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描写方法和角度(记叙文要有清晰的脉络)

明线和暗线是记叙文常用的表现方法明线就是很明了的线索,暗线就是需要分析之后得出的线索简单地说,明线是文章直接的线索,暗线是隐藏的线索明线是在表面用来穿针引线的线索,就像《祝福》里的“门槛”,《雷雨》中的“雷雨”暗线虽然没有在文章里明显出现过,却是整个文章的主线,暗线虽然没有多次提过,但是一般都很重要,是作者写文章的精华所在,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记叙文描写方法和角度?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记叙文描写方法和角度(记叙文要有清晰的脉络)

记叙文描写方法和角度

(一)暗线的特点

明线和暗线是记叙文常用的表现方法。明线就是很明了的线索,暗线就是需要分析之后得出的线索。简单地说,明线是文章直接的线索,暗线是隐藏的线索。明线是在表面用来穿针引线的线索,就像《祝福》里的“门槛”,《雷雨》中的“雷雨”。暗线虽然没有在文章里明显出现过,却是整个文章的主线,暗线虽然没有多次提过,但是一般都很重要,是作者写文章的精华所在。

(二)暗线的设定

清代文学家章学诚说:“文成而法立,未尝有定格也。”尽管如此,但谋篇布局还是有一定技巧和方法的。比如,在写记叙文时,同学们要有意识地运用倒叙、插叙,或铺垫抑扬、误会巧合、照应烘托、联想想象、设假成真、虚实相生等方法,变换叙述的人称,设定暗线。如,《我是电话》一文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让“我”成为电话,倾听或倾吐人间亲情,从而使文章摇曳多姿,平生波澜。

暗线作为要从文章中分析得来的贯穿文章始末的线索,需要安排得不明显。中国古代小说在情节设置上讲究“草蛇灰线,千里延伏”,其实也就是讲究伏笔铺垫的意思。成功的伏笔和铺垫往往能够使读者豁然开朗、击节叫好。伏笔铺垫要和后文的线索存在合理的逻辑联系,作为伏笔出现的事物应当是故事中指导情节发展的关键事物。铺垫和伏笔往往是在不动声色之间设置的,不能过多使用笔墨,往往一笔带过,否则过于醒目就会在读者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无法再通过与后文的呼应激发出读者“恍然大悟”的阅读快感。

暗线的运用能体现构思的独创性。如鲁迅先生的《药》,采用了明线和暗线交织的结构方式,明线揭示了“群众的愚昧”,暗线表现了“革命者的悲哀”,表达了“要使革命成功,必须首先唤醒大众”的主旨。这是一篇构思新巧的经典之作,无论题材的选择、主题的形成,还是情节的设计、结构的安排,都匠心独运,不落窠臼。

(三)举例及点评

名作欣赏

朱湘

拿起本书来,先不必研究它的内容,只是它的外形,就已经很够我们赏鉴了。

那眼睛看来最舒服的黄色毛边纸,单是纸色已经在我们的心目中引起一种幻觉,令我们以为这书是一个逃逸了时间之摧残的遗民。他所以能幸免而来与我们相见的这段历史的本身,就已经是一本书,值得我们的思索、感叹,更不须提起它的内含的真或美了。

还有那一个个正方的形状,美丽的单字,每个字的构成,都是一首诗;每个字的沿革,都是一部历史。飙是三条狗的风:在秋高草枯的旷野上,天上是一片青,地上是一片赭,猎犬风一般快地驰过,嗅着受伤之兽在草中滴下的血腥,顺了方向追去,听到枯草飒索的响,有如秋风卷过去一般。昏是婚的古字:在太阳下了山,对面不见人的时候,有一群人骑着马,擎着红光闪闪的火把,悄悄向一个人家走近。等着到了竹篱柴门之旁的时候,在狗吠声中,趁着门还未闭,一声喊齐拥而入,让新郎从打麦场上挟起惊呼的新娘打马而回。同来的人则抵挡着新娘的父兄,作个不打不成交的亲家。

如果在你面前的是一本旧书,则开章第一篇你便将看见许多朱色的印章,有的是雅号,有的是姓名。在这些姓名别号之中,你说不定可以发现古代的收藏家或是名倾一世的文人,那时候你便可以让幻想驰骋于这朱红的方场之中,构成许多缥缈的空中楼阁来。还有那些朱圈,有的圈得豪放,有的圈得森严,你可以就它们的姿态,以及它们的位置,悬想出读这本书的人是一个少年,还是老人;是一个放荡不羁的才子,还是老成持重的儒者。你也能借此揣摩出这主人公的命运:他的书何以流散到了人间?是子孙不肖,将他舍弃了?是遭兵逃反,被一班庸奴偷窃出了他的藏书楼?还是运气不好,家道中衰,自己将它售卖了,来填偿债务,或是支持家庭?书的旧主人是这样。我呢?我这书的今主人呢?他当时对着雕花的端砚,拿起新发的朱笔,在清淡的炉香气息中,圈点这本他心爱的书,那时候,他是决想不到这本书的未来命运。他自己的未来命运,是个怎样结局的;正如这现在读着这本书的我,不能知道我未来的命运将要如何一般。

