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所影射的时代背景(红楼梦里隐喻极深的一家三口)
《红楼梦》的文本,是“表里皆有喻”(第十二回脂批)的双面风月鉴,文本因而意蕴丰富,正如戚寥生所云,“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如春秋之有微词,史家之多曲笔”。
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活在特定的时代里,个人、家庭的悲欢离合,虽然也深深地刻上了时代的烙印,但往往都只是个人、家庭的悲欢离合。
在独特的红楼文本中,个人、家庭的悲欢离合,却往往还隐喻了时代,贾珠、李纨、贾兰一家,在“表里皆有喻”的文本中,就更像是正统与非正统冲突之下一个王朝盛衰兴亡历程的隐喻[注1]。
贾珠、李纨、贾兰一家,就在文本中的分量而言,位列十二钗正册的李纨无疑是最重要的存在。贾珠夭亡,李纨青春守寡,最后紧随春风得意的儿子“茂兰”,加入非正统之列,成为正统之象征的大观园的背叛者,因此,李纨的人生和她的名字也大有深意。
秦可卿隐指谥号“密”的胤礽,而绛珠仙子林黛玉又是隐指“密”的家国政治部分[注2],因此,绛珠仙子之“珠”相当程度上可以指代正统。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母子俩第一次出现,而少年英才的贾珠已亡。胤礽被追封为理亲王,而李纨也是谐音“理”亡。因此,李纨,即意味着正统之“珠”亡、正统之“理”亡。
明了这一点,才会明白,脂批一一“作者自是笔笔不空”真的是所言不虚;也才会理解,“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回关于宝玉题对额顺序的安排之匠心独具。
在十二钗正册排名靠后的李纨不仅其居所上榜,而且还紧随黛玉之后,即暗示李纨一登场,隐喻正统的绛“珠”就要亡了。李纨之后就是“蓼汀花溆”,而“蓼汀花溆”是“避秦之乱”的场所,正是确立大观园是正统之象征寓意的关键。[注3]
“竟如槁木死灰一般”的李纨,就如同文本中遁入空门、隐指雍正的贾敬一样,表面上清心寡欲、与世无争,实际上迷恋权力、强夺苦争。如第三十九回,螃蟹宴上,她揽住平儿,摸到象征管家权力的钥匙,感叹平儿就是凤姐的一把总钥匙,而自己身边缺少得力帮手,并滴下泪来;次回,凤姐因和王夫人说话,不得空闲,命丰儿带着大小钥匙,叫李纨开楼把收着的高几拿下来使,李纨不仅擅自主张让刘姥姥上楼,还足足过了一把权力瘾,除了高几外,又命下人搬下船上划子、篙桨、遮阳幔子,下人不得不重新开楼。
贾珠死后,李纨“居处于膏梁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的青春守寡岁月,同时也像是一个隐喻,正统之“珠”只剩残影,非正统似乎青春正好、富贵正满,但其实与槁木死灰无异;非正统的贾环(假皇)掌权,一直与贾环形影不离的贾兰和其母李纨对正统之象征大观园昔日诗友冷酷无情,“全不念当日根由”(迎春梦曲),就是暗喻非正统一方对正统一方赶尽杀绝、毫不手软。
李纨的居所名称,众清客拟名“杏花村”,而宝玉却改为“杏帘在望”。“杏帘在望”,意味着李纨来自贾兰功名的所谓的“杏”是虚幻的,其实这更像是对非正统一方强争苦夺之下所获得的一切的一种隐喻一一看起来很美好,不过是“枉与他人作笑谈”的、转瞬即逝的美丽幻景。
李纨的居所名称,从“杏花村”到“杏帘在望”,再到“稻香村”,再到元妃赐名“浣葛山庄”[注4],最后元妃从善如流,“仍用玉兄前拟‘稻香村’”。这样一路曲折下来,“杏花村”和“杏帘在望”都已不见了,也暗示李纨的非正统的所谓“杏”并非真正的幸。
第十六回脂批指出:“凡用宝玉收拾,俱是大关键”,因此,玉兄所拟的“稻香村”,作为最后的正式定名,一定也大有深意。文本中惯用谐音来暗示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如甄英莲,名字看起来似乎很美,但其实是“真应怜”,那么“稻香村”看起来芳香四溢,充满田园牧歌式的诗意,但谐音却是盗香村,即暗讽非正统赫赫扬扬、不可一世的所谓“香”,不过是鼠窃狗盗,取之无道,最终必然丧失殆尽。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贾环袭了荣国一脉的爵位、掌控荣国府,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在正统与非正统之争的过程中,多少无辜生命被卷入其中,即“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这一争斗过程中,正统与非正统之间一直呈此消彼长之势,而贾家也一直处在不断被削弱的过程中,贾环每靠近“荣国爵位”一步,贾家也更接近“落了片白茫茫真干净”一步。
