-03-04 12:10:01)

【延伸阅读】华媒:西班牙国王在一家平价中餐馆庆生

中新网2月23日电 据西班牙欧浪网报道,1月30日是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48岁的生日,为了庆祝这个特殊的日子,他决定带着家人出去庆祝——去吃亚洲餐,这可是他最喜欢的美食之一。

但是这一次,费利佩六世决定前往马德里近郊aravaca的一家平价中餐馆里吹蜡烛,于此同时,他还带上了letizia皇后还有他的两个女儿莱昂诺尔和索菲亚公主。这家餐厅叫chen,不仅仅提供中国菜,同时还有日本菜、越南菜以及泰国菜,据说味道非常好,国王一家在那里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

当天,国王身穿一件夹克配上蓝色的领带,而他的女儿们却看上去更加休闲,穿着牛仔裤外加上最新款的外套。而8岁的索菲亚公主则更加引人注意,因为这是三个月以来第一次公开露面。

国王一家和中国的交集还不仅仅如此。早在老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还在位的时候,他就曾经造访了位于马德里市中心embajadores附近的新雅饭店。后来,莱昂诺尔和索菲亚公主开始上学后,在学校报名参加了汉语兴趣班,同时在他们的府邸每星期还会有一位中文老师一对一教授两位小公主的汉语,据悉她们非常喜欢上汉语课,并且进步飞快。(赵珉)

(2016-02-23 10:50:01)

【延伸阅读】中国中餐名师跨越太平洋赴美洲三国五地授技艺送年饭

老外评论外国人吃中餐(美作家写打油诗调侃中餐)(3)

中餐名师向全球华侨华人精心制作的四套中国味年饭。 官微截图 摄

中新网南京2月14日电 (记者 崔佳明)春节是全球华夏儿女共同欢庆的节日,吃一顿正宗的中国年饭,品中国味,托思乡愁,寄合家愿,是多少海外华侨华人最期待的事儿。由中国国务院侨办组织的中餐繁荣访问团今天起航赴美国、智利和秘鲁三国的拉斯维加斯、洛杉矶、休斯顿、圣地亚哥和利马等五地开展为期15天的“春节送年饭”及开班研讨中餐繁荣计划等系列活动。

14日,此次中餐繁荣访问团团长、扬州市侨办主任朱路跃在启程前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海外惠侨工程中餐繁荣基地的中餐名师们带着自己的绝活手艺和正宗的中国菜式跨越太平洋,到美洲三国五地授技艺送年饭,就是以食为桥向海外华侨华人送去新春的祝福和家的味道。

2014年,中国国务院侨办实施海外惠侨八项工程,中餐繁荣计划是其中之一,旨在提升海外中餐业水平,弘扬中华饮食文化,重点在健全海外中餐业组织和网络,通过学历教育、技术培训、业务交流、在线授课、学术研究等,支持海外侨胞中餐事业发展。江苏是淮扬菜的发源地,也是餐饮业大省,具有较好的现实基础;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是国内唯一拥有本、硕、博学位授予的餐饮专业学院,代表了国内最高的餐饮教学和科研水平,可以教授国内所有重要菜系的制作,具有较高的专业培训水准。

正因此,今年1月16日,中国国务院侨办在扬州设立“海外中餐繁荣培训基地”。朱路跃说,为推进基地建设工作,特地建成了“中餐繁荣网上课堂”并于2015年9月在美国西雅图上线,更为中餐质量提升及发展、高水平走向世界提供了平台。

“现在全球的华侨华人随时点击‘中餐繁荣网上课堂’,学习中餐大师的教学视频,‘一对一’学习中餐。”朱路跃说,在今年1月26日农历年年前,中餐名师精心制作了四套年夜饭教学视频:南方年夜饭、北方年夜饭、淮扬年夜饭、精致年夜饭,全球网友都可以免费观学特色年夜饭制作手法。正如海外网友留言所说,这得益于中国国务院侨办的“中餐繁荣计划”,全球华侨华人的中餐事业也将朝着更加繁荣的方向发展。(完)

