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眼中的合适的爱情(我的父亲母亲什么样的女子)
1999年,《我的父亲母亲》上映。
上映后不久,电影就接连拿下金鸡奖、百花奖、华表奖,让刚满20岁的章子怡,一炮而红。
直至今日,电影在豆瓣依然保持着8.2的高分,堪称张艺谋爱情电影的经典之作。
电影讲述了母亲与父亲相爱、分离,最终相守一生的故事。
流金的麦浪,堆白的雪原,穿红衣服的姑娘,等着心上人回家……
上世纪的纯真爱情,就这样在油画般的山野中恣意流淌开来,让人看了,心底温暖又柔软。
在这个真爱难寻的年代,或许很多人都曾发问:
什么样的人,能拥有最好的爱情?
看了这部电影,相信你会找到答案。
内心赤诚,有勇气
时光倒流回上世纪的一个秋天,18岁的母亲,第一次遇见父亲。
彼时,父亲作为新聘的教师,来到村里。
出于对文化人的仰慕,母亲每天都在教室外,听父亲讲课。
去的次数多了,母亲对父亲情愫暗生。
为了能听到父亲的声音,母亲每天都去学校旁担水,在下课后,守在父亲必经的路旁。
终于,在麦田边,母亲有了第一次和父亲说话的机会。
那天阳光很好,父亲把母亲落下的竹篮,双手捧起,还给母亲。
眼神交汇间,两个年轻人的爱意,也随着麦浪摩挲的声音,在天地间蔓延开来。
按照风俗,父亲每天都要轮着去村民家里吃饭。
轮到母亲家的时候,母亲特地拿出自己做公饭的瓷碗,问父亲这些天有没有吃自己做的饭?喜不喜欢吃?
看到父亲给出肯定的答案,母亲喜不自胜。
她邀请父亲,下午来家里吃饺子。
一开始,父亲还不好意思,但见盛情难却,还是连声答应了下来。
雨果曾说:“真爱的第一个征兆,在男孩身上是胆怯,在女孩身上是大胆。”
在那个年代,自由恋爱还是个新鲜事。
可母亲才不管那么多,爱了就是爱了,就是要真挚亮烈,坦坦荡荡。
然而,送走父亲后,姥姥却给母亲泼了一瓢冷水。
在姥姥看来,父亲和母亲门不当户不对,是不可能在一起的。
看着母亲在厨房忙活,她冷着脸对母亲说:“别包饺子了,你就死了这心吧!”
姥姥的反对,把母亲气得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可她偏不信姥姥的话,拗着性子,为心上人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平凡的世界》里说:
大多数人都以为农村人没见过世面,不懂爱情,实则相反。
就因为他们思想单纯,没其他复杂心思,一旦拥有爱情,就会投入所有,爱的更加深沉、热烈。
世人常说门当户对,是爱情的先决条件。
可真爱的世界里,哪有这么多的条条框框?
能打动一个人的,从来不是外在的条件,而是恰到好处的真心。
机缘降临时,勇敢释放心中的爱意,才不至于在回首时,空留遗憾。
意志坚定,不动摇
下午的时候,母亲满心欢喜,等待父亲的到来。
可天有不测风云,因为教师的特殊身份,父亲被叫到县城里,接受审查。
没办法,父亲只能匆匆告别了母亲。
临走前,父亲送了母亲一枚发卡,作为信物。
想到父亲还没来得及吃饭,母亲连忙打包了热乎乎的饺子,去追父亲的车。
可车的速度实在太快了,母亲跑了十几里路,翻过一座又一座山,还是没追上。
反倒是,因为跑的太急,她在山路上狠狠摔了一跤。
等母亲狼狈地从地上爬起,才发现,瓷碗已经被打碎,发卡也跑丢了。
看着空荡荡的山路,母亲痛哭失声。
爱人走了,信物没了,饺子也洒了一地。
曾经的爱情就像一场梦,醒了什么都没有留下。
母亲不甘心,接下来的几天,她每天早出晚归,寻找那只丢失的发卡。
终于找到发卡时,母亲又喜又悲。
喜的是,发卡失而复得;悲的是,心上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母亲的失落,被姥姥看在眼里。
姥姥心软了,趁母亲不在家,她叫师傅锔好了摔碎的碗,给母亲留个念想。
看到补丁把瓷碗连缀成最初的模样,母亲的期望,也在破碎中重新弥合。
她跑去学校,把父亲上课的教室重新打扫了一遍,细心地贴上窗花。
打扫完后,母亲就静静坐在讲台下,想象着父亲讲课时,神采奕奕的模样。
学校放假前的最后一天,母亲冒着严寒,在山路上等父亲。
可她等啊等,等到风雪把眉头冻上厚厚的霜,父亲都没有回来。
