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城市的绿色(阳光温岭的绿色梦)
8月22日晚,吃过晚餐,家住温岭市泽国镇腾蛟村的陈师傅就出了门。对他来说,村里水清岸美的小公园,是最佳的休闲娱乐去处。
不过,早在以前,这里还存在着大片违建。今年2月8日,温岭市召开三级干部大会暨环境综合整治动员会,会议提出,要全民动员、全员发动、全面监督,打好环境综合整治这一仗,让温岭城乡环境“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很快,违建拆除了,复绿工作也跟上了,腾蛟村的环境也提升得非常快。
而打响这场“环境革命”后,包括腾蛟村在内,温岭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更清了,违建少了,城市和城镇面貌也日渐好了。
拆违之力一一 违必拆 拆必用
6月19日,城东街道莘塘村的王家里,一台挖掘机正轰鸣作响。挖掘机旁的地面上,满是拆除后的红砖。“两个月前,这里还到处都是违建的鞋厂,环境差,交通拥堵。”站在村口,60岁的村民林贤青直言变化太大。
温岭市城东街道莘塘村位于中心大道以北、万昌北路以西,紧邻虎头山村、下蒋村。对于莘塘村的旧时模样,林贤青记忆深刻,“鞋废料到处都能见到,走在村里,总能闻到鞋料的臭味。太平街道肖泉村的亲戚来我家做客,一进莘塘就喊太臭了。”
随着鞋厂越开越多,村里的车辆也越来越多。“6米宽的村道时常被堵得水泄不通。”他说,村中老人出行,大多乘坐公交车,可因为拥堵,经过村里的11路车有时都开不进村,老人们得走上数百米,到村口等公交车。
有一个数据能很好地说明情况:莘塘村总面积950亩,仅曝光所涉及的300亩地方,就足足开了300家鞋厂,绝大多数属于违建。其中,集体所有的违建厂房就占到了1.5万平方米,个人违建厂房面积15万平方米左右,辅助房5万平方米左右,工业陈旧废料堆放大约1500立方米。
而实施整村推进,拆除违建后,莘塘村的面貌得到了彻底改变。但这还不是全部,“因地处九龙湖保护区块内,莘塘村整村拆违后,将继续推进整村拆迁,莘塘村将被纳入九龙湖公园北部区域。”城东街道党工委书记邵俊武介绍,村民的安置点,就位于中心大道以南、环湖路以西。
作为历史违法用地违建,每一宗拆违对象都是难啃的“陈年硬骨头”。为此,温岭市开展了挂牌督办,重点突击一批重大典型案件,以点带面,全面铺开拆违行动。在泽国镇,全镇200多名机关干部启动“无休月”模式,分别联系89个行政村,对全镇2539宗历史违法用地项目开展联合清剿。日前,该镇西湾村一占地26000平方米的金属拆解厂被拆除。据统计,温岭市拟拆除历史违法用地8219宗、7155.91亩,截至目前,累计已拆除4710宗、4109.65亩,完成率达57.3%。
马鞍桥村是温岭市横峰街道的一个大村,现有人口1900多人,外来人口1.5万。马鞍桥村以制造、加工鞋类为支柱产业,生产各类鞋业近30多年。但马鞍桥村850多家企业,普遍存在“低小散、脏乱差、四无及消防安全隐患严重的各类违章建筑,建筑面积达25万多平方米,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今年6月初开始,温岭市委市政府将该村作为整村推进,列入重点督办案件。截至目前,已拆除蔡家区块违章建筑面积达15万多平方米,拆除“四无企业”800多家,减少违法建筑用于出租私房600家。
与此同时,总投资1.4亿元的拆后利用建设项目也已基本完工。目前,一期项目已经投入生产,二期主体也已完工。
“通过拆后利用小微园区的建设,促进了产型升级,减少了‘低小散’、‘四无企业’及安全隐患的各类违建企业,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载体。”市环综委副主任毛永刚介绍。
在温岭,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记者获悉,截至目前,温岭市已拆除各类违法建筑556万平方米,完成台州市考核任务的198.5%,全市3年多累计拆违量达2800多万平方米,位居全省县市区前列。与此同时,温岭市全力推进重点类型、重点区域违法建筑处置,并通过了省“无违建先进市”创建。
治水之变一一河长治 水长清
2013年11月,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全面实施“河长制”进一步加强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意见》,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建立“河长制”,强化责任制,推进水环境整治和长效管理。
温岭市环综委五水办副主任许成仪介绍,所谓“河长制”,是我省综合治水的制度创新和关键之举,由各级党政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整治和管理,以实现河道水质与水环境持续改善。而就在当年,温岭市就已经开始积极探索“河长制”建设,3年多过去,截至目前,温岭已全面建立了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以市、镇、村三级河长为架构,并配备联系部门及警长的“河长制”组织体系。
