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最好的书 和书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

理想国最好的书 和书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1)

理想国最好的书 和书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2)

《孤单又灿烂的神:鬼怪》

嘿,你最近都读什么书了?

看到这个开场白,就知道一期一会的新书预告又来了~

这次我们不再“咕咕咕”,你期待的书,都在这里了。“美国当代文学的英雄”詹姆斯·索特的三本作品,终于要和大家见面了;骆以军的《故事便利店》也很快就会开张,你可以在此取走属于你的人生故事;知名翻译家黄国彬译注的“三韵体”版《神曲》,更是不容错过的经典。

想了解一下黑洞的秘密?我们这里有《黑洞之心》;想一本书了解人类简史?我们这里有《

从石器时代到太空时代》,想

了解“日本设计之父”的昭和往事?请收好《朱红的记忆》。上到天文,下到地理,这波新书会极大地满足你的求知欲。

不想错过理想国的新书预告?欢迎订阅话题#理想国每月书讯,下月见~

理想国最好的书 和书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3)

01. 霍克尼论摄影(增订本)

[英] 大卫·霍克尼 [英] 保罗·乔伊斯 著;

栾志超 译

理想国最好的书 和书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4)

《霍克尼论摄影》(增订本)收录了大卫·霍克尼与好友保罗·乔伊斯关于摄影的对谈十七篇,内容关于霍克尼的图像思考与影像实验,展现了一位多才多艺、创造力十足的艺术家,在探索摄影可能性的道路上可以走多远。观看与空间,是霍克尼一如既往的关注。在本书中,他认为拼贴是摆脱传统观看方式的关键,是对表面的确认。霍克尼将自己的创作看作是用摄影来批判摄影。“毕竟,光用言语是不行的。你得使用摄影的语言。”

《霍克尼论摄影》充分体现了一位杰出艺术家的实践自觉与理论自觉。作为大卫·霍克尼唯一一部专门论述摄影与影像艺术的著作,本书第一版曾在1994年被引进中国,在艺术相关专业的师生群体中引起了广泛讨论。此后的二十余年,随着大卫·霍克尼著作的中文版陆续推出,本书逐渐淡出了国内读者的视野。理想国首次引进增订本,期待它将持续激起新的、更大的水花。

02. 《永字八法》(增订版)

周汝昌 著;周伦玲 编

理想国最好的书 和书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5)

书法的事,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用笔、结构、风格。而关键在于用笔。“永字八法”是中国书法的用笔法则,是书法的基本功,也是理解“书”之有“法”的必修课。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书法艺术答问》以问答的形式,讲解“永字八法”的基本内涵,旁涉书写工具、运笔技巧等,对初学者容易遇到的问题做出了细致的解答。中编《书道圣经》,深入阐释中国书法的起源、书写原理、书法美学,并矫正了以往对汉字书法的某些错误观念。下编《书法的奥妙》,收录周汝昌关于书法美学、书法史、“一画论”等的专题研究。三大部分层层深入,为书法学习规避谬误、指明方向。

《永字八法》自2001年首次出版后,相继于2006年、2015年推出新版,此次为第四版。新版对文字内容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并更换了部分作品图片,而且增补两篇重要文章。在提升内容的基础上,亦将平装升级为精装,阅读体验更好。

03.

理想国译丛052

《漫长的战败》

[美] 桥本明子 著;李鹏程 译

理想国最好的书 和书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6)

1945年8月15日正午,昭和天皇向日本全国广播了《终战诏书》,同意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此结束。七十余年后,战败文化成了日本集体生活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然而,对于谁该为战争负责和谁有罪,日本社会内部出现了旷日持久的分裂,裂缝之下的是两个根本性的问题 :为什么要打一场打不赢的战争?为什么要为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杀戮和牺牲?