(2016-02-14 17:14:01)

中新网2月4日电 据美国侨报报道,在美国,大部分餐厅的厨师从未去过中国,也没有接受过中国烹饪的训练,但他们尝试将自己熟悉的厨房元素和不熟悉的中国元素结合在一起。其中一名是曾经的注册会计师,一名是刚刚完成芝加哥大学医学学位,还有一位曾任职摩根斯坦利(Morgan Stanley)。

据《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2日报道,这三名纽约人分别是托马斯•陈(Thomas Chen)、乔纳森•吴(Jonathan Wu)和威尔森•唐(Wilson Tang),他们都是最近颇引人关注的厨师,他们都有心将现代与传统食物结合起来。他们的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给美国的中餐注入更多现代、创新以及美味的感觉。

他们的厨艺之路多少有些相似的地方。尽管各自都曾是高材生,但是在厨艺这条路上,他们还是要从头做起,而且往往会遭到家庭的极力反对。

“没有哪个华裔父母将自己的孩子送去大学后,希望他们到头来在厨房工作。”31岁的托马斯•陈说道,他的父母在纽约州的弗农山(Mount Vernon)经营一家餐厅。

但是,他们却在这条职业道路上越走越顺,进入一些高端知名餐厅工作。但是之后,他们再次做出了让人颇为意外的选择:离开那些高端奢侈的餐厅,开设自己的普通店面餐馆,习惯了烹制鹅肝的手开始着手制作像五花肉、蒸蛋这样的传统中餐菜品。

除了在食材上求新求变,他们还面临着烹饪技巧上的转变,因为这与他们原本熟悉的技术大相径庭。

“不只是食谱不同而已。”陈说道:“都是一些基础的技术,比如握刀、怎么切洋葱等等。”

这种现象不只发生在纽约市,不过在下曼哈顿区,有几间餐厅堪称榜样。而在休斯敦、拉斯维加斯、旧金山等地方也都能见识到这样的餐厅。在休斯敦、拉斯维加斯、旧金山等地方也都能见识到这样的餐厅。

大部分这些餐厅的厨师都从未去过中国,也没有接受过中国烹饪的训练,因此他们尝试将自己熟悉的厨房元素和不熟悉的中国元素结合在一起。

但是对他们来说,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研究中国食材,干蘑菇、腌肉、咸鱼以及豆瓣酱还只是入门水平。要知道,这些厨师在成长中并没有接触过这些食材。他们更熟悉的是美式小吃,各种快餐,或者是他们的母亲用美国食材做出来的中餐。

但是,现在这种过于粗糙的对于两国食物的融合已经不再能让他们满意。通过反复试验以及烹饪书和童年记忆里的资料,他们感受到了这个世界上最复杂、古老而又要求颇高的烹饪传统的魅力,并且开始自己尝试制作五香粉、手擀面以及酸菜等绝对中式的食材。

要知道,在亲身体验前,就算是这些厨师,对于真正的中餐也有自己的误解。原本在他们看来,大部分美国中餐的影响已经足够根深蒂固,让这里的华裔都认为这些就是“真正”的中餐。但是实际上,美式中餐与传统中餐就像是远房表兄弟关系一样疏远。

不过,这种状况已经开始发生变化,随着美中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人们也开始对此有更清醒地认识。

比如出生在新加坡、现在住在美国哈林区的前软件工程师柯基林(Kian Lam Kho,音译),他现在也投身到餐饮业中,经常往返美国和亚洲的他对于中餐有清楚地认识。因此,他决定在自己的新书中,用自己的经验帮助人们理解延续了几几千年的中餐基本概念。

而且,“华裔食物”(Chinese-American food)这个概念也有些不健康的概念,比如口味过重、用油太多等等。“我们需要的是美国华人自己的食物种类。”威尔森•唐对此表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