第五十五回,宫中一位太妃病危,到了第五十八回,文本又提到该太妃已病薨,而该太妃的称谓已变成老太妃,这意味着在这期间皇位又悄然完成了一次更迭,各地官员自然要进京朝贺,这个时间点其实就在第五十六回多年未进京的江南甄家奉旨进宫朝贺,即暗示“箕裘颓堕皆从敬”的贾敬登基,在真实的历史进程中,雍正登基意味着非正统篡权成功[注5],而紧接着第六十回,隐喻非正统的贾环想要宝玉房中芳官的蔷薇硝,得到的却是茉莉粉,茉莉谐音末利,暗示非正统之贾环得到的不过是“末世之利”。
第三十八回,诸芳秋日在大观园品螃蟹、咏螃蟹。宝钗作了如下螃蟹咏: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馀禾黍香。”
众人看毕,都说:“这是食螃蟹绝唱。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而第七十回,宝玉和诸芳在大观园“第三春”即将终结之时,于潇湘馆放风筝,其实已经暗示了宝玉和诸芳各自结局。丫鬟回宝玉说,袭人已把大螃蟹风筝给了贾环。因此,“螃蟹”贾环一方横行无忌、肆意妄为,最终也免不了“于今落釜成何益”的下场。
“那美韶华去之所迅”,贾兰荣华正好,无常又到,就是暗讽非正统一方所得到的也不过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末世之利”;纨与兰谐音枉然,暗示强争苦夺、征伐杀戮之后,非正统一方胜利到手,而“于今落釜成何益”的灭亡也如影随形,一切都是枉然。
第三十七回,大观园秋日起诗社,李纨自荐掌坛,要看诗评诗,宝玉说,李纨“虽不善作,却善看,又最公道”,脂砚斋在此批道:“理岂不公?”,充满了反讽的意味。李纨,字宫裁,谐音“公裁”,她可以在正统的大观园中纵论诗词,对他人评头论足,作出所谓公正的裁决,但天理昭昭,天理才是最公正、最权威也是最终的裁判。李纨薄命的结局与其说是天理对其个人所作的终极裁决,不如说更是对非正统一方所作的终极裁决。
“自执金矛又执戈,自相戕戮自张罗”的“九十春光”,不仅仅对于李纨母子,对于身处其中的所有人而言,其实都一样——正统只是“镜里恩情”,而非正统也不过是“梦里功名”,一切都是镜花水月。
那么,有没有什么智慧的解脱之道?“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回,贾政在“潇湘馆”、“稻香村”和“蘅芜苑”分别下了“月下读书”、“勾起归农之意”、“操琴煮茶”之定语,其中既有隐喻正统的“潇湘馆”和“蘅芜苑”,又有隐喻非正统的“稻香村”,最后殊途同归,都要归结到秦可卿魂托凤姐的耕读传家智慧,而这一切都与“四字可思”(脂批)的“太虚幻境”密切相关,这才是心灵的故乡[注6]。
注1、文本中的时代,“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后因所谓的皇恩浩荡,额外加封一代。因此,贾家到了贾珍、贾琏、贾宝玉、贾环这一辈,所谓的皇恩就会终结。在文本中,贾家既艺术再现曹家,又暗喻皇家。所谓的皇恩终结,贾家一败涂地,不仅是曹家繁华成空,也是清朝的终结。当然,这是作者的预言,也是文本中的清史。
注2、脂批指出,作者“具菩萨之心,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不独破愁醒盹,且有大益”,因此,“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回,在正统之潇湘馆、非正统之稻香村和蓼汀花溆之后,要安排集处世智慧之大成者薛宝钗之居所和历尽风月波澜终于达到“通灵宝玉”境界的宝玉之居所。
二宝之境界与太虚幻境密切相关,因此,在这两处居所之间,又安排了文本中之第一正人在大观园正殿与太虚幻境有关的心理活动。
注1、详见《“行”走红楼》系列拙文 11-13《贾家一一既是曹家,又是皇家》
注2、详见《“行”走红楼》系列拙文 30一37黛玉部分
注3、详见《“行”走红楼》系列拙文 《大观园一一正统之象征》
注4、宝玉在李纨住所题诗曰“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是颂圣的,应景应制,元妃所赐的“浣葛山庄”之名由此而来。
注5、“《石头记》中多作心传神会之文”(第十六回脂批),因此,我们可以“心传神会”到,在假借意在“使闺阁昭传”的文本中,该太妃(老太妃)其实就是暗指“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秦可卿所隐指的废太子胤礽,详见《“行”走红楼》系列拙文22《比托于“秦”的“三春”和“三秋”》
注6、甄士隐解注跛道的《好了歌》中,“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句,脂批指出:“太虚幻境青埂峰一并结住”,因此,文本中,太虚幻境青埂峰所隐喻的境界,就是心灵的故乡。
另:本篇拙文的部分内容,由于篇幅所限,无法一一详细展开,稍前的《“行”走红楼》系列拙文关于李纨的真面目和贾兰之寓意的系列拙文,已经作过详细探讨,各位朋友,如有兴趣,敬请关注!特此注明!
作者:郭进行,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