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谍战片保密局的枪声(老电影保密局的枪声在片中一共打响了几次)

根据吕铮小说《战斗在敌人心脏里》改编,由常彦执导,陈少泽、正华、向梅等主演,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惊险剧情电影《保密局的枪声》,讲述了我党地下工作者刘啸尘同保密局特务斗智斗勇,最后获得潜伏特务名单的故事。

经典谍战片保密局的枪声(老电影保密局的枪声在片中一共打响了几次)(1)

1979年6月,影片开始在全国上映获得热烈欢迎。据统计,6月17日起一周内,该片仅在北京一地就放映了2666场,观众达2310483人次,票房1800多万元。

最终,这部影片卖出了1000多个拷贝,共有六亿人次观影,获得了1.8亿的票房收入,成为当年的票房冠军。

影片以出奇制胜艺术构思,推出一幕幕紧张动人画面。情节中一系列主人公转危为安的戏剧冲突,形成了一波又一波小高潮,节奏扣人心弦。

编导有效地发挥了惊险片悬念的艺术功能,以悬念开始,以悬念告终。风格鲜明,赋予影片以极大的艺术吸引力。

影片的高潮情节:上海解放前夕,刘啸尘接受了搞到潜伏特务名单的艰巨任务。他竭力争取管理档案室的阿纪,使他弃暗投明,交出潜伏特务名单。

就在他们带着名单想要撤走时,被特务头子张仲年和特务“老三”截住。

千钧一发之际,“老三”击毙了张仲年,解救了他们。原来,“老三”竟是共产党地下工作者常亮。

当年看过电影《保密局的枪声》的人,细心回忆会发现,全片总共响了九次“枪声”:

“百乐门”舞厅二楼包房内,刘啸尘击毙冷铁新一枪;刘啸尘以人民的名义惩处判徒黄显才一枪;为了能够继续潜伏在敌人心脏里,刘啸尘开枪自伤一枪;张仲年击毙特务队长杨玉林两枪;刘啸尘为地下党报警鸣一枪;四号档案室内,余云䘵与刘啸尘搏斗时空放一枪。

最后,老三(常亮)在刘啸尘身份暴露处境危急时刻突然亮相,连续=开两枪把特务头子张仲年击毙。

正是这九声枪响,连起了整个影片的矛盾冲突。可以说,每一枪都不是随意打的,每一枪都饱含悬念。

据说,也正是这九声枪声,使常彦导演得到灵感,将拍完的影片由《战斗在敌人的心脏里》,改名为《保密局的枪声》。

1978年,常彦原本计划拍摄历史题材的战争片《济南战役》,后因故未能拍成,便想改抓一个反映地下斗争的题材来拍,于是请曾合作过的编辑郑荃去了解素材。

经典谍战片保密局的枪声(老电影保密局的枪声在片中一共打响了几次)(2)

(常彦)

郑荃和助手金德顺到青岛采风时,无意间看了小说《战斗在敌人的心脏里》。他们觉得小说的故事情节惊险而又曲折,适合改编成电影,就写信向常彦推荐。

常彦从图书馆借来原作阅读,认为从电影艺术角度看,这本小说具有搬上银幕的价值。同时,他联想到“文革”中许多做过地下工作的同志受到冲击迫害,也想借这个故事为他们说句公道话,因此下决心把小说拍成电影。

剧本初稿完成后,常彦、郑荃、金德顺等主创人员专门到上海拜访了小说作者吕铮,并在上海档案馆查阅敌伪档案,接触了数位曾从事过地下斗争的老同志。

回到厂里,经大家集体讨论,形成了电影文学剧本,并获得长影厂领导批准。影片于1978年9月正式开拍。

为摆脱这类影片过去的俗套,常彦导演在剧情结构上特意没把主人公搞到敌特潜伏计划作为全片中心,而是试图以主人公在敌人心脏中隐蔽下来取得信任,直到获得潜伏计划等诸多情节构成一个奇峰迭出的布局。然后采取层层攀登的手法,在每一个“出乎意料”上作文章,从而最终阐明全片的主题-----战斗在敌人的心脏里。

为此,他在文学剧本基础上,特意增写了影片的序幕和尾声,打破常规,不让影片结束在主角刘啸尘身上,而是在结尾处突显老三(常亮),以深化影片主题。

这部影片拍摄时,“文革”刚结束不久,演员们还没摆脱极左思想束缚,表演受到一些约束。

片子里反面人物居多,只有刘啸尘、史秀英和“老三”这三个正面人物。而其中的“老三”还一直没有公开身份,表面上也是个“坏人”。

这让演员们感到有些无所适从,因为如果把握不好,害怕背上“丑化正面人物”或“美化反面人物”的罪名。

为此,常彦鼓励剧组解放思想,演正面人物的演员不要把地下工作者视为超人,对反面人物也不要在外形上丑化,首要把他们还原成正常的人。他要求演员认真理解“披着人皮的豺狼”这句话的内涵,摒弃脸谱化、公式化的表演形式。