在本书中,桥本明子探究了三种互相抵触的战争记忆:“受害者”“施害者”和“英雄记忆”。这种分歧形塑了战后一代人对历史和自身的理解,并影响至今。桥本明子借助民族志、访谈和影像分析,以丰富的史料和严谨的分析,再现了日本战败创伤记忆的建构过程:政府、传媒、国家在其中分别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个体沉默、后代沉默、媒体沉默的背后又有什么样的因由?民族主义、和平主义、和解主义,哪条才是面对这段黑暗历史的正确通路?不论个人还是国家,唯有诚实地回答这些问题,汲取其中的历史经验,才能超越分歧与创伤,免于重蹈覆辙。

04. 理想国译丛051

《身份政治》

[美]弗朗西斯·福山 著;刘芳 译

理想国最好的书 和书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7)

在本书中,福山沿着三十年前《历史的终结?》一文开启的思考路径,围绕当今的身份政治为政治秩序带来的威胁,阐述了何为身份,以及我们该如何应对它导致的政治撕裂。作者从观念史和政治史两个维度展开论述,溯源苏格拉底灵魂三要素的希腊哲学传统,历数卢梭、斯密、赫尔德、黑格尔等思想家有关尊严的观念,漫谈民族主义、宗教和西方左右翼的消长兴衰,纵论阿拉伯之春、反移民浪潮和民粹主义兴起等当代政治议题,比较身份政治表现于世界各地的异同。他提出,身份不是当代政治催生的新鲜事物,它扎根于人类灵魂中的激情、对尊严的渴求与个体独有的生活体验,随着经济现代化与社会的快速变革而兴起,取代旧的社群形式,成为人们赖以争取承认的方式;它不是恒定之物,也并非必定导致社会的分裂。

05.

《运气的诱饵》

[美]娜塔莎·道·舒尔 著;李奇 译

理想国最好的书 和书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8)

凭借近二十年的深入田野工作和人类学家的辛辣眼光,作者一层层地呈现了博彩行业、赌博者个体和现代社会基本理念的全景:

·赌博业为不断盈利并掌控消费者,精益求精地研究方方面面细节:机器算法、道路形制、室内灯光、屏幕角度、取款手段、会员追踪技术乃至急救措施……

·背负着生活压力、身心病痛、情感变故的赌博者,为何又如何一步步深陷赌博机营造的迷幻境地不可自拔,哪怕他们就是赌场雇员甚至赌博机设计师;

·一个个原子化现代个体在“全权为自己负责”的无尽重压下,面对购物、运动、聊天、刷剧、说谎、烟酒、药物等万事万物时,都可能无力抵抗诱惑,而戒赌的方法和陷入赌瘾的途径,乃是同一条路……

06.

《黑洞之心》

[法] 奥海良·巴罗 著;郭彦良 姚智斌 译

理想国最好的书 和书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9)

黑洞真的存在吗?

我们能看到黑洞吗?

黑洞的中心究竟是什么?

……

黑洞简洁而优美,任何东西都无法从中逃逸。没有人知道黑洞中心的样子。从诞生之日起,黑洞理论便成为天体物理学的研究焦点,引发了人类无数奇妙的幻想与莫名的恐惧。

本书旨在向读者展示黑洞的奇幻魅力,但并不要求读者必须掌握物理学或天文学的前期知识,避开艰深难懂的专业术语,抛开烦琐的数学证明,通过两位主人公一问一答的聊天方式,在不失科学、准确的前提下,传递黑洞最重要的特性,展现黑洞对宇宙未来的深刻影响,将相关知识娓娓道来。

从爱因斯坦到霍金,从广义相对论到新物理,本书将呈现目前人类已透彻掌握了的物理学成果,也将带读者漫步于物理学的前沿领域。

07.

