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时隔30余年再发现国宝黑鹳 新华全媒悬崖边

新华社呼和浩特6月12日电 题:悬崖边:岩羊战黑鹳

新华社记者贾立君

太阳落山前,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甘德尔山中,一只本是夏候鸟的黑鹳,与一只“土著”岩羊,在悬崖边相遇。于是,一场紧张的“战争”拉开了帷幕。

松山时隔30余年再发现国宝黑鹳 新华全媒悬崖边(1)

这是6月9日在内蒙古乌海市甘德尔山中拍摄的黑鹳窝所在的山谷景观。新华社发(焦长青 摄)

起初,刚刚喂罢幼鸟的黑鹳飞落在“家门口”不远处的山尖上,警惕的目光四下张望。很快,它的眼神“锁定”了一个目标——脚下二三十米处的悬崖中,一只皮毛颜色与岩石相似的岩羊,正朝着鹳窝方向行进。

此时,鹳窝里几只尚未满月的幼鸟,静静地等待着父母的归来。尽管它们的窝巢位于刀削斧劈般的岩壁间,其他动物很难涉足,但对于攀岩高手岩羊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儿,何况这个窝巢或许曾是岩羊歇脚的地方。

护雏的本能激起黑鹳的“斗志”,它极快地俯冲下去,展开硕大的翅膀,掠过岩羊头顶,复又飞回山尖。这一闪电般的动作,吓得岩羊打了一个激灵,向后掉转身子,紧张地回望山尖,看到了气势汹汹的黑鹳。

松山时隔30余年再发现国宝黑鹳 新华全媒悬崖边(2)

内蒙古乌海市甘德尔山中,一只黑鹳与一只岩羊在悬崖边对峙(5月25日摄)。新华社发(焦长青 摄)

对峙开始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鹳,竖着䦆头似的长长的利喙,向下俯视;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岩羊,瞪圆双眼,弯头向上凝望。

山谷的劲风吹来,百草俯首,黑鹳与岩羊依然四目相对,伫立成两尊雕塑。终于,岩羊似乎等不及了,因为天黑前它要回到深山里。于是,它决定上到山尖,看看阻挡它前行的对手到底有多大能耐。岩羊一跃一跃地向上攀爬,每到一个大一点的台阶,都要观察一会儿。上面的黑鹳全神贯注、纹丝不动。

松山时隔30余年再发现国宝黑鹳 新华全媒悬崖边(3)

内蒙古乌海市甘德尔山中,一只岩羊在悬崖上跳跃(6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贾立君 摄

渐渐地,岩羊迂回到黑鹳脚下右侧10多米处眺望时,发现黑鹳向后退了几步。也许感到黑鹳有所胆怯,岩羊一鼓作气,猛地蹿了上去,冲向黑鹳。黑鹳见势不妙,如离弦之箭展翅滑向崖外……

占据了山尖的岩羊,抖擞着身子,目送远去的黑鹳身影,像似战胜的将军,欣赏着山下的美景,宣示着自己“领地”的主权。岂料,黑鹳也快活地翱翔在落霞中,因为它已成功地引逗岩羊改变了前行的方向。

松山时隔30余年再发现国宝黑鹳 新华全媒悬崖边(4)

内蒙古乌海市甘德尔山中,一只岩羊在悬崖上的山洞里(6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贾立君 摄

黑鹳与岩羊僵持半个多小时,由对抗、冷战,到短兵相接的精彩场面,被隐蔽在鹳巢对面悬崖上一个小山洞里的摄影师焦长青拍获。

“太难得了,背景是夕阳下的黄河,还有远处的沙漠。”已跟踪拍摄岩羊6年的焦长青,是国家能源集团乌海能源公司摄影家协会主席。3年前,他在甘德尔山里发现一窝黑鹳后,创作题材多了一个“主角”。黑鹳每年夏天都来,但它们每年都要“倒窝”——换不同的地方筑巢。为了尽量不打扰野生动物,他此前用帆布搭棚作掩体,里面闷热难耐;今年,他在黑鹳新巢对面找到一个小山洞,洞口挂上迷彩帘,用600毫米长焦镜头远远地记录黑鹳一家的生活。

松山时隔30余年再发现国宝黑鹳 新华全媒悬崖边(5)

内蒙古乌海市甘德尔山中的一窝黑鹳(6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贾立君 摄

6月8日下午,记者跟随焦长青老师来到小山洞。真是难以想象,镜头里对面悬崖中的黑鹳窝甚为“豪华”。尽管它是一个自然的横纺锤体浅窟,但黑鹳把它布置得井井有条——中部垫有厚厚的树枝、茅草,3只毛茸茸的幼鸟卧在上面,摇晃着可爱的小脑袋;“垫子”两侧各有一段延伸到山体里的洞窟,幼鸟们不时进出玩耍,简直就是“两室一厅”,且客厅很大。焦老师乐呵呵地回应:“还有更让人想不到的呢,你看草垫中间还有一块塑料布,那是幼鸟的餐桌。”

原来,大鸟猎食回来时,将贮存于食囊中的鱼儿等水生物,一股脑儿倒出来。悬崖峭壁上无水可饮,猎物有“餐桌”兜着,鱼腹里的水不至于一下子漏掉,可供幼鸟解渴。

松山时隔30余年再发现国宝黑鹳 新华全媒悬崖边(6)

内蒙古乌海市甘德尔山中,一只黑鹳飞回窝里喂幼鸟(6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贾立君 摄

我们等了大约一个半小时后,一只大鸟飞回窝里,小鸟们叽叽喳喳围上来。然而,大鸟并没有急于将猎物倒出来,而是静静地站在窝边很久之后才给幼鸟喂食。焦老师说,这是大鸟在待食囊中的鱼鳞等硬物软化或过大的猎物变小,以便幼鸟食用。果然,倒出来的一条大鱼幼鸟咽不下去,大鸟又把其吞入自己的囊中。

一雄一雌两只黑鹳轮流出去觅食,你来我往,一般一个小时左右往返一趟。它们修长的红腿顶着黑缎子似的羽毛,站在悬崖边显得十分俏丽。雄鹳黝黑发亮的羽毛闪耀着彩色斑点,雌鹳毛色较为暗淡,焦老师说,雌鹳可能比雄鹳大几岁,看来这还是一对“姐弟恋”。

松山时隔30余年再发现国宝黑鹳 新华全媒悬崖边(7)

内蒙古乌海市甘德尔山中的黑鹳窝里,一只幼鸟在练习展翅(6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贾立君 摄

每次每只黑鹳回来倒出的小鱼苗大约都有1斤。焦老师说,这窝幼鸟今年4月30日孵化破壳,100天后才能出窝,可见附近乌海湖给它们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某种意义上讲,黑鹳和岩羊是生态环境的“晴雨表”。乌海市野生动物保护中心负责人介绍,目前全球黑鹳数量为3000余只,其中我国有1000余只,乌海市2009年开始有黑鹳记录,目前乌海市境内黑鹳数量在40只左右;因禁猎、禁牧政策的实施,当地岩羊的种群数量,也已由5年前的10多只,增长到如今的50多只。

松山时隔30余年再发现国宝黑鹳 新华全媒悬崖边(8)

内蒙古乌海市甘德尔山中,一只黑鹳与一只岩羊在悬崖边对峙(5月25日摄)。新华社发(焦长青 摄)

遗憾的是,这次我们没有拍到黑鹳与岩羊“同框”场景。“那样的场面很难得,但一定还能遇到。”焦老师说,因为随着生态的好转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野生动物会越来越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