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总在身边好人越来越多(让好人成为老百姓身边鲜活的价值观)

引 言:2012年以来,随着煤炭价格的回落,陕西省榆林市的民间借贷危机随之显现,榆林的民间信用体系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加强道德建设、重构信用体系,树立鲜明价值导向,建设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道德高地,是摆在宣传思想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正当大家剪不断理还乱的时候,一篇媒体报道榆阳区古塔镇黄家圪崂村委会主任张文堂二十多年诚实守信、一心为人,致富不忘乡亲的新闻,让大家都不约而同的将希望的目光投向了一个群体——榆林好人,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温暖总在身边好人越来越多?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温暖总在身边好人越来越多(让好人成为老百姓身边鲜活的价值观)

温暖总在身边好人越来越多

引 言:

2012年以来,随着煤炭价格的回落,陕西省榆林市的民间借贷危机随之显现,榆林的民间信用体系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加强道德建设、重构信用体系,树立鲜明价值导向,建设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道德高地,是摆在宣传思想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正当大家剪不断理还乱的时候,一篇媒体报道榆阳区古塔镇黄家圪崂村委会主任张文堂二十多年诚实守信、一心为人,致富不忘乡亲的新闻,让大家都不约而同的将希望的目光投向了一个群体——榆林好人。

寻找好人——寻找鲜活价值观

榆林人骨子里热情好客、厚道直爽而有担当,形成了富有传统的良好风气。从延安革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后,榆林涌现出一大批典型的模范人物和模范事迹。从“三边义人”白文焕,到70年代农业典型高西沟、榆阳区女子民兵治沙连,再到80年代同时获得陕西省委和山西省委表彰的黄河船夫任凤祥以及牛玉琴、石光银等一批劳动模范,都成为增加榆林正能量的重要元素。

起初,当看到建设新农村八年规划须投资4亿元时,几乎所有的村民们都曾有过怀疑:张文堂难道真舍得把苦心经营挣来的这么多钱往山圪崂里扔?不少人追问张文堂:“你这样做究竟为了甚?”张文堂这样说到:“没有钱时追求钱,有了钱时就应追求责任。如果没有党和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没有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就没有我和文昌集团的今天,所以,我们富起来后,就应回报社会,带动更多的人富裕,只有大家都富了,才富得踏实。”

如今,在榆阳区古塔镇黄家圪崂村的山沟沟里,一排排漂亮的楼板房依山而建,79岁的黄兴老汉乐呵呵地和几个老弟兄坐在里面拉家常:“前几年儿女们常劝我到城里去住,现在啊,咱们条件也好了,是他们一天往回来跑了。”以前的黄家圪崂村是穷得出了名,而如今的黄家圪崂村早已在企业家张文堂的带动下,由“穷圪崂”变成了“富圪崂”——不仅村里的水、电、林、田、路等基础设施都发生了巨变,而且有半数村民住上了别墅,人均年纯收入突破了1万元。

“回报社会,不在于钱多钱少。”张文堂的这句话代表了多数榆林企业家的想法。虽然越来越多的榆林人依靠国家的好政策富了起来,但他们却从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他们敢于承诺,乐于奉献,扶贫帮困的义举中到处可见他们的身影。他们中不少人曾被人指为“作秀”、“装样子”,但这些爱心企业家们却用自己坚持不懈的实际行动有力地回击了这种说法。

“我挣钱并不是为了我自己花,社会需要这些钱。”在谈到为什么把那么多钱用于扶贫帮困和爱心老年公寓等公益事业时,“高刘现象”中的府谷县民营企业家刘彪的话质朴而有力。许多民营企业家致富不忘本、勇于担当,集体转身做公益成为创业致富、回馈社会的新标杆。

