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知行合一王阳明的儒学思想)

王阳明是儒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自己的学说是传承了“孔孟学说“的正统,而数千年来其他的儒学学说,在对“孔孟学说“的理解上则有失偏颇。

谈谈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知行合一王阳明的儒学思想)(1)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他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所谓“知行合一”,就是说人的思想和行为是统一的,心里怎么想的就会如实体现在行为上。在他之前,占主流地位的儒学思想,把人的内心和人的行为分开对待。比如,一个人内心有了一个坏念头,如果他还没有去做坏事,那么这个坏念头就还不算是恶。而王阳明则认为,人的内心和外在的行为是统一的。如果一个人有了一个坏念头,那么这就是恶,不管他有没有做坏事,都要把这个坏念头彻底根除。原因是内心的坏念头和做坏事是一回事,如果不革除,坏念头一定会体现在行为上,会做坏事。

王阳明认为,提高自身修养的功夫在于“格物致知”,所谓的“格物”,就是针对每一件具体的事情,革除内心的私欲,私欲去除了,剩下的就是天理。天理不需要专门去学习,人的内心原本就是高尚的,纯洁的,充满真善美的天理的,只是因为有私欲参杂进来了,遮挡住了真实的内心,才使的内心不再纯洁。

然而清除内心的杂质,是不需要整天坐在那里冥思苦想的。因为内心是不是有私欲,当我们面对现实生活中一个一个具体的事件的时候,才会表现出来。比如,你负责帮单位采购原材料,需要决定应该选择哪家供应商,这个时候,各个供货商为了竞争供货的机会,可能会通过游说,贿赂,给予折扣等办法,试图影响你的决定。在诱惑面前,平时隐藏起来的内心的私欲就一定会跑出来。你可能想收受贿赂,想拿折扣,这些都是内心贪婪的私欲在作祟。觉察到这些私欲,就应该彻底把它们彻底根除。而一旦内心贪婪的私欲去除了,剩下的就是拒绝游说、贿赂和折扣,让供货商统一按质按价,择优选择,公平竞争的天理了。

如果不去“格物”,整天坐在那里想,不接触现实生活,不面对实实在在的具体事件,是发现不了私欲的。所以说“格物致知”的功夫在于日常生活中的时时刻刻。只有时刻处处反省自己,在处理问题的实践中“去人欲”,才能真正地去除内心的私欲,才能纯洁心灵,让天理的光芒重新照亮。这样日积月累,就可以不断接近内心纯粹,品德高尚的理想状态。

以上就是我读书的一点心得体会,期待着和你一起交流讨论,共同进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