34条市级河道,由温岭市四套班子领导分别担任市级河长,治水办工作人员分别担任河道联系员,河流所经镇(街道)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镇级河长,河流所经村委会主任或驻村同志担任村级河长,各级河长名单均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并在河岸显要位置设立了河长公示牌。
目前,温岭市共有市级河长35人、镇级河长304人、村级河长1893人,负责34条市级河道和4876个小微水体的“管、治、保”工作,承担管理职责严查涉水违法行为、推进污染整治确保任务落实、做好清淤保洁保障措施实施,实现了全市河道河长全覆盖。
“河长制”建立后,如何发挥其在治水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而这就需要严格落实“河长”职责,“要带着目标巡河。”许成仪表示。
在温岭的大小河道旁,都能看到竖着一块河长公示牌。目前,温岭已有各级河道河长牌和小微水体公示牌4000多块,实现了河道河长牌全覆盖。
此后,温岭又启动了入河排污(水)口标识专项行动,对全市排污(水)口开展全面排查。截至目前,我市共发现排污(水)口18059个,其中排水口11942个、排污口6117个,目前已销号3400个,要求在8月底前全部整治完成。
经过近两个月摸排,温岭共建档小微水体4876个,其中劣V类小微水体1005个,4月底前已完成首批216块小微水体公示牌设置,要求7月底前完成余下公示牌的设置,并开展小微水体消劣擂台赛,列入全市“百日攻坚”行动内容,目前已销号838个,要求在7月底前全面消劣。同时发挥好省市县三级225名督导员作用,以“六个一”工作模式(一本手册、一份清单、一套装备、一次培训、一个联系群、一系列宣传),助推小微水体消劣责任落实。
“点开‘河长助手’APP,河长们的巡河记录都能看得到,而且巡河过程中的明细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许成仪一边操作一边介绍,截至目前,通过这款“河长助手”APP,市镇级河长巡河的10486人次,发现的5233个问题和解决的3100个问题,全部都可在此查询。
得益于河长制的不断深化,温岭市获得了省“清三河达标县市”称号,并夺得“大禹鼎”,尤其是今年全面开展剿劣以来,温岭进一步把“河长制”延伸到小微水体,全面推进“截、清、治、修”,治水各项工作得到了有效落实。
变革之功一一境相宜 人相亲
8月12日,徜徉在温岭市坞根镇的小坞根村内,金黄的石屋、石墙自成一体,四周青山环绕,俨然一处环境高地。
然而今年以前,小坞根村还是一处人人避而不及的脏乱差村。“原先,村民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养猪,一眼望去全是猪栏,难看不说,隔着老远就能闻到臭味。”一边在前引路,小坞根村党支部委员陈维彪一边回忆着过去的村貌,“村民家中必须准备很多苍蝇纸,但还是避免不了苍蝇满天飞的情况。”
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初,村民不理解者甚多,“养猪棚要全部拆掉,一些违建也要拆掉,群众的利益受影响,有的还非常抵触。”陈维彪形容。
54岁的王师傅就是其中之一,自家养猪棚要拆,他是一万个不愿意。村两委几次上门做工作,都无功而返。好在,不断坚持之下,王师傅的思想也渐渐松动了。没过多久,越来越多的养猪棚被拆掉了,原先猪栏的位置也渐渐用黄土填埋了。
如今,环绕村内一周,也闻不到一丝臭味,王师傅对于当初没有坚持己见,有些高兴,“环境好了,有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我们村,我也开始想着做点小生意了。”
陈维彪也表示,接下来,围绕村里旅游发展,村两委已在积极谋划。
“我们发展旅游的思路,是先夯实基础,再进行招商引资。”温岭市坞根镇宣传委员叶伟建告诉记者,“而夯实基础,必须以提升环境为前提,即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只是其中之一。”
“今年以来,我们加大力气,在入城口环境综合整治上下功夫。”叶伟建表示,而此举,也让很多初来坞根的人眼前一亮。
坞根有一条红军路,原先脏乱差的情况比较严重,“我们进行了统一规划,要求空调外机统一安置,建立一条步行街,统一制作广告牌,打造一条200米长的七彩沥青路。”
而原先镇内存在的电线乱拉现象,也有望通过环境综合整治得到彻底改变,“通过上改下项目,除了国家电网之外,其余的电线将全部套管埋设地下,镇内也将看不到电线杆。”
得益于环境的改变,坞根镇的招商引资也在大踏步向前。截至目前,坞根镇已签约上亿规模企业1家,3000万元以上企业3家,有明确意向正在商谈的上亿规模企业3家,“而去年一整年,这一数字为零。”叶伟建表示。
和坞根镇一样,温岭市在16个镇(街道)都开展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上改下”管道建设50多公里,架空线规整204公里,入户线整治71公里,共梳理整治项目324个,总投资约28.76亿元,其中2017年计划投资23.33亿元;截至7月底已开工255个,完成投资16.78亿元,其中2017年整治项目投资13.79亿元,重要节点风貌基本显现。同时,温岭还完成了“道乱占”点位整治2706个,点位整治完成率71.14%;纠正(处理)十类重点交通违法3万多起。
(本文图片由温岭日报记者 朱海伟提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