为了将这些常年隐匿于民间、一直默默无闻的榆林好人为更多的人所熟知,成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作用,在市级主要媒体开设“感动榆林和好人榆林”、“身边好人”、“百姓故事”、“身边的雷锋”等专栏,通过记者下基层寻找、有关部门推荐、群众推荐、设立好人好事热线等多种方式,长期刊播榆林好人的事迹和凡人善举,旗帜鲜明的弘扬道德正能量。三十五年致力于聋哑儿童教育的“中国式莎莉文”杨钝,用爱心打开聋哑儿智慧天窗的马小琴,五年坚持不断、累计送出700万份爱心早餐的“爱心香粥发起人”贺军,做了三十多年船工、从激流滚滚的黄河大浪里救出83人的“黄河最美船工”任凤祥,被誉为“父亲的眼睛,母亲的双手”、十几年坚持照顾病患父母的段红艳,“十五年独居荒山,一个人植绿一座山”的齐军祥等越来越多的好人好事被挖掘出来,出现在“榆林好人”的名单中。

宣传好人——宣传鲜活价值观

“弹起我的三弦定起个音,众位明公仔细听。咱们榆林好人多,好人好事在身边,黄河船工任凤祥,浪里救起八十人……”2013年8月26日下午,榆林市凌霄广场东侧的台阶上人山人海,有近3000人聚集在此地全神贯注地听“陕北说书”。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专业团队表演的说书以“用道德正能量托起中国梦,做文明有礼的榆林人”为主题,而表演的团队,是由陕北著名说书人白云飞等6人组成的“白云飞公民道德建设志愿服务宣传队”。演出现场,家住东沙的张大爷说自己是和老伴一起来的,平时在家都是通过收音机听陕北说书,今天能在现场听,真的很感谢市委宣传部和文明办。50岁的郭女士也表示,虽然平时听陕北说书并不多,但心里还是挺喜欢这种传统艺术。

这样的情景背后,是榆林市不断创新宣传形式,主动放下身段,将曲高和寡的道德教育变成了老百姓想听、爱听的大众化语言。在广场、社区开展百场“好人榆林大舞台”、“做文明有礼的榆林人”专题文艺演出和陕北说书活动,组织市级主要媒体开设“身边的感动”、“家风家教大家谈”等专题专栏,在全市组织的各类大型文艺活动中,都特别邀请榆林好人代表参加,并且安排有赞美榆林好人的文艺节目。

在榆林十二县区的各大广场集中摆放道德模范、榆林好人事迹宣传展板,弘扬社会正能量。以榆林好人的感人故事为原型,制作榆林好人事迹短片、公益广告视频,拍摄成微电影,利用城市广场电子屏、公交车出租车车载电视、大美榆林实景演出等平台广泛宣传。在2014年7月正式上线的“文明榆林”微信平台,开设了“榆林好人”、“好人365”、“图说我们的价值观”等版块,短短几个月,粉丝关注人数达83129人,一跃成为榆林最大的微信平台之一。

“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人的一生要学会吃两种东西,一是吃苦,二是吃亏。”2014年11月7日举办的“榆林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暨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现场交流互动活动”第二场中,“爱心香粥”发起人贺军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时如是说。活动现场,大家还推选出感悟谈的好的观众,分别为他们送出了由当地书法家为本次系列活动书写的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书法作品。而这,只是榆林市组织的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走进机关、走进学校、走进企业、走进社区活动的一部分。

评选好人——树立鲜活价值观

在充分学习借鉴全国多地好人评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周密的调研论证,榆林市决定在全市深入开展好人评选活动,但是评选的资金从哪里来呢?榆林市民营企业家方光玉闻讯后,主动提出每年出资100万元、10年累计出资1000万元,设立榆林市公民道德建设基金,用于榆林好人评选表彰、道德模范慰问帮扶等活动,对包括美德少年、美德教师、诚信商户、最美医生、好儿媳、十星级文明户等各类榆林好人进行奖励。而随后开展的好人评选工作,也受到了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的持续关注。

