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有野生兔子吗(海南周刊海南特有种)

文\海南日报记者 陈耿 通讯员 宋昌吉

“海南兔是一种独居动物,在夜间或黄昏时活动。它不生活在洞穴里,而是躲在灌木丛中。它喜欢生活在有许多灌木丛的平坦、凉爽的土地上。”

这是1870年,英国博物学家罗伯特·史温侯(Robert Swinhoe,1836—1877)在其《海南博物史》(The Natural History of Hainan)一书中对海南兔的部分描述文字。正是因为史温侯的描述和发表,海南兔不但在英文世界有了自己的名字Hainan Hare,而且有了专属的拉丁文学名Lepus Hainanus Swinhoe,其中Swinhoe为描述和发表者罗伯特·史温侯的英文姓氏。

海南历代方志对本土野生兔子均有记载,只是介绍文字不多,但从关键字眼判断,先人对本岛野兔的记录,与史温侯所描述的应是同一物种。

海南有野生兔子吗(海南周刊海南特有种)(1)

1870年,英国人史温侯报告中海南兔的彩绘图。 辛世彪 供图

海南自古多兔影

我国历代不乏对兔子的诗文歌赋,最早的恐怕是《诗经·小雅·巧言》,其中有“跃跃毚(chán)兔,遇犬获之”之句,矫捷机灵的兔子,也难免遭到猎犬的捕获,成为先民的盘中餐。

海南古代方志,包括现存最早的明代正德年间成书的《琼台志》和多种州志、县志,都记录到海南的兔子,但也只有一个字——“兔”,而没有更多的介绍。

倒是清代道光年间纂修的《琼州府志》,对海南兔子的记载较为详细,它们既有野生的,也有被驯化家养的——

“兔,梵书名‘舍迦’,大如狸,褐色,尻有九孔,舐雄豪而孕。其大者为毚,色青,足似鹿,琼人多畜之。”

原来《诗经》中提到的“毚兔”,可以细分为一大一小两种兔子,皮毛的颜色也不同。

顺便一提,梵书指的是古印度的一类宗教文献,《琼州府志》的纂修者张岳崧等人在方志中提到兔子的梵语发音,足见当时佛教文化影响之广泛,而“兔”这一宗教意象,好比南岛语族族群中的“蛙”图腾,多少有祈愿生养众多,以生生不息之意。

海南有野生兔子吗(海南周刊海南特有种)(2)

罗伯特·史温侯。资料图

英国人史温侯首次描述

道光《琼州府志》首次刻印于1841年,13年后,年仅18岁的英国人罗伯特·史温侯奉派来到香港,接受中英翻译训练后,开始了将近20年的公务员生涯。他精通中文,熟悉中国史料,甚至给自己起了一个中文名“郇和”。史温侯先后在我国香港、澳门、厦门、上海、台湾、宁波和烟台等地任职,直到1873年因病返回伦敦,1877年病故。

史温侯不只是一名单纯的英国政府的公务员,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对动物、植物、地理、民族和人文领域均有涉猎。

1868年初,史温侯结束了在台湾的任职和物种调查后,获得上级批准前往海南岛,从海口港上岸,自东到西进行环岛鸟类资源调查。

史温侯在琼州府城时,一位官员的儿子送给他一只海南野生兔子。他仔细测量,并将兔子进行解剖研究后做了命名。1869年12月9日,史温侯在伦敦动物学会的年会上宣读其论文,并发表在1870年的学会学报上,海南兔被正式命名为Lepus Hainanus Swinhoe。

史温侯是这样描述海南兔的:“海南兔是海南岛特有的一种野兔……海南兔很小,体长不到40厘米(16英寸),体重只有1.5公斤(3.3磅)。它的头又小又圆。它有长耳朵,比它的后脚长。尾巴的上半部分是黑色的,下半部分是白色的。它的皮毛比大多数其他野兔更鲜艳:背部是棕黑色和白色,腹部是白色,侧腹的皮毛是棕黄色和棕白色的混合物,四肢是深褐色。”

这段描述文字写到海南兔的褐色皮毛,与道光《琼州府志》的记载一致。

史温侯还了解到,海南兔主要分布在海南岛西部的干燥草原上,不喜欢生活在山区或农田。而从方志的零星和简要记载,在更久远的古代,海南岛上的野兔是随处可见的。

史温侯还注意到,在当时,海南兔被宰杀取皮的情况在某种程度上仍在继续,此外,它们也受到栖息地丧失的威胁。“海南的大部分栖息地和动物都受到类似因素的威胁,比如‘海南黑冠长臂猿’(今称海南长臂猿),它是世界上最稀有的灵长类动物之一。”

不过,史温侯对海南兔的描述和发表是在他调查鸟类时顺便而为,国内迄今尚未对它们作过专门专项的深入调查研究。

海南有野生兔子吗(海南周刊海南特有种)(3)

一只在夜里被抓拍到的海南兔。陈庆摄于东方大田坡鹿自然保护区

易危物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来自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的数据显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海南岛的北部、西部和南部广大郊野,几乎到处都有海南兔,是海南岛各地的常见种。

据《海南岛的鸟兽》(科学出版社,1983年)一书介绍,对于海南兔,文献记载和查访分布地点包括海口、儋县(今儋州市)、白沙、昌江、东方和乐东多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科研人员采集海南兔标本时,在陵水新村也有发现。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罗泽珣研究员曾于1980年代初对海南兔进行观察、记录,发现它们虽是食草动物,却也吃昆虫和螺类;通常以草本植物为食,无存草习性;食物缺乏时,便啃咬树皮或嫩植;海南兔不会反刍,但有双重消化功能。

原来,海南兔排泄两种粪便,一种是正常的圆球状粪便,另一种则不是真正的粪便,而是一种潮湿的,为粘膜所包着的小圆球状的软粪,由盲肠排出。海南兔的盲肠较大,在盲肠里富积了大量维生素,这种软粪排出肛门后,立即被海南兔吃掉,再通过消化道进行第二次的双重消化,充分吸收浓缩后的维生素。由于具备这种特殊的消化功能,使得海南兔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可以长时期不吃东西而能生存。

1996年,海南兔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列为易危物种;2021年,海南兔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到地方层面对生态环保事业的加倍重视和投入,自然环境和物种资源发生了可喜的转变,自然观察者和科研工作者反馈的信息显示,他们近期在昌江海尾湿地公园就发现了海南兔的脚印和粪便,在乐东黄流也看到海南兔出没,还有人在东方大田坡鹿保护区内拍到海南兔在夜间活动的图片。

据介绍,由于海南兔生育能力极强,每窝能繁衍20只左右的幼崽,只要不猎杀,稍为恢复其生境,就能实现很好的保护效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