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透事物本质时候就不会纠结(要想看透事物本质)

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当年靠着自己的个人走访,一字一句整理出了供研究员参考的640个方子,经过潜心研究与不断试验,终于提取出了对疟原虫有100%抑制率的青蒿素。

很多人会觉得屠呦呦这个方法太原始,效率太低。他们有更好的方法。

其实,正因为屠呦呦这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地走访,一点一滴的研究积累,才会提取出了青蒿素。

如果她搞一些“花里胡哨”的方式,会更加吸人眼球,会提高她的影响力,会让人更加好奇,会增加更多人的关注。

但是,她没有,因为她是科学家,而不是混迹资本市场的商人。

屠呦呦需要的是真正研究出解决人类疑难问题的成果,这个成果必将造福人类。

从这个角度讲,屠呦呦无疑是伟大的,她的伟大不仅仅是因她的研究成果,还有她纯正的心性。

一个内心不纯正的人,一个眼里只有名、利的人,是无法实心地研究出科学成果的。

为什么看透事物的本质需要去掉那些“花里胡哨”?

《道德经》说: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意思是:“道”因无名,而展现出它最质朴的一面,它虽然不可见,亦无显要之名,但天下没有谁能使它遵从自己。

《学经》说:

长于治玉者,必重于理也,长于治水者,必重于导也,善行者,必重于朴,知朴者,方能识质。

“朴”就是事物最为质朴本质的东西,它接近于规律。

很多人不能看透事物本质,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不想。

因为质朴意味着“价值感低”,很多人的常规操作是:

把一个质朴的东西进行包装,包装的花里胡哨的,以提高它的价值。然后从中获取名、利。

有人问:当今各种名词不断涌现,到处是花里胡哨的东西,我们怎么才能抛开这个“华丽”的外衣,探究出其本质呢?

进行类比,找出其异同点。

世间知无限,唯识异同。

怎么做到?

和光同尘。

《道德经》说: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意思是:塞堵住偏私的孔窍,关闭虚妄的门径,任何违背自然之道的都将在碰撞中失掉它原有的锐气和光芒,当我们一层层去掉它表面纷杂的荣光,才会发现它们像尘土一样,蒙蔽着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知。万物会变成最初本真的样子,这就是“玄同”。

当我们无法分辨虚华背后的本质,很可能是我们对这个事物了解不全面,这时候我们要把控好我们的心性,弱化自己的贪、执、妄,在思考与实践中去发现,找出新旧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那么,我们怎么知道是不是找到了事物的本质,事物本质有什么特征吗?

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自然之态”。

质朴者,自然之态也。

本质的东西是很自然的。

比如,

中国园林最高境界是什么?

“虽自人工宛如天开”。看不出一点人工雕琢的痕迹,像自然生长出来的一样。

中国诗歌最高境界是什么?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写出来的诗就像随口吟出一样,自然而然不露痕迹。

所以,去掉那些花里胡哨的表象,你会更能看透事物质朴的本真。

当看透事物本质时候就不会纠结(要想看透事物本质)(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