层层推荐。由市委宣传部牵头,成立八家部门组成的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市文明办,落实专人负责榆林好人评选工作。印发“榆林好人”评选表彰活动通知,在市级主要媒体发出公告,发动全市采取自下而上的方法推荐,先由基层开展社区、乡镇、县区、行业好人评选活动,再向市上推荐。例如,榆阳区青山路办事处开展一月一评“青山好人”,子洲、府谷、靖边、神木等县区和窗口行业都在本县区、本系统开展好人评选活动。2013年,各级共推荐美德少年、美德教师、最美医生等13类首届“榆林好人”候选人331名。在2014年的第五届榆林市道德模范和第二届榆林好人评选活动中,全社会共推荐报送道德模范候选人90名,各类“榆林好人”候选人532名。

严格把关。在基层推荐、县区文明办初审、征求汇总组委会各成员单位意见的基础上,榆林市专门设计研发“榆林好人”网络投票系统,通过报纸、网络、短信、QQ群等形式,发动广大干部群众登录榆林新闻网等网站为“榆林好人”候选人进行投票。为防止恶意刷票等行为,规定每个IP一天限投一次。先后召开三次各界代表评审会议进行评审,最终结果经组委会审核评定后在市级主要媒体公示。首届“榆林好人”投票评选历时近5个月,网络评选点击量达323万次。2014年,在开展网络投票的同时,组委会又设计开发了微信投票系统,投票期间全市网络投票点击量达到400余万次。

表彰奖励。首届“榆林好人”评选结果出来后,榆林市委、市政府召开表彰大会,市上领导出席,各界代表参加,对评选出的美德教师、最美医生、文明卫士、最美警察、十星级文明户等进行公开命名表彰,从公民道德建设基金中拿出100万元予以奖励。表彰大会结束后,许多参会代表还不愿离去,纷纷与“榆林好人”合影留念。一位参会的机关干部说:“自己参加了好多会,这是一次最感动人心的会议!”第五届榆林市道德模范和第二届榆林好人评选出来后,针对往届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评选表彰活动场内积极热烈、场外反响冷淡、媒体集中报道、随后销声匿迹的问题,榆林市将表彰活动与正在开展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暨榆林市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交流互动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走进各个县区,所到之处,广大人民群众反响热烈,好评如潮。

积极帮扶。榆林市专门设计研发榆林好人管理系统,在这个系统里,每一个市级以上道德模范和好人的资料(包括获奖情况、家庭经济状况、困难原因等个人信息)全部收纳其中。先后多次召开关心关爱道德模范座谈会,每年拿出专门资金对生活困难的各类好人进行慰问。组织志愿者、企事业单位、爱心人士通过资助捐助、结对帮扶等,及时对生活困难的好人提供关爱救助。开展道德储蓄,首批印制15万份公民、食品行业、未成年人道德储蓄卡,把个人善行义举存入“公民道德储蓄银行”,作为评优树模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证明。目前,榆林市正在积极调研论证,计划近期出台《榆林市关爱帮扶道德模范实施办法》,启动道德信贷工程,切实帮助需要帮助的好人,让有道德和讲诚信的人经济上能优先发展。

培育好人——培育鲜活价值观

“就榆林这种破地方,还学人家北京了?”说这话的人指的是榆林市2013年招募的200名学雷锋志愿服务性质的城市公共文明引导员,他们穿的衣服、拿的工具和北京市的文明引导员一模一样。上岗的时候,市文明办专门请来了北京十大金牌文明引导员沈崇艳为大家进行培训。当他们最初出现在榆林城区街头的时候,许多人不理解:乘客不听指挥,不按顺序排队;公交司机不听指挥,不按位置停车;有的引导员甚至还因为阻止不文明行为受到谩骂、殴打。但是这些公共引导员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总是面带微笑,服务于过往的每位市民和每位宾客。渐渐地,他们受到了许多群众发自内心的接受和认可。目前,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300多个,志愿服务团队1000多支,志愿者16.75万人,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80多个,品牌志愿服务团队20多支。