别人都劝母亲,父亲犯了错误,回不来了。
母亲不信,执意要去县城找父亲。
不曾想,没走到半路,就被冻晕了。
母亲在家里昏迷了两天,醒来才知道,父亲在自己昏迷的时候,赶了回来。
其实,父亲是偷着跑回来的,他是听说了母亲的情况,实在担心,才回来了一趟。
可因为违抗了领导,这次逃跑,也让父亲和母亲在一起的时间,推迟了好几年。
为此,母亲也心甘情愿地,在村口等了好几个春秋冬夏。
巴克曼在《时间的礼物》里说:
有时候,我们需要全心投入地爱一个人,才会理解,时间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母亲要等多久、等到什么时候,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
放到今天,很难想象会有人,愿意像母亲这样等下去。
时间太容易稀释一段感情的浓度,我们总是容易被欲望诱惑,因物质动摇。
以至于很多人,都发出了真爱无法长久的感慨。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并不是的。
追寻真爱的路上,时间就是最好的证人。
彼此愿意在对方身上花的时间越长,情感的链接就越深厚。
一如父亲和母亲,经历过双向奔赴的心动和坚守,最终收获了圆满的爱情。
信仰高尚,讲情义
时代的风波过去,父亲回到乡下,和母亲结了婚。两人相伴40多年的时光,有了一个儿子。
父亲一直希望儿子能像自己一样,继续在乡下教书。
可儿子志不在此,毕业后,他在城里找了份工作。
时光弹指而过,暮年的一个冬天,父亲去世了。
父亲是在给学校筹钱重建的路上,受了风寒去世的。
得知噩耗,儿子急忙赶回家里,为父亲奔丧。
料理好父亲的后事,母亲把几十年的积蓄,全部捐了出来,给学校做翻新工作。
父亲生前,一直在为学校的事奔波劳碌,他未尽的心愿,母亲要替他完成。
父亲刚来学校教书时,母亲曾按照风俗,给他织了一块红布,挂在教室的横梁上。
如今,她还是坚持拖着老迈的身体,给新学校织红布。
老旧的织布机吱吱呀呀,踩着它,母亲仿佛回到了旧日的时光。
母亲告诉儿子,三尺讲坛,凝聚了父亲毕生的心血和情怀。
没有父亲的托举,村里的孩子们,至今无法走向外边的世界。
而父亲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看到儿子给学生们上课。
如今父亲已逝,母亲说,哪怕儿子只给学生上一堂课,她也算心满意足了。
听了母亲的话,儿子若有所思。
第二天,儿子起了个大早。
他召集了所有学生,聚在教室里,给大家朗诵习字歌。
琅琅的书声,传到母亲的耳里。
母亲赶忙跑去学校,看着儿子站在父亲的位置上讲课,母亲的泪水,夺眶而出。
时间是一个轮回,逝去的是生命,不朽的是传承。
从青春年少,到迟迟暮年,母亲早已把父亲的信仰,当成了自己的一部分。
即使斯人已逝,这份信念也依然支撑着她,照亮自己,温暖他人。
正如爱尔兰诗人罗伊·克里夫曾说:
我爱你,不光因为你的样子,还因为和你在一起时,我的样子。
我爱你,不光因为你为我而做的事,还因为,为了你,我能做成的事。
最好的爱情,即使走出时间,也依然代代相承,历久弥新。
有人说,《我的父亲母亲》是张艺谋拍得最好的爱情片。
故事里,母亲用始终如一的坚定,打动了父亲,也圆满了自己的人生。
而放眼现实生活,这样的爱情,实在太稀缺,太少有。
见过许多人,一边渴望纯粹的爱情,一边又不想爱,不敢爱。
我们总把追爱的砝码换算成车房财富,把恋爱的时间换算成性价比,一次次把真爱,推得越来越远。
或许大家都错了,爱情本身,并不能用价值来衡量。
好的爱情,即使面对分离的宿命,也能让你坚定自我,收获勇气,拾得成长。
一如故事里的母亲,即使与父亲天人永隔,也能让彼此的信仰,生生不息。
想起诗人余秀华那句动人的情诗:
时光有序,而生活总是把好的一面给人看。
另外的一面,是要爱的我会遇见最好的山水,最好的人。
点亮“在看”,愿我们都能在翻越千重山、万重水后,拥有最美的信仰,遇见最好的人。
作者 | 竹西,爱读书,爱生活。
图片 |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