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物前世今生第7期(史说三国一八七)
张温出使蜀国,对蜀汉政治赞不绝口,加之回国之后声名又更加显盛,百姓都为他的德行才能所迷惑,惹得孙权非常不满,担心他最终不能为自己所用,就考虑用什么方式来中伤他,正碰上发生暨艳事件,于是借此机会找张温的岔子。
暨艳(?—224年),字子休,吴郡人。
暨艳经张温引荐,出任选曹郎,尚书,负责选拔、考核官吏。
此时三国局势基本稳定,东吴与蜀国结成同盟,联合对抗曹魏,虽不时爆发战争,但谁也奈何不了谁。
东吴的外患暂时消除,内忧却在加剧。
魏国统一了北方,恢复稳定,“北士南流”的局面消除,东吴外来的人才基础也基本停止,国家政权逐步被本地豪门士族把持,放眼望去,朝堂上下多半都是豪门子弟。
这些人中,有陆逊、朱然等能臣,更多的则是沾了祖辈的光,依靠门阀势力的滥竽充数之辈。
暨艳个性耿直刚正,喜欢议论朝政,弹劾朝廷百官,当然看不得那些无能的豪门子弟,于是希望改革郎署,对五官、左右三署郎官,审查尤其严厉。
在他的严格要求下,这些官员几乎都被降职,甚至被降数级,能够保住原来官位的,十个人中也没有一个。
那些为官贪婪鄙下,没有志向和节操的人,都被他发落成为军吏,安插在军队的各营各府。
军吏为下层小官,常与士大夫对称。
把这些人贬为军吏,等于把他们从士大夫阶层开除了,就算这些人本人没有怨言,其家族也绝不会同意的。
而暨艳也不是个完人,他也有缺点,就是喜欢经常揭发别人的隐私,夸大张扬,以证明自己处罚得当。
同郡人陆逊、陆瑁都写信劝过暨艳,说:“圣贤的人赞扬善行,而体谅别人的愚昧。忘记别人的过错,而记住人家的功劳,以形成美好的风化。如今大王的伟业刚刚开始,将要统一全国,现在正是如同汉高祖不求全责备,广泛招揽人才的时代。如果一定要在善恶好坏之间划出一条清楚的界限,重视像过去许劭所作的人物口评,固然可以改变风俗,申明教化,然而在目前恐怕很难推行。应该远学孔子的泛爱亲仁,近效郭泰的宽厚容人,这才有益于正道常理。”
朱据也对暨艳说:“天下尚未平定,如果只举荐那些完全清白的人,而容不得一丝缺点,恰恰破坏了劝导作用。如果一下子都被免职,恐怕会带来祸患。”
但暨艳不听,一意孤行,搞得怨声载道。
于是这些人联合起来,争相告发暨艳和他的副手选曹郎徐彪,诬陷他们专凭私人感情任用官吏,办事不公。
此事发展到最后,豪门群情汹汹,闹到了孙权那里。
孙权以政治家的眼光,从大局出发,为了维护统治的稳定,不敢过于得罪豪强,不但没有帮暨艳说话,反而将暨艳和徐彪治罪,迫使二人自杀,算是给了豪门一个交代,平息了这场政治危机。
张温向来与暨艳、徐彪意见相合,常有书信来往,互相问候,孙权以此为由,加之张温又推荐了暨艳担任选曹郎,就判张温也有罪,将他软禁在有关官署。
孙权下令说:“过去下令征召张温,留下官位虚心等待他来,来后让他位居高官,超过一般旧臣,哪里料到他竟如此凶坏,专生图谋不轨之心。过去暨艳父兄,依附凶恶叛逆者,我没有成见讳忌,反而提拔任用他们,想观察暨艳表现怎样。细察他的内心,真实面目果然暴露。而张温与他结为生死之交,暨艳的所作所为,都是以张温马首是瞻,两人互为表里,成为腹背,只要不是张温的党羽,很快就会受到他们的吹毛求疵,让他们定些虚妄的罪名而受到指责。先前委任张温督察三郡,指挥那里的官吏和残余兵卒,当时担心有战事发生,想让他迅速归返,故此授予他瞈戟,奖赏他威权。他到豫章后,上表请求讨伐一贯扰乱的贼人,寡人相信而接受他的建议,特地拨给他绕帐兵、帐下兵、解烦兵五千。后来听说曹丕亲自出军淮河、泗水一带,故此我预先下令张温有紧急情况就随时出兵,而张温却将全部将领集中起来,部署在深山中,受命后却不赶赴战场。幸亏曹丕自己退兵,否则,其后果不堪设想。还有殷礼,本来因为他善于占卦卜筮而征召他来,而张温先后请求要带他到蜀国,在他国大肆吹捧宣扬他,为他夸海口说大话。殷礼回来后,本当回到他的本职,而张温让他主持尚书户曹郎的工作。如此工作安排,全是张温个人的主意。张温还对贾原说,要推荐贾原当御史,又告诉蒋康,说一定用他替代贾原,专门擅自用国家的恩典夸耀卖好,为自己形成势力,察量他的险恶用心,真是无所不作。我不忍心让他抛尸街头,现在将他打发回老家,给他一个低级的小官做。呜呼张温,免你死罪,算是你的幸运。”
当时无人敢为张温说话,只有骆统认为判张温有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完全是小人谗言毁誉、君王缺乏明察的结果。
他认为暨艳被录用,主要责任不在张温,就算推荐有误,张温也不是第一个推荐暨艳的人。
至于说张温与暨艳朋党为奸,无凭无据,仅以举才不当推定,实在说不过去。
关于贻误军令,骆统也进行客观解释,认为张温一直奉公执行命令,军马没有减少,战场上没有退却,军期也没有延误,完全尽心为国,忠君效力,又何罪之有?
对于孙权指责张温出使蜀国,言行失当,有辱本国,骆统认为,为国出使,盛赞他国的美好,只要自己没有屈节,就不能说是有辱本国,而是正常的使节之行,蜀国不是也派邓芝回访嘛,这完全是国与国之间友好的往来。
而邓芝的回访,实际上是诸葛亮派邓芝送张温回国,是对吴国的尊重,不是张温的私交行为。
此外,对于其它的罪名,骆统也一一抗辩。
为使孙权纳谏,表明自己的无私和刚正,骆统最后表态说:“我和张温已多年没有联系。张温既不是我新近的朋友,也不是我对张温有什么特别的感情,只不过是共事的同僚,都是君王的臣子。如果君王能细加辨析、核实,什么嫌疑都能解开。今天我为张温陈情抗辩,我也并不对自己抱有多大的指望。张温已受坐获罪,独行在前,我也甘愿受耻,罢官革职在后。”
孙权最终还是没有采纳骆统的意见。
张温的两个弟弟张祗和张白,也很有才干名望,同张温一起被废黜,甚至他的三个姐妹也受到牵连,被迫改嫁。
六年后,张温因病去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