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初一去看故人好不好(阎王不叫自己去)

笔者也有很长时间没有听人说起这句老话了,而今年的情况比较特殊,在笔者的村子里已经先后有四个老人“走了”。本来村子就不大,还有很多的年轻人都没有赶回来,所以能帮忙的人手也有点不够。

腊月初一去看故人好不好(阎王不叫自己去)(1)

也因为人手实在是紧张,不得已还要去隔壁村子里找一些在家的人来帮忙。和村里的老人们聊天,就听他们又说起了“七月半,腊月中,阎王不叫自己去”这样一句老话,那它说的是什么意思呢?腊月中旬到了,还是有必要多注意一下,

“七月半”是什么日子?

七月半指的就是农历七月十五这天,而在我国民间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传统节日——中元节。在古代有“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而中元节是和清明节、寒衣节一起并称为“三大鬼节”,也就是这是专门用来祭祀过世亲人的节日。

在笔者的家乡这边,即便是到了今天对于中元节依然还是十分重视的。每年到了中元节前夕,好些在外打工的人都会不远万里赶回来,祭祀过世的亲人们。那为何说“中元节阎王不叫自己去”呢?

腊月初一去看故人好不好(阎王不叫自己去)(2)

这主要是和中元节期间的气候炎热有很大的关系,对生活观察比较多的朋友们应该发现了,在一年中有两个时间多去世的人员比较多,一个就是在夏季的七月份,另外一个就是在冬季的十二月份,当然了这里都是指农历的月份。

老话常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而三伏天就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基本都是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半前后,这段时间白天、黑夜都是非常的闷热的,就连空气中的风也是闷热的,让人感觉很不舒服。

而在此期间也是因为天气闷热,人还容易变得脾气暴躁,或者是食欲不振。一般正常的人都很容易中暑,更别说是对于一些上了年纪的,或者是本来就体弱多病的人群了。人如果经常不吃食物,身体的营养跟不上,抵抗力就会变差,这样就更容易生病了。

腊月初一去看故人好不好(阎王不叫自己去)(3)

再加上在过去的医疗条件差,农村的人多数感冒生病了,都是自己硬挺着,或者是严重了就搞点草药吃,效果并不太好。因此有些人就拖着拖着就撒手人寰了。

“腊月中”又有什么特别之处?

其实明白了“七月半”的原因后,对于后半句“腊月中”就更好理解了。实际上相比于七月半,腊月中旬以后的情况要更为严重,也要更恶劣。

不知道是不是笔者的一个错觉,在笔者的家乡这边每年都是在腊月份去世的人最多,而且是天气越冷那么情况就越严重。要知道在腊月中旬的时候,就对应的是“三九”期间,这也是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时间,几乎每年最冷的时候都是在过年前。

腊月初一去看故人好不好(阎王不叫自己去)(4)

农谚还说了“腊七腊八,冻死猪狗”,或者是“三九四九,冻死老狗”等,这些就凸显出了冬季的寒冷程度。天气热一点还是可以接受,可是天气冷了,真的很容易冻死人,尤其是对于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了。

因为老人本来就年纪大了,他们身体的新陈代谢功能就不太旺盛了,因此体温偏低要比年轻人更怕冷。再加上老人的身体抵抗力也要差很多,稍有不注意就容易生病。

尤其是好多的老人还有一些基础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等,一些小小的疾病就容易引起这些基础病而产生系列的连锁反应,从而也就给了病毒可乘之机,这也就是农谚所说的“阎王不叫自己去”。

腊月初一去看故人好不好(阎王不叫自己去)(5)

腊月初一去看故人好不好(阎王不叫自己去)(6)

今年的情况就特殊,在全国各地的农村地区老人去世就要比往年多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个病毒,而农村地区本来交通就不太方便,医疗也不如城里发达。特别是农村好些的老人长期养成了“小病靠挺,大病靠拖”,这样慢慢的情况就越来越严重了。

因此在这个冬季,大家还是要多注意一点。第一个是要多注意防寒保暖,衣服尽量要多穿一点,并且也要做好保暖措施。晚上睡觉如果怕冷,一床被子不够就盖两床,两床还冷就盖三层,总之就是要身体暖和才最重要。如果有条件的话,还是可以购买一个电热毯的,也花不了多少钱。

至于室内的保暖也要注意安全,现在农村地区大部分还都是烧煤、烧柴的取暖方式,但这个就要注意火灾,同时要避免在烧煤的时候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腊月初一去看故人好不好(阎王不叫自己去)(7)

做好这些以后,还有就是要营养均衡了。在吃的方法要保证每天有足够的蛋白质摄入,不要只吃一些咸菜等,多吃肉类、蛋类和蔬菜等,保证营养要摄入均衡了。同时在家里也要备一些药物,遇到身体不适了就可以急用一下。而一旦情况严重了,千万不能忍者,或者是像以前一样,务必告诉子女及时去医院检查和治疗。

马上就要过年 ,而这一年的冬季注定是不平凡的,希望大家都能用健康的身体,并且能开开心心的喝家人们一起过一个平安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