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古诗小故事(草堂读诗故事里尔克秋日)

诗歌就是生活,欢迎来到由封面新闻、成都广播电视台听堂FM与《草堂》诗刊联合推出的“草堂读诗”,我是读诗人涓子。今天我们来分享里尔克的诗歌《秋日》,以及诗歌背后的故事。

山居秋暝古诗小故事(草堂读诗故事里尔克秋日)(1)

赖纳•马利亚•里尔克,20世纪最伟大的德语诗人之一,他51岁的人生给我们留下了《新诗集》、《玛利亚生平》、《马尔特手记》、《杜伊诺哀歌》和《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等伟大的诗作和小说。

一起来听听里尔克的诗作《秋日》,这个版本的译者是北岛:

秋日

主啊,是时候了。夏天盛极一时。

把你的阴影置于日晷上,

让风吹过牧场。

让枝头最后的果实饱满。

再给两天南方的好天气,

催它们成熟,把最后的甘甜压进浓酒。

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

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就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

在林荫路上不停地,

徘徊,落叶纷飞。

《秋日》里的名句“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几乎概括了里尔克一生的主题,他没有故乡,他注定孤独。

1875年12月4日,里尔克出生于布拉格。在天主教贵族小学毕业后,他被送进军事学校。1891年7月,他由于身体欠佳被除名离开了军事学校,终于脱离苦海。第二年春天,他回到布拉格。当律师的叔父希望他能继承自己的事业。苦读三年,里尔克考上大学。开始他选了哲学系,半年后转修法学,但他对法学毫无兴趣。不久他决心放弃学业,打破束缚他自由发展的精神桎梏。随后里尔克告别布拉格,搬到慕尼黑,专心于写作。1921年底,在他给一个瑞士年轻人的信中写道:“为了在艺术上真正起步,我只得和家庭、和故乡的环境决裂,我属于这么一种人:他们只有在以后,在第二故乡才能检验自己性格的强度和承受力。”

1902年8月28日,里尔克第一次来到巴黎,那年秋天,他写出了《秋日》这首诗。他开始摆脱早期的伤感滥情,以及韵律和抑扬格等形式上的条条框框。在漫长的写作准备及青春期的感情动荡后,他开始有意识地将自我感觉外化物化,注重意象的准确性与可感性。

此时里尔克已经小有名气,风度翩翩的他是社交圈的宠儿。他不断周旋于名媛、巨商、艺术资助人之间。疯狂的崇拜者们争相约请诗人见面交往,传播他的轶闻趣事,他和多个女性之间反反复复的纠缠也被坊间津津乐道。里尔克不断地拥抱爱情,每当里尔克预感自由受到束缚或者威胁的时候,他必定会斩断情丝,想法抽身离去,转换到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单身汉状态。

里尔克爱社交、爱热闹的大城市生活,但他更爱自由和孤独,后来里尔克离开了巴黎,他开始四海为家,具有超人语言天赋的里尔克能够用德语、法语、丹麦语、意大利语写作,能够阅读俄语名著,他在很多地方都留下过足迹,也在这些地方写下过重要的诗篇,但他不属于任何国家和城市,诗人不断地旅行,不断地道别,漂泊成为他的宿命。

孤独是里尔克生命中的主旋律,大概正因如此,缪斯女神格外垂青这位敏感纤细的诗人,就连他最后的逝去也带着诗意。他在采摘玫瑰的时候被刺破手指,得了败血症后不治身亡。里尔克曾说:我的诗集就是我的坦白,我一生的故事。

今天里尔克的诗歌《秋日》,以及诗歌背后的故事今天就跟大家这里。诗歌就是生活,“草堂读诗”,有温度、有质感。感谢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