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既然是自救就更不要害怕了(不要再努力了吧)
18年前的愚人节,张国荣在香港文华东方酒店24楼坠下,变成了他心里的那只蝴蝶。而推他的那只手,叫抑郁症。
“抑郁症”,这个阴沉的魔鬼,不止一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
1994年4月5日,美国涅槃乐队主唱科特·柯本饮弹自尽,年仅27岁,他在遗书里写“我已经没有任何激情了”。
2014年8月11日,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喜剧演员之一罗宾·威廉姆斯在他加州的寓所中自杀身亡。
2017年12月18日,韩国艺人金钟铉在公寓里烧炭自杀,他在遗属里写道:“一点点啃噬我的抑郁最终将我吞噬。”
2019年10月14日,韩国女艺人崔雪莉在公寓内自杀身亡;40天后,她生前最好的朋友具荷拉也在家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而这些,只是一小部分,由于处在聚光灯之下而广为人知。
更多患者藏在普通人的世界里,甚至就在我们身边,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与我们擦肩而过。
据中国首次《全国性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抑郁症终生患病率为6.8%,而其中47%的患者会因为自杀或者自伤的行为,造成无法挽回的身体伤害。
全国,至少有9500万人曾受过抑郁症的困扰。
但中国抑郁症患者就诊率不足10%。
他们才是海面下,幽暗的真实。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轻则毁掉一个人的生活,重则夺走一条生命。
然而,玩梗也好,装X也罢,“抑郁症”在现在的社交场景里,逐渐语义膨胀,
已经慢慢偏离了它原本的客观含义,逐渐被污名化、妖魔化,甚至成了“矫情”、“脆弱”的代名词。
如今的抑郁症患者,或许经常听到类似这样的话:
话语如同雨点,让暴雨中的他们无处躲避。
这些话,有的出于善意,有的是单纯的恶。
但对于掌控不了自己身体状况的患者来说,
这些外部的不理解、不负责任的诋毁甚至安慰,
都让他们感到窒息。
距离上天和哥哥开的那个玩笑,已经过去了18年,但大家对他的怀念却从未停止。
今天我想和大家认真说说抑郁症,希望帮大家了解——
抑郁症不可怕,不可耻,更不好玩。
1、 抑郁症到底是什么?是怎么造成的(生理还是心理)?要想为抑郁症正名,首先就要明白,抑郁情绪≠抑郁症。
不是文艺青年伤春悲秋的装逼名头;
不是想引起关注者博取同情的工具;
更不是某些明星用来逃避社会责任的挡箭牌。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内卷严重,竞争激烈,每个人都或多或少背负着压力。
但不是一次考试没考好、在公司被领导训了、失恋了这样的“心情不好”,就是抑郁症了。
抑郁症不是什么神秘莫测的东西,
和一切疾病一样,它有着明确的临床诊断标准,和一系列发病原理。
病理上,抑郁症要分两种:单相抑郁症和双相抑郁症(双相抑郁症也叫躁郁症)。
大脑中有两种神经递质,与抑郁症的发生关系密切:多巴胺和五羟色胺。
“多巴胺”这个词很多人都不陌生。
它能让人感觉精力旺盛、情绪饱满;
如果缺失,则会“感受不到快乐”、没有精力、思维迟缓;
而五羟色胺,大家相对陌生一些,它能让人情绪安详、稳定;
如果分泌不足,就会情绪低落、自卑、自罪,觉得对不起他人。
大家熟悉的《人间失格》的主人公大庭叶藏,恐怕也不是无病呻吟,很可能就是五羟色胺分泌不足。
顺带说一下,那句著名的“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不是出自《人间失格》,是出自山田宗树的长篇小说《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这两种神经递质的分泌情况,与抑郁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单相抑郁症患者,两种神经递质都分泌不足,所以疲惫无力、情绪低落、没有动力、自卑自责自罪,悲观失望。比如哥哥张国荣。
双相抑郁症患者(躁郁症),五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分泌不足,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却分泌过剩,因此表现为攻击性强且精力旺盛。比如著名画家梵高。
如图,普通人的情绪在正常附近上下波动;
抑郁症患者,持续处在抑郁情绪下;
躁郁症患者则会在重性抑郁和躁狂两种极端反复横跳。
研究表明,抑郁症遗传率为40%~50%。
这样“生理性”的抑郁,靠患者的自我调整或者意志力,是无法改变的。
也得像其他疾病那样,用服药、用物理手段等方式积极治疗。
因此明确两点:
抑郁症不是闹着玩,不是“闹小脾气”,是很严肃的病;
患抑郁症绝不是矫情,这和心理素质无关,患病是有病理原因的。
从严重程度上说,如果平时心情不好是不爱吃某种食物,那抑郁症就是严重过敏。
不是“你太挑食了”或者“坚强一点”能带过的。
从复杂程度来说,如果平时心情不好是小感冒,抑郁症可能就是心肌梗塞。
为什么大家面对心肌梗塞都知道要重视,会把患者送到医院治疗,平时也会悉心照料,
但面对抑郁症患者,往往不那么重视,也不太尊重病情,处理起来就像能自愈的感冒之类小病,完全不当回事,甚至不负责任地劝患者“坚强一点”?