制度先行。扎实开展“修四德、行六礼,做文明有礼的榆林人”和“学习雷锋、日行一善,争做榆林好人”全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市设立4个精神文明建设专题日:将每年的8月19日(8•19讲话纪念)、12月23日(中办正式印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纪念)确定为市文明委专题会议日,定期召开全市各级文明委主要领导参与的精神文明建设部署和通报会议;将每年的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9月20日(公民道德宣传日)确定为精神文明建设主题活动日,定期组织开展诚信榆林建设(“诚信红黑榜”)、志愿服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新闻发布会。

资源整合。榆林市将全市已有的志愿服务组织进行整合,在全省率先成立志愿者服务总会,在市文明办设立志愿服务科和总会秘书处办公室,专门管理协调和指导全市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出台《榆林市关于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和《榆林市志愿服务工作测评体系》,在全市所有社区建立志愿服务工作站,配置相应设备和工作人员,常年坚持开展以社区“邻里守望”为重点的“邻里相伴”、“邻里相携”、“邻里相帮”、“邻里相扶”、“邻里相助”、“邻里相悦”、“邻里相安”社区“七关爱”志愿服务活动。推出“帮困难群体购买货物”、“帮残疾人家庭打扫卫生”、“和独居老人亲情陪伴”、“陪留守儿童逛公园”等一大批“接地气”的志愿服务项目。试点开展将志愿服务工作列为党委、政府机关部门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

活动设计。每年根据全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年度工作安排》,围绕志愿服务对象实际需求,确立每月一主题的志愿服务大项目,内容涉及文化教育、环境保护、医疗卫生、扶老助残、慈善救助等各领域,实现全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的目标。每年结合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召开推进会,及时解决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志愿服务有序健康发展。各级各类基层志愿服务组织,按照每月志愿服务主题,结合自身特点确立本月的志愿服务项目,分配到本组织所管理的志愿服务团队。各志愿服务队再组织志愿者分赴社区、街道、广场、公园、公交站点、服务大厅、机场、车站、军人疗养院、聋哑学校、儿童福利院等志愿服务基地,开展文明交通劝导、爱老敬老、扶贫帮困、法律、科技、禁毒、未成年人保护、信息安全、健康咨询、心理咨询等便民志愿服务活动。

争当好人——践行鲜活价值观

“榆林市道德模范和榆林好人”评选活动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认同,成为榆林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块金字招牌。这些榆林好人用自己的行动坚守道德,彰显人性温暖,让人们看到了推动社会进步的“正能量”,触摸到了鲜活的价值观。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拾金不昧、扶危济困的风气在榆林市迅速形成。

2013年5月的一天,榆林市文明办来了一位着装普通的中年男子。工作人员问明其来意后,热情地接待了他。这名男子名叫刘志军,是建行榆林肤施路支行的一名保安。原来,得知榆林市开展首届榆林好人评选活动,他就毛遂自荐,自己推荐自己参加首届榆林好人——当代活雷锋和优秀志愿者类别的评选活动。往届的道德模范评选活动都是各县区、各单位推荐报送候选人,这种自己推荐自己的方式,工作人员还是第一次遇到。

清涧县的一位首届“榆林好人”获得者在拿到5千元奖金后,转手又看望了五六个贫困户,实现了爱心传递。子洲县李孝河乡自从乡上每年开展好人好事评选以来,整个乡镇的风气也发生了变化,上一届被评上的好媳妇,由原来的表现并不出众到后来变得非常好;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被评为好媳妇,对妯娌们说:“照顾公婆的事,你们谁也不要跟我争,趁我还能行,先让我好好伺候80多岁的老人”。“好人效应”使得人们内心的美德得到了释放和升华。而李孝河乡的经验也成为其他乡镇效仿的榜样和标杆。榆林星元小学开展“学习雷锋、日行一善,争做榆林好人”活动,不少孩子学会帮父母做饭、打扫卫生,还会买菜、撕掉路边栏杆上的“野广告”,据不完全统计,该校师生一年就做善事200余万件,这种做法还吸引来西安等地的一些学校前来“取经”。神木县一位欠债近千万元的煤老板王耀刚,没有选择跑路,而是选择卖家产开饭店偿还债务。他说,“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做生意的本钱,我就是再苦再累也要还清债务”。

