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俳句当中最优美的句子(闲寂幽美的古典俳句)
关注 中国诗歌网,让诗歌点亮生活!
(文末有惊喜)
俳 句 是一种自16世纪起盛行于日本的古典短诗,由中国古诗的绝句体发展而来。
俳句的创作通常遵循两个规则:
一、俳句由5-7-5、三句十七音节构成,首句五音,次句七音,末句五音。
二、俳句中要有一个季语。所谓季语,是指用以表示春、夏、秋、冬及新年的季节用语。在季语中除“夏季的骤雨”、“雪”等表现气候的用语外,还有“樱花”、“蝉”等动物、植物名称。另外,如“压岁钱”、“阳春面”这样的风俗习惯也多有应用,这些“季语”通常带着对于幼年或故乡的眷恋之情。
俳句,或纤巧轻妙,富诙谐之趣味;或恬适自然,富闲寂之趣味;或繁复鲜丽,富彩绘之趣味。俳句具有含蓄之美,旨在暗示,不在言传,简短精练的诗句赋予读者丰富的联想空间。
松尾芭蕉(1644—1694)、小林一茶(1763—1827)、与谢芜村(1716—1783)并列为日本“古典俳句三大家”。
松尾芭蕉
松尾芭蕉,被誉为“俳圣”,是古典俳句的第一位大师,也是将俳句艺术推至最高峰的俳人。芭蕉之于俳句,正如杜甫之于唐诗。芭蕉的俳句,既承袭了汉诗、日本和歌的古典传统,又毫不避讳掺杂日常俗语,深得滑稽精髓,极富自由创作的精神。
芭蕉擅长捕捉日常中的绝对孤独、寂静时刻中的声香之色,如晨昏树叶被照得灼热时的香气,又如蛙跃进古池时的幽冷水声。诗人借此展示在永恒流动的时间中对自然的热烈一瞥。后世日式文学的物哀精神,对自然万物的灵敏感性,多受其影响。在其笔下,俳句的雅与俗的调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松尾芭蕉俳句选
繁花灿开——
悲哉,我居然无法
打开我的诗囊
狂风阵阵——柴门边
扫落叶
煮茶
对着牵牛花
吃早餐的人——
就是我啊
朝颜之花凋时
当付之一笑
或悲泣?
海暗了,
鸥鸟的叫声
微白
“
芭蕉俳谐特色之一,便是诉诸视觉和诉诸听觉的美完成了微妙的调和。借西洋人的词来说,就是Formal element(形式元素)和Musical element(音乐元素)的融合中有种独特的妙趣。
——芥川龙之介
”
一年又过——
手拿斗笠,
脚着草鞋
愿露水从
伏见的桃花滴下
染我衣......
牡丹花深处,
一只蜜蜂
歪歪倒倒爬出来哉
古池——
青蛙跃进:
水之音
中秋圆月:
终夜——
绕池
欲知我的俳句——
秋风中
在旅途上过几夜吧
小林一茶
小林一茶,日本江户后期著名俳句诗人,日本古典三大俳人之一。十五岁习俳句,早早赴江户谋生,曾到京都、四国等地流浪,晚年回乡定居,儿女却先于自己离世,一茶的晚年寂寥而困窘。一茶一生创作俳句两万多句,后人称其俳句风格“自嘲自笑,不是乐天,不是厌世,逸气超然”。
一茶的俳风独树一帜,效仿前人的同时又发展出独特的变奏,继承闲寂、幽玄美学的同时,又带上了诙谐的个人标记。他厌恶世俗,反抗强者,而此类激进的情感均在落笔时全然稀释,只剩下安贫乐道、甘于品尝生之苦涩的豁达,对弱小生命的无尽悲悯,以及对世事无常的喟叹。
小林一茶俳句选
孤独——
四面八方都是
紫罗兰……
看起来正在构思一首
星星的诗——
这只青蛙
傍晚的柳树
向洗濯的老婆婆
弯身致意……
蝴蝶飞舞——
我一时
忘了上路
我的花友们,
下次相逢——
不知是何春?
“
他的俳谐是人情的,他的冷笑里含着热泪,他对于强大的反抗与对于弱小的同情,都是出于一本的。一茶在日本的俳句诗人中,几乎是空前而且绝后,所以有人称他作俳句界的慧星,忽然而来,又忽然而去,望不见他的踪影了。
——周作人
”
一枝,即让
京都的天空成形——
啊,梅花
冬日
幽居三个月——如同
暮年
真不可思议啊!
像这样,活着——
在樱花树下
故乡,像带刺的
玫瑰——逾近它
愈刺你啊
此世,如
行在地狱之上
凝视繁花
松尾芭蕉首部简体俳句精选集《但愿呼我的名为旅人:松尾芭蕉俳句300》
小林一茶首部简体俳句精选集《这世界如露水般短暂:小林一茶俳句300》
陈黎/ 张芬龄 译
雅众文化策划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年3月出版
精装32开本,瑞典轻型纸印刷,纸张柔和不刺眼,便于翻阅、随身携带。
转发赠书
想获得这套日本俳句双璧诗选
就按以下方式参与我们的转发抽奖活动吧
转发本文到朋友圈
写上几句推荐语
截图发送至后台
我们将在本周日抽取 4位朋友
各送出松尾芭蕉或小林一茶诗集1本
(届时将私信中奖读者,请注意查收消息)
本文经雅众文化授权发布
往期你可能错过...
春风盈袖,桃李正酣 | 9首醉美春分诗词
12款诗词中的雨,你更倾心哪一种?
纪念丨“诗魔”洛夫最经典的十首诗
熟读俳句300首,人人会写三行诗
▽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购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