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无人驾驶电动自行车(一英里推智能微电折叠车)

当城市不断发展变化,道路不断延展,车越来越多,公共交通越来越拥挤,我们的出行需求不断变化,人与城市与出行的关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究竟需要一款什么样的产品,才能够解决我们在出行上层出不穷、因人而异的新问题?于林选择用两年的时间造一辆车,用产品来回应城市中人与出行的问题。

“我们用全新的思维和服务去思考‘人 出行 城市’的关系,并致力于打造一种新的城市移动方式。”于林希望团队能够从自己的切身体验出发,跳出传统行业思维模式,拒绝抄袭,做一款原创且足够专业的产品。对此,这个年轻的团队信心满满。

让于林及其团队感到充满挑战而又乐此不疲的,正是他们历经两年时间自主设计及研发的一款全新智能微电折叠车——光环。作为一家专注于城市移动出行的创新型公司,于林将公司命名为“一英里”,公司的首款产品就是一款为解决城市出行“最后一英里”而生的产品。

特斯拉无人驾驶电动自行车(一英里推智能微电折叠车)(1)

一见钟情 日久生情

于林,17岁的时候去英国读书,在读硕士时是数学专业,回国后在投行工作,典型处女座,并不是设计出身。“我们之前都犯了一个错误,工具是帮助人的,而不是让人去适应它的。作为出行工具,必须是车的设计来迎合用户的需求,而不是让用户花费精力去学习。”带着这样的理念,于林来到上海,拜访了很多设计师。他们都觉得这个想法不错,可和于林一样激动的,一直没遇到。

“基本上可以说我带着我对于产品的需求和渴望找遍了大部分设计师,基本上他们都没有什么感觉,我并不希望我的梦想仅仅被当做是一种任务或项目,直到我遇到了我现在的合伙人——谢春雷,他是我见过唯一一个不仅仅在设计领域获得了多项IF、红点大奖,同样还曾经在自行车、电动车领域深耕过,当天基本我们聊了一天,中午因为想继续聊,我们一起在办公室里吃了午饭。我们边吃、边说笑、边聊着自己对城市交通的想法。我还记得很清楚,我们当时吃的是番茄炒蛋饭,也就是这餐饭让我们一见钟情。”

于林的另一位合伙人是他在英国读硕士时的同学,金融专业,回国后不但做过销售,还在国企有担当。“创业最初想找一个靠谱又互补的合伙人时,我脑海里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出现的人就是他。”这两个内心不安分、希望有所为的80后分别放弃了投行和国企的优厚稳定收入,再次集合,开始创业之旅。

特斯拉无人驾驶电动自行车(一英里推智能微电折叠车)(2)

做原创,是对自己的尊重

“在这两年的创业时间里,我有一个很深的感触,就是基本上每天都在绝望和喜悦中徘徊。我真没想到坚持原创有那么难,我们在设计这款全新的产品,同时把无数的问题装进脑子里,每天每时每刻都在想怎么靠自己和团队去解决。但是,这也正是我喜悦的来源,我们用一种全新的思路结合工艺和设计,解决了那些被轻言放弃的难题。”

因为是原创,所有的设计结构都没有被市场和用户系统性的验证过,甚至都没办法去找成熟的方案和配件。“光环整车有200多个零件,我们采用了很多从没有过的工艺,除了轮胎,碟刹和转把,其他零件都是自主开模的。”一英里团队研发产品的两年,一直很低调,持续申请专利,不仅是员工,就连厂商、合作伙伴,都愿意帮助他们保密。

特斯拉无人驾驶电动自行车(一英里推智能微电折叠车)(3)

用户到底要什么?

不久之前,一份来自《大西洋月刊》和高盛全球投资研究所的2015 年《中国消费者新消费阶层崛起》报告显示了这样一个现象:中国城市中产消费者的人数已经过亿,约有1.46 亿,他们的人均年收入在11733 美元。对于这一亿中产消费者,以及另外2.36 亿的城市大众消费者来说,置办基本品已经不是他们消费的唯一目的了。

中国消费者对于品质的追求意识正在苏醒,品质在这里不仅仅代表品质保障,还有更多的含义:消费者心中的审美意识需要通过产品触发。没有设计只满足需求的工具面对消费升级的时代已经不足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了,更美、更漂亮、更独特、更有设计感的高颜值产品,才是用户需要的,也是一英里追求的。

除了漂亮,骑行体验更不能少。日常出行的距离一般在5——10公里左右,避震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好的骑行体验,不应该让用户忍耐或习惯路途中的颠簸和不适,而应该让骑行变成享受的过程:不论路况如何,用户都可以像坐在“椅子”上一般自然。这正是一英里在设计这款小轮径的产品时,设计避震系统的出发点。

安全是一英里团队最重视的特性,在欧洲标准中日行灯已经是汽车的标配,它的作用不是照明,而是示警,对于明度有严格要求。如果使用普通的照明灯珠作为日行灯,向上的光线会有一部份折射入行人的眼睛,从而导致安全隐患。真正的安全,是对使用光环的骑行者和其他道路上的行人、车辆都更负责。照明的作用不容忽视,灯光为你带来充满氛围和守护安全的照明,甚至是你个人风格的体现,这是一英里保护用户安全的理念。

光环的智能概念,采用手机app 云端 车同步连接的smart halo系统,整车不仅可以做到详细数据展示、路线记录、实时监测定位、导航地图、电池提醒等功能,同时自动进行检测车辆健康,并发送推送信息,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可以了解车辆状况。虽然有智能防盗,但是于林认为最好的防盗方式并不是GPS。即使定位非常精准,报警也十分及时,于林依然认为在车上加入GPS防盗,其实是对防盗的一种妥协,所以更好的防盗应是随身携带。

便携,对折叠的要求非常严苛。折叠本身是一种让人能够自由发挥想象空间的方式,但是只有当这种想象的空间被约束时,才会激发出更大的创造力。

从一开始,于林在设计光环的折叠机构时就提出了三个要求:折叠的用户体验一定要极致,越简单越好;产品必须能够整体一步折叠;外观一定要简洁纯粹。在于林看来,最好的折叠必须足够简单,不仅仅是折叠机构本身的简洁,而且在用户第一次使用时,就不应该存在任何学习门槛。为了实现足够简单的折叠机构,一英里在工艺端做出了很多突破。

“我们不是在传统折叠扣的基础上重新设计,而是自主研发了一款全新折叠扣。从内部结构到操作方式,它都与传统折叠扣完全不同。正是这种不一样,实现了任何人都能够轻松操作的简洁体验。”

原创设计一个产品,最难的是平衡。要平衡整部车的折叠,强度,便携性,舒适型,安全性,设计感,重量等多种因素。将其中任何一个功能做到极致不难,但希望把所有的功能都做好最好的时候,就需要很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于林和一英里团队低调造车两年多,只有一个简单的愿望:做一个专业的产品,给用户最好的体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