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之所至意义深远:情生之至也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情之所至意义深远:情生之至也(1)

这是我国, 金、元之际文学家 ,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的诗句。向世人提出何为“情”之问。

后来,我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回应了:

情之所至意义深远:情生之至也(2)

“情之所至,生可以死,死可以复生,生不可以死,死不可以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情到深处,万物凋零,情之所至,身外无物。不知能为情舍生的人,都没有体会到真正的情。”

对于“情”,简单点归纳就是,

辨真伪,需生死,

生死际,情自明。

源于生,现于死。

求不得,无为得。

在生活当中,因情生变的后果有多严重呢?

轻者,绝食、暴食,习性大变,不言、不语,心如止水;重者,自杀、殉情、杀人、灭门等事,都会频频发生。即使侥幸不死,也会大病一场。

情,还属于所谓古时,即:亡国,灭门,夺妻,杀父,这四大不共戴天之仇之中的夺妻之恨。

出处: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中,“此不共戴天之仇,儿誓不与俱生人世” 。

引证解释

戴:加在头上或用头顶着。不愿和仇敌在一个天底下并存。形容仇恨极深。

父之仇,弗与共戴天。 《礼记·曲礼上》

由于这四大仇恨非常之深,因此说是“不共戴天”。也就是说愁大深切,有我无他,不愿与之共存。

夺妻或背叛,就是讲的此情生变,对人心里的打击,所产生的最真实的心里变化,就是不共戴天。因,有恨无言,无人分忧,无人可担,必须独自承受,其远胜其他仇恨之上。

因此,遇情,一定要慎之又慎!

这都说明“情”对人的重要性,但是,“情”本质是什么?

下面我们就举例猫与人来看:

人分男女,猫分雌雄。

猫幼唯食,岁到体成,

昼夜嚎叫,叫春为情。

雌雄交配,皆为新生。

情之所至意义深远:情生之至也(3)

幼童食玩,教育随行,

男女如玉,命至数三;

三书六礼,堂拜洞房,

尊道自然,无为成人。

情之所至意义深远:情生之至也(4)

情,生之闭环。就是情的本质。

动物都是自然而为,人却要后天教育。通过动物与人的对比,是否感觉在此事上,动物比人更有优势呢?其实不然,下面先聊先一部分,其余的以后再聊。

接下来,我们就进一步从“情”字本身,来探索我们中国古代圣贤对于“情”,又是有着怎样的认知。把情字拆开,我们可以得到的字,分别是“心、生、丹、青、情”五字。我们从《汉典》《说文解字》里,一字一字看看都是什么意思。

先看“心”:

情之所至意义深远:情生之至也(5)

一指心臓,身体的器官。又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出处【荀子·解蔽篇】。简单点可以先把它理解为意志、灵魂,进一步理解就是道的本源。

再看“生”:

情之所至意义深远:情生之至也(6)

是动词。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说文》

生,出也。——《广雅》

生,生长也。——《广韵》

自无出有曰生。——刘巘《易义》

天地之大德曰生。——《易·系辞》

生,可理解为是事物生长时动态变化轨迹(样子)。

丹,丹者,石之精,故凡藥(药)物之精者曰丹。象采丹井。丹,又称赤色,不变之色。赤胆忠心。因此丹本身又寓意两层意思,一是物质之精华,二是恒定不变。

情之所至意义深远:情生之至也(7)

青,会意。从生,从丹。金文字形上面是个“生”字;下面是“丹”字,丹是井字之变。

情之所至意义深远:情生之至也(8)

而由生与丹组成的青,“東方色也。木生火,从生丹。”青,又分别表示三种颜色,绿色、蓝色、黑色。

《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不仅告诉我们青的来源,而这是一个动态转化演变的过程。这个青,方位是东方,本是黑、蓝、绿三种颜色从无到有演变的过程。东方、青,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还代表着春天。而春天代表着新生、万物复苏,事物的开始,充满希望,让人感到幸福美满的样子。发情又被为叫春,应与此有关。有时间,我们可以去观察一下,黎明时的天空的颜色,以作参考。

我们再看看,“情”字本身的意义,在《说文解字》里,情,“本性 ”。我们可以暂时理解世界的本源、天性、道,都是可以。再看,《吕氏春秋·上德》注,“情,性也。”

情之所至意义深远:情生之至也(9)

那“情”与“性”,是否可以认定是同一个意思呢?在有些情况下,可以认定是在一层面,但是确实又是不一样的。“性”字缺少一个丹,而丹可以表示,一种恒定不变事物的精华。性与情都是来源于道的本源,性是表示没有结果,而情则是有始有终。而另外一条注解,

来至《荀子·正名》的“情者,性之质也。”

这里我们可以理解,情是由性发展出有实质的结果。这只是单一的一个维度的区别,有时间我们再专门讨论。

“情,人之陰(阴)气有欲者。”阴气,阴成形,阳化气。阴本身应该是看得到见的有形物质体(质)。但是,这里用气表示,说明这个阴体小如空气,肉眼不可见。这就是指明了,人身内有一个如气的形体,或者说这个身内,由本源从无生有,所催生的精华物质,所导致身体所表现出来情感意志能量信息动态的欲望就是情。现在科技已证证明,男性体内称为“精子”,女性体内称为“卵子”。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有这样的智慧,是不是应该值得我们膜拜一下?