如今,贺军的“爱心香粥”组成了一个团队,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队伍当中,这里面包括许多孩子,他们有的将自己的零花钱积攒下来、买成米面送到爱心香粥发放点,有的利用周末闲暇志愿服务、爱心施粥;而在佳县的黄河岸边,任凤祥已不再是一个人,2013年6月,他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志愿服务队,更多的队员轮守在黄河岸边,上演着爱心接力,2014年11月,任凤祥志愿服务队登上了陕西好人榜。

2014年8月12日,年仅7岁的神木女孩王雅婷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在父母的帮助下无偿捐献出一对眼角膜、肝脏和肾脏;11月9日,江苏援陕医生史明在靖边县顺利完成一名高龄产妇的手术后,因过度劳累倒在了工作岗位上;11月10日,成功处理南航飞机撞鸟事件的“陕北汉子”清涧人贺中平,被网友疯狂点赞,誉为“中国好机长”;12月8日,绥德公安消防中队把被弃女婴送往医院救治的消息被发至网上后,短短几天点击量突破两千万,“呐喊哥”的美名顿时传遍大江南北。这一年,榆林市有5人荣登“中国好人”榜,9人和1个志愿服务队入选“陕西好人榜”,2人当选“感动陕西年度人物”。这许许多多的好人好事,这些感人的坚持和奉献,阐释了榆林人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为榆林的转型发展聚集了强大的正能量。

接下来,榆林市还将继续搭建一系列平台,扎实开展一系列活动,将德与行更好地结合起来,争取让更多的人了解好人、学习好人、争做好人。从机关干部到普通群众,从城市社区到乡镇农村,从厂矿企业到田间地头,我们将会看到更多榆林好人的身影。

启示与思考:

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是时代精神的代表,是凝聚人心的力量。大力学习、宣传、培育好人,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正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道德模范和好人评选活动每个地方都在搞,但是如何把这项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效果,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让广大人民群众自觉认知、践行,达到日用而不知的地步,是宣传思想部门的一项重大课题。榆林市围绕榆林好人评选活动,寻找、宣传、培育好人,为怎么践行、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一些启示和思考。

启示一:好人评选工作要确保公平公正,把好质量关口。评选好人,要善于把握全局,在细致入微上下功夫,力争做到严格把关,公开透明,确保每一个环节做到公平公正,确保评选出的每一个好人都真实可信,经得起人民群众和现实的考验。榆林市经过几年的不断摸索,目前已初步建立市、县、乡(街道办)、村(社区)四级推荐评选机制,采用组织推荐、群众推荐、媒体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使评选出的榆林好人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可敬可学的突出事迹。

启示二:好人评选工作要发动群众力量,注重榜样引领。评选好人不是为了评选而评选,不是为了表彰而评选。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既为人们树立了道德标杆、提供了行为示范,又是最有形象的正能量、最鲜活的价值观,通过集中报道、典型宣传等方式,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通过层层评选、表彰奖励和交流互动等大张旗鼓地宣传,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让大家参与进来,拉近了榆林好人与人民群众的距离,于无形之中,让每一个人都受到了教育和影响。

启示三:好人评选工作要兼顾不同群体,树立百姓情怀。评选好人既要善于树立典型,又要褒扬凡人善举。要将镜头对准普通群众,善于立足广大群众,讲好百姓故事,评树草根偶像。在2013年的基础上,2014年的榆林好人评选活动增加了“最美导游”、“最美游客”、“最美村官”、“诚信商户”等类别,同时增加“好媳妇、好公婆、好儿女”、“当代活雷锋”等的表彰比例。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作用,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从中受到教育。(榆林文明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