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骂武则天的檄文(骆宾王一篇雄文)

读史可以知今。今天,笔者继续为大家讲解司马光的旷世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骆宾王骂武则天的檄文(骆宾王一篇雄文)(1)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鹅》,或许是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诗歌。而这首诗,正是唐朝神童、后来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所作。然而骆宾王最著名的作品并非是《咏鹅》,而是他62岁时挥毫写就的雄文——《讨武曌檄》。在这篇檄文中,骆宾王以慷慨激昂、铿锵有力的笔调,将天后武则天骂得狗血淋头。同时,也将武则天一件永远不愿提及的丑闻,公之于天下。

武则天生于权贵世家,是唐朝开国功臣武士彟的次女。公元637年,李世民的发妻长孙皇后去世,而14岁的武则天以才人的身份入宫,服侍于李世民。

骆宾王骂武则天的檄文(骆宾王一篇雄文)(2)

对于来自于勋贵世家的小女孩,李世民似乎并不太感冒。武则天在宫中待了12年,很少得到李世民的宠幸,而她的位阶,也仅止步于才人。对于武则天早年在宫中的生活,史书的记载非常少,而武则天自己也不愿提及。

直到晚年,武则天才偶尔和群臣提到自己与李世民相处的故事。根据《资治通鉴》记载,李世民曾有已批名叫师子骢的骏马。这匹马性子很烈,无人能驯服。训马官报告此事时,武则天正在李世民身边随侍。于是她对李世民自告奋勇地说:“我能驯服此马。”

武则天表示,她仅需要有三件东西:一是铁鞭,二是铁棍,三是匕首。先用铁鞭抽打它,若不服,则用铁棍敲击它的脑袋,如果再不服,则用匕首割断它的喉管。

骆宾王骂武则天的檄文(骆宾王一篇雄文)(3)

李世民听后,颇为夸赞武则天的志气,但并没有对她另眼相看。或许李世民更喜欢长孙皇后、徐惠妃这样的“贤内助”,并不喜欢武则天这样的“烈马”。

李世民病重期间,武则天在他身边陪侍,并幸运地与前来看望父亲病情的太子李治建立了感情。李世民去世后,武则天与其他没有子女的嫔妃一起,去往长安感业寺削发为尼。武则天自幼野心勃勃,又怎么可能伴随青灯古佛度过一生。

仅仅一年后,唐高宗李治亲自探访感业寺,与自己心心念念的武则天重新相认,互诉相思之苦。唐高宗的发妻王皇后听说此事后,偷偷派人告知武则天,让她在寺中蓄发,随时准备入宫。

骆宾王骂武则天的檄文(骆宾王一篇雄文)(4)

原来当时的王皇后没有产下子嗣,而且不善于逢迎皇帝,已然在唐高宗面前失了宠。如今在后宫中,萧淑妃已然得势,大有取代王皇后之势。因此,王皇后施展驱虎吞狼之计,准备用武则天来制衡萧淑妃。

武则天一向聪慧,知道这是脱离苦海的最好机会。于是她对王皇后曲意逢迎,得到了她的欢心。此后,王皇后多次为武则天美言,还劝唐高宗将她纳入后宫。

最终,在王皇后的支持下,武则天顺利地重返后宫,并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唐高宗提升为昭仪。武则天入宫后,果然迅速击败了萧淑妃,宠冠后宫。

随着地位的上升,武则天立即翻脸,和王皇后反目成仇。从此以后,武则天与王皇后、萧淑妃在后宫中相互诋毁,相互陷害,但李治都没有听信。

骆宾王骂武则天的檄文(骆宾王一篇雄文)(5)

为了彻底打倒王皇后,武则天设下了一个毒计。武则天产下第一个女儿——安定公主后,作为后宫之主的王皇后听说后,照例来到武则天的寝宫,看望了这位皇室的新成员,并开心地逗弄了一番。但王皇后死后,武则天却亲手活活将女儿闷死。等到唐高宗来看望女儿时,却发现女儿已死。而武则天趁机哭诉,说是王皇后害死了女儿。唐高宗听后没有分辨真假,竟勃然大怒:“皇后竟敢杀我女儿!”对于这个不白之冤,王皇后无法辩驳,而唐高宗从此有了废王立武之意。

之后,武则天又诬告王皇后与其母柳氏挟媚道蛊惑唐高宗。最终,唐高宗勃然大怒,他不顾长孙无忌等老臣的反对,执意废掉了王皇后,同时被废的还有萧淑妃。斗倒了情敌后,武则天被李治立为皇后。

武则天本是李世民的女人,如今又被李治纳为妃。按照中国封建法理,这种行为叫做“蒸”,是一种严重的乱论罪行。若让天下人知道这个丑闻,皇家的颜面恐怕就此扫地。

骆宾王骂武则天的檄文(骆宾王一篇雄文)(6)