更进一层,让我们来想象那作书人的命运:他的悲哀,他的失望,无一不自然地流露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让我们读的时候,时而跟着他啼,时而为他扼腕叹息。要是,不幸上再加上不幸,遇到秦始皇或是董卓,将他一生心血呕成的文章,一把火烧为乌有;或是像《红楼梦》《水浒》一般命运,被浅见者标作禁书,那更是多么可惜的事情呵!

只说书这件东西,它是再与世无争也没有的了,也都要受这种厄运的摧残。至于白鹤一般兀傲的文士,他们的遭忌更是不言而喻了。试想含意未伸的文人,他们在不得意时,有的采樵,有的放牛,不仅无异于庸人,并且备受家人或主子的轻蔑与凌辱,然而他们天生的性格倔强,世俗越对他白眼,他却越有精神。他们有的把柴挑在背后,拿书在手里读;有的骑在牛背上,将书挂在牛角上读;有的在蚊声如雷的夏夜,囊了萤照着书读;有的在寒风冻指的冬夜,拿了书映着雪读。然而时光是不等人的,等到他们学问已成的时候,眼光是早已花了,头发是早已白了,只是在他们的头额上新添加了一些深而长的皱纹。

咳!不如趁着眼睛还清朗,鬓发尚未成霜,多读一读人生这本书罢!

佳作品读

周六上午,妈妈带我到医院去接种疫苗。

一路上,心一直被揪得紧紧的。是打一针还是打两针?是打胳膊还是打屁股?会不会很疼啊?

在医院门口碰到了同学林伟博,他含着眼泪对我说:“有一点点疼。”我的心被揪得更紧了,慢慢向楼上走去。要不是被妈妈拉着,我真想逃走啊!

到了三楼看到常奕林和常昕林,她们笑着对我说:“已经打好了。一点也不疼!”看看她们,我苦笑着,不知该跟她们说什么。

妈妈向问诊台走去,我的心被提到了嗓子眼。医生看了看我的接种本说:“水都都小朋友该接种的疫苗已经打完了,今天不用打了。”耶!我高兴地跳了起来。

回家的路上,我唱着歌。心想:今天的运气太好了!

——节选自雨点《接种疫苗》

点评

《书》全文以“书”为线索,展开叙述、描写和议论、抒情。通过鉴赏书的外观,思索书的历史。欣赏文字的美丽,领略文字的历史、文字的文化内涵。从而表达对文人命运的悲悯和思考,发出学会读人生这本“书”的感喟。全文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第一段用“先不必……只是……”引出1、2两段,鉴赏书的外形,思索书的历史;第4段用“还有”引出另一层,欣赏文字的美丽、文字的历史、文字的文化内涵;第4段则由旧书去追溯藏书人的命运,又由藏书人命运结局的难以揣测进而反思自我未来命运的不可期待;第5段用“更进一层”再递进一笔,想象作书人的多舛命运;第6段则推而广之,由书的厄运而及文士,即读书人的命运的凄凉,透露出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对人生际遇的深刻思考。第7段承上文对文人命运的思考,发出“学会读人生这本书”的感喟。作者通过对书的情感变化,诉说对书的情感。

《接种疫苗》大致可以概括为:去医院的路上,在医院的门口,在医院的三楼,在医院的诊室。这段里又有一个技法,每一步都以“心”为主线。这一个技法,称之为“枪扎一条线,珍珠串项链”。它是文章的观点、主题,是统帅与灵魂。主题、观点一经确立,它就成了全文的中心或是主线,全篇文章的字、词、句、段都要为它服务。作者要调动一切手段——修辞的手段、顺序的安排、素材的运用、主次的布局等,来表现它、突出它、强化它。在本文中,有一条暗线,就是在打针过程中心里的反应、变化。本文的身子是四个段落:路上、门口、三楼、诊室,里面暗含一条暗线。就是去医院的路上,自己的心被揪得紧紧的;在医院的门口,自己的心被揪得更紧了;在医院的三楼,自己的心情是不知如何是好;在医院的诊室里,自己高兴起来。心情,在此刻变成了一条暗线。这样就把整篇作文的主题,更鲜明地突出和强化了出来。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文章的明线一般是故事发展的情节。即这篇文章说的是什么背景下,谁做什么事情了,或者是以谁为主人公,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暗线则有很多种类:可以是人物的心理变化,可以是在某个时代下社会思想意识的变更,还可以是贯穿始终的关系,或者暗中歌颂什么、反对什么,等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