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君再来是什么时候的歌(何日君再来是黄色歌曲吗)

作为黄自"四大入门弟子"之一,刘雪庵在音乐创作上的成就是很高的。他的作品题材广泛,比如钢琴曲如《中国组曲》,艺术歌曲如《踏雪寻梅》、《红豆词》等都成为流传已久的经典作品。但说起刘雪庵最广为人知也是争议最大的作品,恐怕还是那首《何日君再来》。

何日君再来是什么时候的歌(何日君再来是黄色歌曲吗)(1)

今天我们听到的《何日君再来》大多是邓丽君的版本

《何日君再来》原是广告片歌曲

1936年7月,上海国立音专为第4届毕业班同学举办毕业茶话会,作为理论作曲组的毕业生,刘雪庵也应邀与会。茶话会上,大家依依惜别,有人提议毕业班的同学每人创作、演奏一首作品留作纪念,于是刘雪庵就即兴创作了一首具有探戈风格的乐曲,这就是后来我们听到的《何日君再来》。这首曲子曲调优美,旋律流畅,当时由一位俄籍女同学在钢琴上试奏,大家听了都连连称赞。

后来1936年年底,上海艺华电影公司要拍摄一部歌舞片《三星伴月》,导演方沛霖找到刘雪庵为该片配曲。这部电影的出资方是一家化工实业社,而该社的主打产品就是"三星"牌牙膏,因此这部《三星伴月》实际是为"三星牙膏"量身订作的一部广告片。

尽管是广告片,但是剧情、明星却一个也不能少。影片由周旋主演,讲述的是一个女青年波折起伏的感情经历。刘雪庵想起了自己在茶话会上写的那首探戈曲,虽然当时是有感于同学之间的惜别和怀念之情,但其旋律婉转低回,与剧中缠绵悱恻的情景和氛围也颇为相符。于是就将此曲推荐给导演,请他找人填词。

导演方沛霖找到了当时的编剧黄嘉谟为歌曲填词,于是就有了"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的歌词。由于这首歌本身旋律就非常好听,歌词又很接地气,加上由当时红透上海滩的大明星周旋演唱,所以电影还未上映,《何日君再来》这首歌就已经流传开来。

后来刘雪庵听到了《何日君再来》的整首歌词后,感觉到其中的"喝完了这杯,请进点小菜"等句子太过口语、直白,表示不满,但无奈木已成舟,于是他将作曲署名改用"晏如",黄嘉谟作词则用"贝林"署名。尽管有些生气,但刘雪庵当时觉得这首接近口语的歌曲既然人们喜欢,作为消遣也无伤大雅,唱唱也无妨。可谁也不曾想到,正是这首"无伤大雅"的歌曲,日后却为他惹上了大麻烦。

何日君再来是什么时候的歌(何日君再来是黄色歌曲吗)(2)

《三星伴月》剧照

被冤枉的刘雪庵和《何日君再来》

1949年后,《何日君再来》遭到批判,它被指责为含有黄色毒素,被定义为"黄色歌曲"、"汉奸歌曲",刘雪庵也被扣上了 "反动、黄色、汉奸"的帽子。1959年后,刘雪庵被划为右派,遭受到了严重迫害,直到"文革"结束的这一段时间里,他的身体和心灵遭受巨大的折磨。

其实今天回过头来看,《何日君再来》这首歌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它的流传范围和生命力是一般歌曲所难以企及的,只是因为它诞生于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当时全国各地掀起抗日救亡高潮运动的时候,各地纷纷组织抗日救亡歌咏团体,高唱"抗日"主题的时候,这首歌显得那么不合时宜。但是即便如此,在当时那个年代,《何日君再来》还是起到了抚慰人们心灵创伤的作用。

当时身处沦陷区的上海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和汪伪政权重压下的压抑、屈辱、苦闷之情是可想而知的,除了演唱抗日救亡歌曲以外,茶余饭后,也要唱唱《何日君再来》,抚慰心头的创伤。抗战期间非常重要的抗日救亡刊物《流火》的创办人之一刘若平曾经在一篇文章中道出了上海人喜欢《何日君再来》的原因:"上海的陷前和陷后,的确变成两样的,当然啦,我们是做了更苦的奴隶了……四郊既然封锁,出入是这样的难,认真做个良民,心头又是那样的苦,还是在租界……唱唱《何日君再来》吧,这倒还是属于可以救药的。"