《从石器时代到太空时代》

[美] 帕梅拉·托勒 著;王晨 译

理想国最好的书 和书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10)

人类的历史,不只是国家博弈和王朝兴衰,更有农耕、驯化、冶炼、 武器、贸易、建筑、航海、照相、印刷术、飞行、医药、能源、太空 ……主角有猎人、农民、神父、医生、士兵、商人、矿工、水手、婢 女、科学家、推销员……它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

本书用鲜活的文字,辅以超过500幅插图、地图,为我们呈现了一份多 层次立体的人类全史画卷:从古猿时代到21世纪,从亚欧大陆到非洲 美洲,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到文化科技的发展,从宏大历史事件到特 写镜头下的个体命运。在依时间线索写作的同时,本书各章均注重 同一历史时段内的跨空间、跨文化、跨领域联结与对比,从而为读者奉献的是一幅幅更具全球视角、全息视角的图景。

帕梅拉·托勒(Pamela D. Toler),芝加哥大学历史学博士、作家和演讲人,世界史学会及美国记者与作家协会成员,致力于面向大众的历史知识通俗化写作,经常在全国性的历史和文化期刊,如《军事史季刊》《历史频道杂志》等发表作品,目前已出版专著八种,除本书外,还有《慈悲之路上的女英雄:美国内战时期护士的真实境况》《女勇士:一番出乎意料的历史》等。

王晨,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译作有《拷问法国大革命》《古典传统》《史前人类简史》《金与铁》等。

08. 《朱红的记忆》

[日] 马场真人;蔡青雯 译

理想国最好的书 和书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11)

龟仓雄策(1915—1997)是日本现代设计之父,他创办了日本第一个设计协会、第一家设计公司、第一个平面设计展,第一次将现代设计引入日本,甚至开创了“平面设计”一词。日本设计界最高奖“龟仓雄策奖”就是以他命名的,获奖者包括田中一光、永井一正、原研哉、佐藤可士和这些设计巨子。有人将龟仓誉为“日本的史蒂夫·乔布斯”。

1964年东京奥运、1970年大阪世博、尼康第一台单反、日本电信NNT的标志——昭和时代每次重要的文化事件,总有龟仓雄策的影子,他的职业生涯就是日本现代史的缩影。同时,他也率先促进了东西方设计交流,以日本元素为世界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他超出了设计师的领域,不断鼓舞激励所有日本人,是百年难得的杰出表现者。他认为,设计可以传达温度,也能鼓舞人心,设计是历史的记录者,也是唯一值得信任的事物。

09. 《这一切》

[美]詹姆斯·索特 著;刘伟 译

理想国最好的书 和书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12)

故事始于“二战”尾声一艘驶往冲绳的舰艇,主人公菲利普·鲍曼是一名年轻的海军军官。之后的几十年,他回到纽约成为一家出版社的编辑,在图书交易、文学事业和一场又一场晚宴聚会中安身立命。他结婚又离婚,新恋情接踵而来,肉体激情周而复始,也经历了残酷的背叛。老友们渐行渐远,房子买下又卖掉,父母离世,爱的纽带褪色凋零。当我们最后一次见到鲍曼,他已到了认真思考死亡的年纪:他想要再回太平洋,那里“有他生命中唯一勇敢的部分”。

《这一切》是一个普通人一生的轨迹,也是一部丰富的社会编年史,叙事视角自如切换于主人公与数十位人物之间。大量洞察敏锐的细节赋予了它史诗般的品质,场景、插曲与人物造像如钻石切面般精准利落,故事及其容纳的情感在其中不断扩张蔓延,映照出所有出场人物在时光中流逝的生命轮廓。

詹姆斯·索特被誉为“美国当代文学的英雄”“作家中周知的隐秘大师”,他确切地知道什么能让哪怕最微小的事件值得被讲述,并通过魔法般的文字魅力,使其在黯淡的日常中显露光辉。他在87岁完成的这部臻于完美的作品,犹如最后一刻密集涌现的往事,最终实现的效果是仿佛历尽了所有的生活:这些生活共同完成了一个人的一生。作者将记忆作为抵御遗忘的堡垒,深刻地唤起了一整个难以估量的世界,“那曾经向他敞开,并且被他拥有的生活”。

10. 《暮色》

[美]詹姆斯·索特 著;雷韵 译

理想国最好的书 和书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13)

