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纪录片600字(西南联大纪录电影九零后走进北大)

光明网讯(记者李方舟)5月15日,西南联大纪录电影《九零后》点映暨北大师生交流活动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李莹厅举行。《九零后》主创团队来到现场,与北大学子分享影片创作历程。

作为纪录片《西南联大》的姊妹篇,纪录电影《九零后》从个体生命角度出发,讲述许渊冲、杨振宁、王希季等16位平均年龄在96岁的联大“九零后”学子的求学之旅。影片通过璀璨耀眼的大师群像,搭建起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办学历程与“教育救国”理念下的感人故事,体现出“刚毅坚卓”的西南联大精神。

西南联大纪录片600字(西南联大纪录电影九零后走进北大)(1)

开场致辞中,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陈刚表示,在烽火连天的岁月,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千里跋涉至昆明,“为一体,如胶结,同艰难,共欢悦”,书写了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不朽传奇。影片叙述的是中国历史中的重要篇章,也是北大历史的难忘一页。作为北大人,我们深感自豪,同时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肩负的责任和担当。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罗杰表示,西南联大的故事是北京大学的故事,西南联大的光荣也是北京大学的光荣。影片回归到初心和信仰之地,希望青年朋友从这部作品中获得启发,聚集力量,把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实现青春热血与理想价值的时代传承。

映后,北大各位师生代表与电影主创团队展开对话与交流。

《九零后》导演徐蓓谈道,为了在109分钟的时间里既满足对西南联大整体形象的呈现,又不失丰沛的细节和故事,她选择将人物推向全景,影片中所有的视点都是个体生命的叙事,这些视点构成了影片的完整结构。剪辑杨芸和摄影吴旭也分别从影片的结构细节、片段剪辑与写实纪录介绍了他们的创作思路。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吴靖表示,同学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关系,虽然社会身份不同,但是却有着共同的校园经历,这是一种很纯粹透明的情感。《九零后》巧妙地运用同学相互之间的叙事与自我回忆建构影片,虽然呈现的是个人故事,但最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相连,这非常能够拉近观影距离与时代距离。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陈宇借用海德格尔所倡导的“诗意的栖居”表示,当年西南联大的青年学子对生活的态度就有某种诗意在其中,影片在呈现这些态度时使用了大量诗意表现手法,从镜头的速率、色彩、画面角度到构图,都体现了影片的审美水准。

在场的北大学子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影片的看法。

来源: 光明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