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清朝县衙(清朝时期赵州州衙的布局与设置)
河北赵县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为州,州衙在汉将耿纯的耿府故地。在清王朝统治时期,赵州晋为直隶州,除直辖赵州所有村镇外,还统辖柏乡县、隆平县、高邑县、临城县、宁晋县等五县,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孙传试出任赵州知州时,将旧衙拆除,并在原址上重新修建。兴工之前将州衙暂迁于城内西大街考棚理政。光绪二十年(1897年),重修州衙竣工,复又迁回(今县政府所在地)。
州街座北朝南,第一道门即是州衙的头道门。进头道门东侧是班房的住地,西侧是监狱。第二道门系州等大院的正门,当时称为仪门。这道门的东侧为东便门,西侧为西便门。西便门常年紧闭,只是在出斩案犯时才由此经过。仪门、东便门、西便门就是常说的六扇门。
六扇门以内,东西两侧就是房科(六房)的办事处所。这些机构及其人员称为“六扇门门里的”,六扇门门外的是“三班”。
仪门往北约三十米处的正面即为大堂,是州官审理案犯的场所。大堂靠北有一宅门,内设二堂,这是知州办理公务、审批公文的地方。宅门东西两侧各建一门,即为屏门。屏门平素不开,只是在知州因公出巡时由此经过;出巡归后,此门即关闭。
二堂以内又设一门,内为上房,此系知州的眷属内宅。在大堂以内宅门之前建有字库,大堂西侧建一宝藏库。衙内还有东西二厅,东厅为典吏即管狱员的公务地址;西厅系州判弹劾监察之处所。
大堂东侧建有库楼,二堂以西院内建有花厅。在州街大院西侧另建有一座小庭院,院内另有大堂、二堂。在二堂前面,东侧系东花厅,西侧为西花厅。这两座建筑名曰花厅,实为州衙审理案件的厅堂。大堂东侧还建有鄗城驿,马王庙。大堂以内系后宅。
赵州州衙的组织建制,系根据朝廷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大部因袭而设立的。设有吏房、户房、礼房、兵房、刑房、工房,即六房,并设有皂班、快班、壮班,即三班。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三班、六房。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办公机构:一、州知事。简称知州,系统辖一州五县的最高权力者。二、六房:吏房,主管公务人员任职情况,并主持接待上差来巡及处理公文;户房,又分为两科,户南科主管征收地亩钱粮,亦称地亩银子,即现在的农业税;户北科专管盐务事宜,并主管摊派粮、草、车、夫;礼房,主管教育事业,宾客接待及典礼司仪。兵房,又分为两科,兵南科,主管军草、外人游历,即为外国旅游人员和外来官员作护卫,兵北科,主管兵役事宜;刑房。主管刑事诉讼,罪犯的管理,刑事案件的审判,尸体勘验,处斩人犯;工房。主管工商业,劳资纠葛,实业建筑,后改称实业科,建设科。上述六房的公务人员均为六扇门门里人,其主事职务名为书记,俗称“当家的”。
三班。指皂班、快班和壮班。皂班在审理案犯时,负责传犯提审、喊堂、动刑。快班系常说的马快,负责缉拿盗匪人犯,送达传票,又分头快、二快。壮班又分头壮和二壮,负责出斩人犯时行刑,俗称刽子手或刀斧手。上述三班人等,通称衙役或皂隶,就是常说的三班衙役。这些人役均系六扇门门外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