日子如锡皮般纷纷砸下,所向披靡的晨光漂白了他的眼珠。

狭小阴暗的电梯间,她一层接一层下降,仿佛没入一个又一个十年。

他开始描述颜色和光线,一只蜂鸟身上那美丽的、微微闪光的绿。

他们静静躺着,双脚指向太阳。它的威力已经消退。风一路止歇下来,日光覆在他们身上,淡薄而又泛滥:温暖的片刻行将消逝。

——暮色将至,他们必须独自面对命运。

在某些时刻,生活被不可逆转地切分为过去和未来。

“只用一个句子,索特就能揭示出一个人的全部历史,渴望与恐惧、希望与需要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人何以陷入如今的境地。”

——《纽约时报》

11. 《昨夜》

[美]詹姆斯·索特 著;张惠雯 译

理想国最好的书 和书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14)

“我记得那个下午,阴沉、静谧,我也记得当时的自己,几乎沉浸在对事物的普通感受,对生活深度的认知(我找不到别的词)中,但最重要的是,那些连绵的诗句带来的狂欢。它是一首咏叹调,参差错落,没有终止。使它与众不同的是那种语调,仿佛它是从阴影中写出的……

看似没有关联的诗句逐渐成为某个忏悔的一部分,在它神秘的中心,在八月火辣的热浪里发生了一些事,显然与性有关,但也与得克萨斯乡下空寂的街道、村路,被遗忘的朋友,手拍打在步枪肩带上的“啪嗒”声,游行队伍里软塌塌的三角旗有关。还有避孕套,被阳光晒得脱色的汽车,充斥着拼写错误的污秽菜单,仿佛一座火葬用的柴堆,他的生命就被他摆在这柴堆上。

这就是为何他看起来那么纯洁——他已给予一切。每个人说起自己的生活都撒谎,但他不对自己的生活撒谎。他把它变成一首高贵的哀歌,其间贯穿着你曾拥有的,你似乎能一直拥有但永远无法真正拥有的。”

“《昨夜》应当被划为X级,并不是说它有多么过火的情色描写,而是为了提醒毫无准备的读者,文中有着关于爱情毁灭与欺骗的残酷真相。”

——《洛杉矶时报书评》

12. 《不对称》

[美]莉萨·哈利迪 著;陈晓菲 译

理想国最好的书 和书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15)

《不对称》由三个看似相互独立的部分组成,探讨了激发并持续影响人际关系的诸多不对称:性别、年龄、权力、才华、财富、声明、地域、种族、宗教……以及正义。

第一部分名为“愚蠢”,以第三人称讲述了一位二十出头的美国助理编辑爱丽丝与比她年长四十五岁的著名作家埃兹拉·布雷泽的“爱情”故事。

第二部分名为“疯狂”,以第一人称回忆了伊拉克裔美国经济学家阿马尔的生平。他此行飞往伦敦,是为了转机去库尔德斯坦,寻找失联的哥哥,却意外地被移民官员扣留,在希思罗机场的一间拘留室里度过了2008年的最后一个周末。

第三部分是布莱泽的访谈,我们将从中领会整本书最核心的秘密,角色之间的关系也将袒露出前所未有的含义——“一场坠入兔子洞的未知之旅。翻过全书的最后一页,读者会忍不住回到开头,反复体会哈利迪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颠覆整个故事的。”(《华盛顿邮报》)

“哈利迪几乎同时写下了一部匿名的纪实小说,一部思想小说和一部关于政治参与的元小说”(《纽约时报书评》),也是一个人蒙着面纱的肖像——一个决心超越她的出身、她的特权、她的天真的人。“在她的笔下,‘不对称’不只存在于野心与成就之间、年轻女性与年长男性之间,更存在于西方与其他地区,以及国家与个人之间,由此提出了关于想象力和共情能力的局限性的问题:我们能否跨越性别、种族、国籍和权力的界限来理解彼此;一个人愿意为理解素不相识的人付出多少努力,以及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做到和做不到这一点。”(《纽约客》)

2018年,《不对称》英文版的出版被媒体形容为一场“文学事件”,风靡一时,有心的读者会发现,它的知名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metoo运动的热潮,以及知名老作家和女文青之间的八卦。然而,我们很容易便可以发现:书中人与人的关系远非简单的权力关系可以概括,而是息息相关、休戚与共;自传性也并非噱头,而是以整个现实世界与这部小说互文,从而拓宽了叙事的景深;而且,莉萨·哈利迪也志不在此——

“你在写这个吗,我们的事?”

