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作品剪贴本看我的写作之路 从作品剪贴本看我的写作之路
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的疫情,把平静的生活搞得非常无奈,实在是太闹心了。
宅在家里,除了吃饭睡觉,偶尔在手机上看看有关疫情的变化和管控的信息外别无它事。单调乏味的日子总要一天一天的打发,不能让闹心的事二十四小时缠着。于是,索性把以前所写的发表与没发表的拙文翻出来看看。别说,越看越有味,有种自我陶醉和满足的感觉,高兴时还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上世纪八十年代保存下来的两部剪贴本,内有数百篇发表各类报刊杂志上的短文和广播电视电台的用稿通知单。短的文章有火柴盒大小,甚至还有一句话的短新闻,长的也有几千字的通讯。在有些发黄的纸面上,黑色的铅字并没褪色,一行行整齐的排列着。看得出来,尘封了几十年的故事和着有点淡黄的纸张一直藏在厚厚的剪贴本,如若不是闲得无聊,珍藏在书柜里的它们恐怕只有故事对着纸张静悄悄的诉说,可能很久都不会有人去光顾和浏览。
从第一篇见报的剪贴稿到最后一篇,每篇都有一个文章外的故事。不管被大报刊登还是被小刊选用,其最终被发表出来,它的过程就是一个可能比文章本身还要精彩的片段。火柴盒、豆腐块大小的文章是刊登出来的版面,其实写的时候或寄或送的稿件却是较长的,有的被编辑删改得只剩下了骨架,但只要能刊登出来也是一件幸事。所以,内心和表情比小时候过年还要高兴。那种沾沾自喜的兴奋可以说还有点骄傲的样子,现在回想起来都有点好笑。
没有节假日,甚至通宵达旦写的新闻或通讯稿子,许多都石沉大海,能够被采用的不多。凡是能刊登出来,无论上了头条还是刊在中缝,都是值得庆幸和祝贺的。当把一块两块三元五元的稿酬从邮局取回来,总是要买点糖果瓜子有时还买只烤鸭和烧酒小范围聚一下以示庆贺。今昔相比,虽然有点寒酸,但乐在其中。
以前的旧文,都是在部队时写的新闻和通迅,偶有诗歌、杂谈和读者来信的文章。其文风和提法以及文字组合与现在相比显得要严格一些,或者说多了很多时代特色和背景色彩。同时,由于写作基础较差,文字的组合显得有些幼稚和“八股”。
说实在的,很多文章能够见诸报端,不完全是自己的努力。这里面有战友、领导、老师、报刊杂志编辑指导、修改的心血。无论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他们都为每篇短文的问世无私奉献了他们的才智。为此,在这里要送上迟到的谢意,以表达他们曾经对我的支持和指导。
二十多年没有写东西了,直到几年前在《夔门网》主编方传太的鼓动下又操起了“旧业”。前后写了近百篇游记和散文,绝大部分都在《夔门网》《今日头条》刊载,有部分还被《腾讯网》选刊。每篇都有不少认识和不认识的朋友点赞点评,字里行间多为鼓励和鞭策。少数几篇没有发表或不宜发表的短文,至今还在平板电脑里睡着大觉。
电脑里的短文,大多选材家乡一一奉节县和奉节县云雾土家族乡。有风景名胜,有传说故事,有土家人的生活习惯,有传统的民风民俗,也有今非昔比的变化。儿时的趣事,远离家乡的情怀。有脱贫致富的人物,也有土寨山寨的特产。当然,也有一些所见所闻和对突发事件的感慨。有学生时代的过往和高中同学四十周年师生聚会的点滴。还有在国外旅游的见闻等等。这些名不见经传的也称不上文章的文章,闲暇时浏览一番还很有趣味。因而,自我评价,自我欣赏,自我陶醉,其乐无穷。
当翻看三十多年前与人合著的小册子《武警风云》和去年出版的《神鸟腾飞》,那种挑灯夜战爬格子的情景历历在目。由于使用电脑不娴熟,在写作《神鸟腾飞》时,曾三次将每篇近万字的定型稿搞丢了,想了许多办法始终不能找回。这样的窘情至今都有些许懊悔。
每篇文稿都有特定的环境和时段,都有不同的人物和情节。在翻看旧文时突发奇想:能否把每篇文章外的故事都写出来,过上N年后再来翻看,肯定会发生新的故事和增添不少快意⋯⋯
谭天亮:重庆市奉节县人,居四川省成都市,部队转业干部,作家。现任四川省品牌建设促进会副秘书长、《四川品牌建设》杂志副主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