归根结底,是因为不够了解。
抑郁者或沉默或开朗的表象之下,装满了这样的声音:
“不要和我说话,不要看我。我知道这不礼貌,我很想解释,但我的嘴真的张不开”
“吃饭好烦,要嚼要咽,上厕所好烦,要起来要走路,起床好烦,被子好重,阳光好吵。”
“他们看起来好快乐,可我只觉得害怕,好想回家,锁上房门躲起来,谁都不要来找我。”
“好害怕朋友问我怎么了。我不知道我怎么了,突然就说不了话了。”
......
"我怎么了?"
你,生病了。
2、 不够了解:落后的原因重视心理健康,科学对待心理问题的土壤,在国内并没有形成。
这是网上一位高中老师的留言。
短短几句话,道不尽的无奈与惋惜。
这是国内大众对心理问题认识浅陋的一个真实写照。
现代心理学的发源地德国,
从1897年建立世界第一个现代心理实验室,并使之成为一门科学,
迄今已有140年。
而我国只有短短40多年。
建国前常年战争,无暇发展;
1966年又遭重创,被批为伪科学。
八十年代真正复兴到现在,部分心理学教材还停留在九十年代。
而对不少大众来说,甚至是2008年汶川地震,
大批国内外心理工作者参与灾后救援和心理建设工作时,才了解到“心理学”和“心理咨询师”。
12年过去了,现在国内拥有三级心理咨询资格证书的学员有50多万,从业人员却不到5万。
普及度依旧很低。
造就这样局面的,是我国心理咨询的土壤。
民众没有心理咨询的习惯和意识,总体使用频率低,
专业就业局限,愿意投身于此,推动行业进步的人也就少了。
国家的关注度也不高。
三天两头发生的关于抑郁病情、自杀的新闻,并没能引起重视,
国家亦没有从更高一层来关注,乃至推动心理学的科普。
一位老学者这样形容:
“在现今的中国做心理学工作的困难,不亚于老一辈建国初期做医疗卫生工作。”
而当时的普遍情况是:“迷信遍地走,医生不如狗。”
在这样的土壤下,
抑郁症患者往往自己不知道如何面对,
外人也不能给予适当的尊重和重视。
3、 我们能做点什么1)预防和自检
首先还是强调一点,每个人在日常生活里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低落和痛苦挥之不去,难以自拔,
这是正常的。
大家也不要过分敏感,一时的难过、低郁,不代表就得了“抑郁症”。
我们,尤其是常受情绪困扰的朋友,可以适当了解一点和抑郁症相关的自检方法,好在身体和情绪到达临界的“危险边缘”时,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不要试图自己扛过去!
因为你面对的很可能不是一般的情绪问题,而是一种会逐渐加剧的疾病!
等病情严重到你已经无法主动就医,不愿意接受治疗时,问题就更难解决了!
最简单的一点,如果难过、消沉、悲伤之类的情绪持续了2周以上,依旧没有明显好转,就需要引起警惕了。
平时判断自己是否有抑郁倾向,也可以参照Willian W.K.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给自己打分:
A:1分 B:2分 C:3分 D:4分
按自己的情况回答问题,再把总分×1.25。
53分以下:无抑郁症状
53-62分:为轻度抑郁,
63-72分:为中度抑郁,
73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反正大家一定记住:如果自己或者身边有朋友开始出现明显异常、持续的情绪问题,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或者找当地的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医院就医!
一定不要指望自己扛过去。
别让“成年人没有资格崩溃”这样的毒鸡汤害了。
2)抑郁患者相处手册
我认为有2个要点:
不注意方法的善意也是负担;
要有“你可能什么都做不了”和“打持久战”的觉悟。
如果你从一开始就表现得“想做点什么”,这种着急很可能给对方压力,
很多抑郁症患者往往非常乖巧,且带有自罪情绪,
可能产生“我太没用,给别人添麻烦,让别人操心”的想法。
①正确做法:
向对方表达“你对我很重要”,“无论如何我都在你身边”,“这不意味你脆弱或者有缺陷”,或者问TA“你想聊一聊吗?”
做个富有同情心的倾听者,比自以为是地给出建议有用得多。
不要试图“修复”对方,而是倾听对方的困扰,让对方释放压抑的情绪。
②绝对不要说的话
“我理解”
抑郁症的种类、体验是很复杂的。
哪怕你曾经有过抑郁症经历,都很难保证你的感受和对方真的相同。
所以“我理解”这句话,往往会让对方认为你轻视了ta的痛苦程度。
最好的说法是:“我不敢说我明白,但我很愿意听。”
“你就是自私/懒/闲的/想太多…”
前面已经说过抑郁症的成因,遗传、先天基因、应激事件、童年经历等等,
外人很难了解对方正在经历什么样的痛苦。
所以不要评判ta。
“坚强一点”
抑郁症患者不是智力障碍,他们的意识完全清醒,只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身体。
所以这句废话,除了让对方觉得你在指责ta“不够坚强”,没有任何用。
hey,朋友
或许你最近很累,
刷牙洗脸之类的小事,都像要用尽全部力气;
或许你以为没有人关心你,在意你了。
但不管什么时候,请相信并记得——我在意你,
所有感同身受的朋友们,也都在意。
你不是一直都做得很棒吗?
每次无人理解,孤独、痛苦,你都自己抗住了,
每次鼓起勇气,打开门走入现实,
都是你赢来的。
或许你会再次发现生命中的美好,或许要花很久,
但我会一直关注着你,
——为你骄傲。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