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知觉和听知觉能力(视知觉和听知觉是什么)

视知觉和听知觉能力(视知觉和听知觉是什么)(1)

一种全新的智力观——认知过程

在PASS理论的智力模型中,虽然没有专门针对感知觉部分的内容进行研究,但我们的感知觉是我们接收外界刺激的一个重要渠道。

知觉是一个庞大的概念,其包含的内容可以再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触知觉和味知觉。其中,在我们的日常学习工作当中,大部分的信息都是通过视听通道输入我们大脑的。这两者在学习工作当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如果说,注意力的强弱决定了我们能否认真听、认真看的话。那么视听知觉的强弱就是决定了我们能否听清楚、看清楚。

因为大脑并不是直接感知世界的,需要通过我们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等)将外界刺激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处理的信息。如果这个转化的过程有误的话,那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也会出现偏差。

可以想象一下,当我们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如果眼睛完全看不清书本的内容,那么即使我们的注意力、理解能力再强,我们也没法很好地完成这个阅读任务。

在美国等教育发达的地区当中,在考试时针对一些特别的儿童,会把试卷的字体放大。经过这个小小的调整,这些特殊的儿童的成绩往往能够提升非常多。

视知觉和听知觉能力(视知觉和听知觉是什么)(2)

目前,市面上的多数脑力训练内容并没有对视听知觉和注意力进行区分,而是混合在一起进行训练。形成了我们常常看到的“视觉注意力、听觉注意力”的说法。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虽然知觉系统和注意系统有些非常不同的大脑机制。但在实际的学习工作生活当中,我们很难找到一项任务是可以把这两个过程进行分离的。

过去,我们以静态的视角看待智力时,或许我们很难理解为什么一个孩子明明平时做事挺专注的,考试时却还总是粗心马虎,看书跳行漏行。而现在,当我们能以认知过程的视角去看待智力,我们可以清楚的明白不同认知过程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了。

视听知觉是注意力的基础,而注意力又是其他高级认知过程的基础。它们之间相互协作并相互制约着。因此如果视听知觉功能比较薄弱的话,我们注意力的发挥也会受到影响。

正常情况下,随着“阅读量”和“听课量”的增多,部分原本视听知觉功能比较薄弱的人会有所改善。因此,虽然视听知觉是注意力的基础,但它们并不是一个人人都需要训练的内容。所以在成长脑的训练方案中,视听知觉的训练内容属于“选修”,而非“必修”的内容。

拓展知识

视觉的产生过程

眼球上视网膜的光感受器将光波转化为神经编码,这些编码会保留光波的频率和振幅等信息。随后这些视觉信息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枕叶处,枕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色彩和亮度等感觉。

听觉的产生过程

声波的频率和振幅等信息会在耳蜗中被转换为神经信息,随后这些听觉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颞叶处,颞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音调、音色、音量等感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