在美术造型方面,要求化妆师不要因为故事发生在敌特营垒中而故意“脸谱化”敌人。即使是反面人物,也应像对待正面人物一样,注意自然、真实。

对于全片布光,常彦要求生活化光线处理与戏剧化光线处理要兼而有之,坚决摒弃“四人帮”一伙鼓吹的“敌俯我仰、敌暗我亮”之类“照明也要讲阶级”的荒谬论调。

片中的音乐也颇具特色,造就了“咚咚咚”反特电影音乐模式。

在1979年彩色电影逐渐开始流行的年代,《保密局的枪声》的主创们放弃了美丽的色彩,而选择朴素的黑白胶片拍摄。

但出人意料的是,黑白两色却成功将观众带回到了解放战争时期,还原了那个时代特有的色调。

本片的几位主演,都很英俊、漂亮、有特色。

演男一号的演员陈少泽,1947年出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1978年夏天,31岁的陈少泽还是上海青年话剧团演员,主演过《年青的一代》、《南海长城》等话剧,在业内小有名气。因此,影片摄制组副导演马士达专程到上海,邀请他去长影试戏。

经典谍战片保密局的枪声(老电影保密局的枪声在片中一共打响了几次)(3)

对于男一号的选择,导演常彦十分慎重。陈少泽试戏的片段,剧组和制片厂领导反复观看并讨论。常彦觉得,陈少泽不错,很符合剧情人物的特点。然而也有人认为陈少泽太嫩,怕把戏砸在他手里。尽管大家有些担忧,但常彦认定陈少泽最合适。最终,坚持启用了这个年轻的话剧演员。

为了演好角色,陈少泽特地拜访当年的许多地下工作者,找寻他们身上的特殊素质。有的老同志告诉他,做地下工作的的,就要有这个本事“我坐在这个办公室,如那屋有人在拨电话,他拨的什么号打给谁的我能听得出来。”让陈少泽理解机警、细心的重要意义。

剧中有一个片断:陈少泽饰演的刘啸尘,在接受军统头子的考验时,被带到狱中看一个被俘的所谓女地下工作者。

面对这个伪装成自己人的女特务,机警的刘啸尘很快发现了真相。这时,他的心情从悲到喜,但面上要始终表现得冷酷无情,只能用眼神的细微变化,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拍摄时,导演要求用一个变焦处理,摄影机的焦点先是对准军统头子的脸上,然后再过度到陈少泽的脸上。要求陈少泽的眼神必须在焦点由虚变实的那一瞬间完成从大悲到大喜的快速过渡。

这场戏所有的情绪都在眼神上,内心波涛汹涌,但表情必须静如深潭。

为了给这段戏拍一个大特写,陈少泽需要一站就是40分钟,一动不动。因为他但凡有点动,镜头就会由实变虚,就得重新拍摄。最终,陈少泽没有让剧组失望,顺利地拿下了这场戏,到了导演和同行的一致好评。

陈少泽回忆说,这部电影当时还是受到政治气候的限制,其实电影里的男女主人公是有那种爱情关系的,但是不敢露骨发展。饰演史秀英的向梅虽说比我大,我把她当做大姐,但我们的关系一直挺好。我们在拍戏时,有几个地方都流露出了“爱”的感觉,导演不故意提示,戏也不往那儿发展,但当我们那么演时导演也没有反对。

有一场“接头”的戏,刘啸尘对史秀英说:“真想跟你多呆一会儿!”然后,专注看了史秀英一眼,史秀英回眸也看了他。“我们俩当时已说好,有一点儿感觉就可以。”

陈少泽因为参演此片,荣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长春电影厂小百花奖。

此后,他曾任上海青年话剧团团长,中国话剧艺术会华东分会副会长。后来从事重大活动以及大型文艺演出的策划、组织和导演工作。曾是中国戏剧家协会、电影家协会、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还被上海同济大学聘为兼职教授。

影片中女主角、地下党联系人史秀英的扮演者向梅,原籍河南,1937年生于北平。她自幼喜爱文艺,上中学时就是学校业余话剧团的演员。中学毕业后进入天津大学建筑系学习。

经典谍战片保密局的枪声(老电影保密局的枪声在片中一共打响了几次)(4)

向梅走上银幕之路的经历非常传奇。当年,10多岁的向梅正在家里温习功课,突然从门缝里塞进了一封信,这是上海电影公司发来的一封邀请函。向梅觉得非常奇怪:自己从来没有给任何影视公司寄过简历之类的东西,怎么会有人给自己发信呢?