“没有。”

“那你在写什么?”

“其他的人。”

……

无论如何,《不对称》都迫使我们成为一个更好的读者,一个更积极的观察者。

13. 《怀疑者年鉴》

[美] 伊桑·卡宁 著;张鲲 译

理想国最好的书 和书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16)

从小迈洛就意识到,自己很大程度上是父亲的翻版。这个孤独的中年人和妻儿住在同一座屋子里,却似乎执意要和所有人保持距离。在这个世界上,他完全是独自一人。他独自生活在这世上,也随时有可能独自离去。

一直以来,迈洛都能从六个方位上想象出周围世界的形貌,并确定自己在任何一个三维地形中所处的精确位置。也许这本领是他多年来独自在无路可循的森林里渐渐掌握的。

作为一个在密歇根州大森林中长大的孩子,他还从小就学会了雕刻木头:阳光下的放大镜可以凝结出一颗倒置的太阳,游走于木纹之上,青烟升起而后消失,灼出一颗小小的星星;山毛榉树桩能够雕成首尾相接的木头链条,每节链环都刻成了拧转的形状,用手指顺着任意一节链环的表面滑动,都得绕上两圈才能回到原点,而不是一圈。

其他人也知道会这样吗?对他而言,这些奇异的现象就像是某种秘密,某种只肯向他展示的力量。

在终于把木链条封进树洞的那一天,他意识到自己越过了人生中的一座里程碑:很久以来,他都想创造出一样值得藏匿的东西。

从那以后,他所做的任何事都无法与之相比——

森林里来的大学者。汉斯·博兰的得意门生。北奥克兰的伊萨克·牛顿。为拓扑学而生的天才。未经训练却才华横溢的数学家。马洛什猜想的证明者。菲尔兹奖章得主。野心勃勃的玄氏实验数学分部主任。难以相处的怪人。瓦尔登公共成瘾戒除中心的逃犯。被普林斯顿驱逐的教授。极端利己的情人。粗鲁傲慢的丈夫。厚此薄彼的父亲……所有的一切都能够追溯回去,犹如一个证明。

木头链条如此,数学证明也同样如此,都是向上天发起的微不足道的挑战,注定要失败。毁灭性的失败就像个刺客,日日夜夜都潜藏在他的窗外。

他再也无法凭借本能找出前行的方向。

14.

《神曲》

[意] 但丁·阿利格耶里 著;黄国彬 译注

理想国最好的书 和书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17)

《神曲》是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历时十余年写就的一部古典长诗,分为《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三部分。全诗以旅人但丁在黑林中迷路为起点,讲述了他在维吉尔的指引下,穿过地心,走出地狱,攀登炼狱山之顶,随贝缇丽彩层层飞越诸天,最终得睹三位一体的故事。全诗一万四千二百三十三行,每三行自成单元,隔行押韵,首尾相应,形成中外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均衡对称。

理想国此次引入的《神曲》译本,是香港知名翻译家黄国彬历时二十余年,首次以意大利文译成的三韵体《神曲》中文全译本。最大程度传达但丁原诗风貌的同时,以百科全书般的详尽注释,为读者厘清中世纪的宗教变革、神话典故乃至历史脉络。领略《神曲》奥义,有此一卷足矣。

15. 《故事便利店》

骆以军 著

理想国最好的书 和书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18)

这是一家只贩卖故事的便利店,店长是天生会说故事的小说家骆以军。在这家故事便利店,他为我们讲述40个主题故事,以及包含在动人故事之中的无穷启示:发光的房间,梦里寻梦,一件很小很美的事,白色的眼泪,关于最短暂的爱的故事,关于南方的故事,关于火车的故事……沉入湿漉的记忆迷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