这里把人身体内生育的需求称为欲,这个欲称为情。那么所谓的欲,是否就是情呢?不是的,欲成为情,还需一个条件。下面我们接着看注解,“董仲舒曰。情者、人之欲也。人欲之謂(谓)情。情非制度不節(节)。”这个情,就是人欲,人欲能称为情。情没有制度就无法进行约束。

这里就是提出“欲”(情)需要制度的约束。那不约束会怎么样?

我再来这个看“欲”字是什么意思,

情之所至意义深远:情生之至也(10)

欲,名词,形声。从欠,谷( yù )声。“欠”表示有所不足,故产生欲望。本义:欲望;嗜欲) 同本义欲,

又动词,想要;希望 。

《论语·子路》中,“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这里的“欲”,

用“拔苗助长”来注解就是最好的解释。

再看这段注解,“感於(于)物而動(动)。性之欲也。欲而當於理。則爲天理。欲而不當於理。則(则)爲(为)人欲。欲求適(适)可斯已矣。非欲之外有理也。”

因体外的事物,使内心产生欲望(需要)。是本源的欲望(需要),这个欲望应当符合理,则为天理。这个欲望不符合理,则为人欲。欲望要追求适合自身的欲就行,不是本欲之外的其他理作为标准。

情之所至意义深远:情生之至也(11)

怎么理解?比如吃饭,是因为体外有食物,才导致我们想用餐的本性欲望,这个欲应当符合本身体需要的进食量这个理,则这个欲为天理。欲不符合本身体需求的用餐量(超过)的欲,就是人欲。欲就是要追求合适自身的欲(用餐量),并非在欲(用餐量)这个事之外,另外再有理(其他事物的量度)来做标准。

如果想更简单点区别欲与情的区别,那我们再换一种阐述方式:情,是由内心而发,有节制的欲,生也。欲,是由体外之物而发,放纵的情,消也。

情,在道(心)的本源促使下,不断的由无到有的滋生(生)出身体内的精华(丹)。这股滋生精华(青)的情感意志能量信息完整变化过程称为性,有结果(丹)就是情,就如东方之色青的演化,从青到赤,木生火。

情之所至意义深远:情生之至也(12)

我们用怀孕与肿瘤来做个参考,在中医理论上都是属于阴实证。只是一个是有序,一个是无序(过度、淫欲)。一个有道的本源,一个是失去并且吞噬道的本源。求道不必远行,道就在自我身体里,这就是天人合一理论的支撑。

如果用情试着给生命体下一个定义,就是以生情为目的,为私有序的占据更多时空,而能主观吸收本形体外的各种精、气、神,并且转化为自我特有的精、气、神,能自主释放的阴阳(形、气)(个)体。

对于生命体区分方式因情本质不同而不同,就是在于对情的认知与追求(修行)的方式不同,暂且分为生、养、护、伪四个层次,也是我们人类之间区分所使用的方法。

第一,生,如昆虫类、鱼类等,排完卵就结束。

情之所至意义深远:情生之至也(13)

二是养。如飞禽走兽,生完还要养到成体年,有一定独立能力。

情之所至意义深远:情生之至也(14)

三是护,就是几乎是我们人类独有的,长大后不仅要给孩子取妻找婆家,而且还有一种是远超生命尽头之外的庇护之情。

情之所至意义深远:情生之至也(15)

第四,伪,病毒类,艾滋病毒、新冠病毒等,表面开起来,这类病毒也是为繁衍(情),但是不懂控制,或者说没有自律能力,因此会导致宿主消亡,而它们也会消亡。如果宿主不亡,说明有能力控制或者更多的是消灭它们。病毒命中注定命运的结果,就是走向消亡。这就是伪。但是,与我们有些人来讲,它们还是有点情意的。如果“护”是上苍给我们人类特有的恩赐,那这“伪”似乎也是因“护”,特别为人类而开辟一条,走向地狱的堕落之路。犹如病毒不懂自律,用偷情之名,行淫欲之事。婚内(有证)非情(丹)为情(丹),婚外(无证)为情(丹)非情(丹)。自我主动放弃(如丁克),都属于虚情假意,虽不是百之百,但是普遍结果证明都是如此。我们的祖先给他们总结了四个字,就是“畜生不如”。以前我认为这是比喻,现在我才恍然大悟,其实就是陈述事实。无知者自欺也!

情之所至意义深远:情生之至也(16)

我们的祖先,根据对于天道繁衍万物生命这种规律,创造了这个“情”字。因此,通过“情”字本身,我们也能看到“情”的本质,就是生,创造新生命,生命也即是情。是给予,不是求给予。

那么,对于情人人口中的爱情,爱情与情是一回事吗?不知者面临什么后果?我们下次再聊。

#情是什么##天理与人欲的区别#情与生命的关系#

(因本人学识浅薄,不能词达其意,错误在所难免,仅供大家消遣。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来电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