原来有一次向梅跟随家人到北京游玩,一位远房亲戚见过向梅后,就一直觉得她应该从事演艺工作。因此,便向别人推荐了向梅。那次,是向梅有生以来第一次演戏。

1957年由于偶然的机会,她参加拍摄了影片《女篮五号》。初上银幕,向梅以朴素、自然、本色的表演,获得观众好评。同年,向梅正是进入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任演员。

1957年到1964年,她在《红色娘子军》、《北国江南》、《夜航》中成功扮演不同角色。特别是在影片《红色娘子军》中饰演了由童养媳成长为有觉悟的女红军战士红莲。

片中,她对红莲这个人物性格的刻画和思想表现上,掌握得恰到好处,表演得内在、含蓄、真实可信。受到一致好评。

1979年,改革开放之初,向梅因在电影《保密局的枪声》中扮演机智,勇敢的女地下工作者史秀英,喜获第二届长影小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女配角奖。

实际上,向梅得以出演影片《保密局的枪声》中的女主角,也是出于一次巧合。那时,向梅已经是不惑之年。

剧组在为《保密局的枪声》物色人选时,一次,长影厂的一位摄影师在上海的一个影院观众席中见到向梅后,以摄影师的独到眼光认为,片中女主角史秀英非向梅莫属。

但由于影院放映中他无法上前跟向梅打招呼,等电影结束后,向梅已经消失在观众群里了。于是这位摄影师便在上海电影厂寻找向梅,辗转几回,最后从在长影厂工作的向梅姐姐口中得知“莫不是我妹妹向梅?”才终于找到了她。

影片中向梅饰演的史秀英,从容、美丽、庄重机智,把角色从外表到内涵演绎的都逼真可信。

自从演出这部电影后,一度沉寂的向梅又活跃起来,戏约不断。1980年,在影片《蓝色档案》中,她再次饰演我党地下工作者沈亚奇。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向梅在服装、化妆以及道具上下足了功夫。

有一场戏需要穿旗袍出场,工作人员帮她选了红色的挑花丝绒旗袍,但她却要求穿一件黑色的丝绒旗袍。最后,在她的坚持下,她以一袭“安娜式”黑色丝绒旗袍出场,艳压群芳、美而不媚。那一形象至今仍被观众奉为经典。

在央视1986版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向梅曾受杨洁导演邀清,扮演了乌鸡国王后这一角色,也给广大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保密局的枪声》中那位老奸巨猾的敌特头目张仲年,扮演者是正华。

正华的全名叫倪正华,他是哈尔滨话剧院演员,曾任黑龙江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哈尔滨市影视家协会副主席。而且他还是当红影视明星倪大红的父亲。

经典谍战片保密局的枪声(老电影保密局的枪声在片中一共打响了几次)(5)

倪正华1953年考入松江鲁艺(松江省话剧团)当演员,后在黑龙江省话剧团、哈尔滨话剧院继续当演员。曾在舞台上塑造过八十多个古今中外的人物形象。诸如在《乐观的悲剧》中饰演小芬兰,《赫哲人的婚礼》中饰演毕克依斯加,《克里姆林宫的钟声》中饰演列宁,《甲午风云》中饰演丁汝昌,还有《杨根思》中的杨根思等等。获得过东北地区文艺汇演表演奖。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倪正华开始涉足影坛,参拍过《大渡河》《保密局的枪声》《春归红楼》《花开花落》《哈尔滨大谋杀》《末代皇后》等影片。其中在《保密局枪声》中扮演的张仲年和《末代皇后》中扮演的李长安,均获长影小百花奖。

受到倪正华和妻子的影响,他的儿子倪大红从小就喜欢表演。倪大红在考大学的时候,上戏、中戏、北京电影学院都试遍了,考了三年都没考上。当时,有的的学校直接说:“你这个模样怎么可以做演员?”

遭受挫折的倪大红自己也想放弃了,准备当个木工、水电工就业。倪正华知道儿子的想法之后,亲自给他指点,让倪大红的母亲给他当观众,就这样又刻苦练习了一年,在第四年的时候终于考上了中戏。

经典谍战片保密局的枪声(老电影保密局的枪声在片中一共打响了几次)(6)

因为长得比较老成,倪大红成了那届中戏的班长。《亮剑》剧中楚云飞的扮演者张光北是生活委员,两人成了要好的朋友。

1985年,倪大红初登银幕,与唐国强合作出演了电影《高山下的花环》。此后,他在几十部影视剧中饰演重要角色,演艺成就早就超过了父亲倪正华

如2007年凭借电视剧《乔家大院》中孙茂才一角,获得第3届电视剧风云盛典最佳男配角奖;2012年凭借电影《边境风云》中小安父亲一角,获得第14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学会奖;2018年主演年代剧《远大前程》、古装大剧《天盛长歌》、电视剧《正阳门下小女人》。去年获得2018-2019中国文娱金数据发布盛典年度演技口碑成就演员奖;同年6月,凭借家庭剧《都挺好》中苏大强一角,再获第25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男主角奖。

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阅览《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欢,可点击栏目右上角的提示“订阅”或“关注”。我们共同赏析历史趣闻,回忆历史往事…(声明:文中配图均源于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