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文旅产业融合新路径(文旅融合育新机)

贵州省文旅产业融合新路径(文旅融合育新机)(1)

  从空中俯瞰,黔东南是云贵高原上的生态绿色福地——林海苍莽,碧江如画;走近探访,黔东南是瑰丽的文化热土——热闹纷呈的民族节庆活动,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风情,曙光之城黎平的先烈足迹……让人心驰神往。

  近年来,黔东南殷实的文化旅游“宝藏”,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前来领略黔东南的魅力长卷。

贵州省文旅产业融合新路径(文旅融合育新机)(2)

  黔东南是世界乡土文化基金会列出的18个原生态民族文化保护圈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旅游首选地之一;侗族大歌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56项78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09个中国传统村落数量均居全国市州第一;施秉云台山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地。

贵州省文旅产业融合新路径(文旅融合育新机)(3)

  2021年,雷山西江千户苗寨、施秉杉木河有2家旅游公司入围省级上市挂牌企业后备资源库。雷山西江景区创5A已通过文化和旅游部景观质量评审,麻江夏同龢状元府等6个景区创4A景区已通过省资规委开展的景观质量评审,被列入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名单。成功创建黄平浪洞森林温泉等3A级景区15家。从江县等8个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有力推进。

  2021年,我州积极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活动,州文体广电旅游局开展“走出去”招商活动18次,“请进来”招商活动24次。新增签约文化旅游项目签约101个,项目签约资金87.881亿元,2021年新增到位资金89.6134亿元(含存量项目)。积极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国家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品牌。以“三年倍增计划”为抓手,全州打造了锦屏县北侗刺绣旅游商品生产基地等27个旅游商品基地、从江县銮里旅游商品街区等14个旅游商品街区、施秉县都市森林康养基地等22个康养旅游基地、剑河县八郎古生物化石研学基地等24个研学旅游基地、黄平县旧州十万营安滑翔伞低空旅游项目等5个低空旅游项目、凯里市金泉湖体育公园等13个主题公园、天柱县廊桥夜间经济集聚区等21个夜间经济集聚区。

  为了让美景更美,黔东南州着力提升服务质量,新建旅游厕所13个,新增四星级酒店3家和三星级酒店16家,新增标准级以上旅游村寨149家、客栈92家、农家乐99家。黔东南州智慧旅游指挥中心建设完成。“一码游贵州”黔东南专区入驻商户732家,访问量突破2300万次,累计完成交易310.89万元,有效带动“苗侗山珍”黔货出山。

贵州省文旅产业融合新路径(文旅融合育新机)(4)

  在州委州政府的高位推动下,我州旅游产业化大踏步前进。2021年,全州谋划文旅基金项目116个,涉及投资438亿元,5个项目获得省旅游产业化基金共计4.71亿元。搞好闲置低效项目盘活工作,确保了剑河仰阿莎温泉小镇等16个项目如期实现盘活目标。我州大力开展宣传营销活动,打造环雷公山百里苗族文化、都柳江百里侗寨文化等20条精品旅游线路,全州有2条精品路线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锦屏雷屯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台江岗党略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大力推动“旅游 ”,打造推出旅游商品基地、康养旅游基地、主题公园等共100个。镇远古城、万达小镇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推进全州旅游业高质量融合发展。1-11月,全州共接待7096.79 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78.50亿元,其中接待红色旅游接待游客422.28万人次,实现红色旅游综合收入32.59亿元。均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

  如今,黔东南的世界遗产之旅、非遗研学之旅、民宿体验之旅、红色文化之旅,魅力黔东南钻石线、乡村旅游深度游线、民俗节庆赶集游推广线成为游客喜爱的旅游线,文化和旅游产品日益丰富多元,文化旅游事业呈现繁荣发展态势。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道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