国务院原副总理谭震林的秘书曹白后来也曾说过:"上海沦陷前流行的歌曲是《义勇军进行曲》,沦陷后流行的歌曲是《何日君再来》。这倒不是上海人甘心沉湎于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而是表示做了奴隶后期待光复解放的日子到来。"1939年,蔡楚生拍摄的抗日影片《孤岛天堂》,就用了《何日君再来》这首歌曲,片中用这首歌表示欢迎新四军早日归来,使他们重新过上安宁平静的生活,烘托了电影的革命气氛。

何日君再来是什么时候的歌(何日君再来是黄色歌曲吗)(3)

《何日君再来》曾火遍上海的大街小巷

刘雪庵是爱国作曲家

对于后来《何日君再来》这首歌曲和刘雪庵本人遭受的种种不公正待遇,许多人也纷纷为其鸣不平,许多历史亲历者都认为,把《何日君再来》列为汉奸歌曲是无稽之谈,刘雪庵是一位爱国作曲家。更何况,抗战期间,刘雪庵还创作了《出发》、《前进》、《前线去》、《长城谣》、《流亡三部曲》等大量爱国歌曲,并为《中华儿女》、《保家乡》等电影谱写歌曲,同时还为军队创作了《海军军歌》、《空军军歌》等。

何日君再来是什么时候的歌(何日君再来是黄色歌曲吗)(4)

刘雪庵

当年《孤岛天堂》的摄影师吴蔚云曾说:"当时蔡楚生决定选用这首歌曲,并不是把它当作反面人物的陪衬,如果它当时是什么'汉奸'歌曲,我们是决不会让它在这部抗战爱国的影片中出现的。"

1980年11月,《北京晚报》刊登了曾白融的《文艺的社会功能》,论述了《何日君再来》的社会效果。文中写道:"一件艺术品,是作者、欣赏者共同创作的。因为人们的经验、思想感情并不相同。因此同一作品可以对不同的人发生不同的作用,就是可以理解的了。""还有一种情况,是人们往往借用他人之情,甚至古人之道,以表达自己类似的感情","因此,'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又可能是以离情别绪来打动人的。这首歌的抗战时的后方也很流行,抗战僵持阶段,国民党统治区有极低的政治气压,用这种低沉的曲调,以抒发内心苦闷,正逢时也。"

所以,简单地将《何日君再来》归为黄色歌曲,给刘雪庵扣上"汉奸"的帽子是不负责任的。然而历史就是这样爱捉弄人,当今天我们再度听到《何日君再来》那优美的旋律时,也只能为刘雪庵遭受的不公正待遇而感到惋惜和不平,仅此而已。

何日君再来是什么时候的歌(何日君再来是黄色歌曲吗)(5)

何日君再来是什么时候的歌(何日君再来是黄色歌曲吗)(6)

刘雪庵在“音乐艺术文学社”时的照片

链接:

刘雪庵(1905~1985)原名廷玳。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四川(今重庆)铜梁人。幼时受其兄影响爱好音乐。1926年入成都私立美术专科学校学习钢琴、小提琴和作曲并学唱昆曲。1929年转入上海私立中华艺术大学。1930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师范组,随、学习作曲与和声学。毕业后曾从事过救亡歌咏运动。1931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专主修理论作曲,师从黄自,与等被称为"黄自四大弟子"。

1934年起,刘雪庵先后在中央航空学校、上海音乐艺文社《音乐杂志》任教或作编辑。抗战时期创办抗战音乐刊物《战歌》,并先后在重庆担任中国电影制片厂音乐顾问、军委会政治部设计委员、音乐干部训练班教员、国立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组,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教授、《音乐月刊》主编。40年代以后在苏州社教学院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苏师范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北京艺术师范学院任教。

30年代,刘雪庵创作了钢琴曲《中国组曲》和抗日歌曲《出发》、《前进曲》、《前线去》、《长城谣》、《流亡三部曲》之二《离家》之三《上前线》、《民族至上》等,并创作了《中华儿女》、《保家乡》等电影歌曲,同时为军队创作了《海军军歌》、《空军军歌》。1941年为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谱写全部插曲。1956年,根据古曲《平沙落雁》创作了钢琴曲《飞雁》。其他代表作还有歌曲《飘零的雪花》、《采莲谣》、《红豆词》。并撰有《音乐与个人》、《音乐中的民族形式问题》等文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