为了遮丑,李治下诏称:

“朕昔在储贰,特荷先慈,常得待从,弗离朝夕,宫壸之内,恒自饬躬,嫔嫱之间,未尝迕目,圣情鉴悉,每垂赏叹,遂以武氏赐朕,事同政君,可立为皇后。”

简单翻译来就是,李世民生病时,李治没日没夜地随侍于左右。当时身边还有很多父亲的妃嫔,但是李治却目不斜视,从没有看过她们。而李世民看到此情景,不禁赞叹于李治的仁孝,因此将武则天赐给了李治,就像汉宣帝将自己的宫女王政君赐给汉元帝一样。既然有元后王政君的先例,武则天自然也能被立为皇后。

那么李世民真的在临终前,将武则天赐给了李治?这很显然是子虚乌有的,若真有此事,李世民死后,武则天为何要去感业寺削发为尼?这岂不是脱了裤子放屁?同时,李治诏书中“”嫔嫱之间,未尝迕目”之语,更是欲盖弥彰,将李治和武则天的偷情行为,变得一览无余。但这都是后世人的看法,当时人对此却并不知情。

骆宾王骂武则天的檄文(骆宾王一篇雄文)(7)

对于李治迎娶武则天这位“后母”的丑闻,唐朝宫廷一直讳莫如深,天下人也并不知晓。但到了嗣圣元年(684),大文豪骆宾王却以一篇檄文,将武则天和李治的丑事公之于众。

当时,武则天废掉刚登基的中宗李显,另立李旦为帝,自己临朝称制,为进一步自己登位称帝作准备。而骆宾王忠于王事,遂与开国功臣徐世绩之孙——徐敬业一起举事。起兵前,骆宾王写了一篇战斗檄文,其文辞之雄辩,简直胜过了千军万马。

在文中,骆宾王毫不客气地揭露了李治和武则天所不愿提及的丑闻: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

骆宾王骂武则天的檄文(骆宾王一篇雄文)(8)

这篇文章,无情地揭穿了武则天和李治所谓“(李世民)遂以武氏赐朕”的谎言,并将李治和武则天的乱伦行为公之于众。这篇雄文一出,天下“反武”势力果然云集响应,徐敬业迅速在扬州集结了10万大军。

据说,武则天曾亲自阅览了这篇雄文。但读完后,武则天不仅不恼,反而为骆宾王的文采击节赞叹,她嗔笑道:

“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这句也写得太好了吧!

于是武则天问左右群臣:“这是谁写的?”部下回答:“是骆宾王!”

骆宾王骂武则天的檄文(骆宾王一篇雄文)(9)

对此,武则天肃然变色:

“宰相安得失此人!”

对于自己的仇敌,武则天从来不吝惜于自己的残忍。但是对待真正的人才,武则天却能显示出无穷的宽大。虽然骆宾王将自己的底裤都扒了,但是武则天却叹息自己失去了一个宰相之才。由此可见,武则天有着真正的帝王心胸,不愧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

徐敬业被镇压后,骆宾王不知所踪,根据《资治通鉴》记载,骆宾王死于乱军之中。但有野史也称,骆宾王削发为僧,游遍群山,以90岁高龄而终。

骆宾王骂武则天的檄文(骆宾王一篇雄文)(10)

看了武则天的故事,大家是否赞叹于武则天的智慧和心胸呢?因此我建议大家,要多读读资治通鉴,吸取前人的教训。毕竟在所有史书中,《资治通鉴》几乎是一本,能够让人各方面素质都全面提升的书,看完等于多活了1300年。

因此通过《资治通鉴》,我们可以前人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只要学好了,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学习工作,都能游刃有余。但是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阅读文言文还是比较吃力的。因此,陶陶向大家推荐一套好书——《白话资治通鉴》。

这套书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台湾大学国文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锦鋐领衔主持,集中台湾地区多家院校27位教授、学者,历时3年,合译而成。

骆宾王骂武则天的檄文(骆宾王一篇雄文)(11)

因为编纂此书的学者本都是国学大家,因此这套书绝不是现在市面上,那些粗制滥造、携带私货的资治通鉴。而是尊重原文,逐字逐译,不多增一个字,以求贴近、还原《资治通鉴》本义。不以“现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叶。而且是全本。

骆宾王骂武则天的檄文(骆宾王一篇雄文)(12)

做为历史爱好者,入手这一套非常划算,因为这一套在头条做活动,一套十大本,原价498,现在头条读者只要208,可以说是很超值了。

骆宾王骂武则天的檄文(骆宾王一篇雄文)(13)

对于这本书,只要能够读一遍,就能有巨大的收获。因此陶陶建议大家,赶紧买这套书,多读几遍,长长见识,学学权谋。大家可以点下面的链接购买。之前的1.2万本卖完了,现在又新进一批,数量不多,就快没库存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