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唯双重真实身份(再现色戒风韵韩国)
首先说一下,汤唯主演的新作《分手的决心》绝对是成年人才懂的故事,小屁孩们就别凑热闹了。
女主角汤唯。
她给我的感觉,一直是适合演那种站在悬崖上无路可退的角色。
这部片最精彩的地方必定是汤唯的演出。
片中她每一次的似笑非笑,或者吐舌、皱眉等小动作,都赋予了《分手的决心》更高的可看性,也让颇为意料之内的后半段有了更多趣味性。
所以,看到片中女主角的奋不顾身,自然觉得这是她的“本色演出”。
汤唯受访时也说过,《分手的决心》女主角徐来在任何情况下“都只有一条前进的道路,没有其他选择”。
在这个故事里,女人具备实现欲望的勇气,而男人没有那份勇气。
爱情的结局固然遗憾,但他真正想强调的是:“这是一个关于失去爱的故事。”
某瓣7.9的评分,对于韩国导演朴赞郁以往的作品来说,是低了一点。
至于为什么汤唯在国内作品寥寥,却热衷在棒子国拍片,这个姑且后面再议。
还是回归到电影本身上来吧。
朴赞郁继《小姐》后睽违6年执导的《分手的决心》,找来汤唯与朴海日分别饰演神秘的中国女嫌犯徐来和帅气刑警海俊。
这部作品里没有肉体缠绵或血溅银幕,反而冷静地拆解“希区柯克式”的窥视关系,缴出了一部有着现代笔触的黑色电影。
小提醒:以下将提及部分电影剧情
《分手的决心》故事其实很简单:男主角刑警海俊查案时爱上了他案子的嫌疑人:一个危险如谜带有致命吸引力的异国女子徐来。
故事的开局,很像早年好莱坞黑色电影的套路,但一路展开,却通向爱情。
而在读完几乎所有朴赞郁关于该片的访问之后,我可以确信:《分手的决心》就是一个爱情故事。
但它不是带有爱情片元素的警匪片,而是有悬疑罪案元素、把男主角(强行)设定为警探的爱情片,没有动作。
朴赞郁有提到这部电影背后的灵感来源包括:他最喜欢的瑞典著名侦探小说系列主角马丁·贝克。
韩国女歌手郑熏姬演唱的老歌《迷雾》和反复出现这首歌的金洙容作品《雾津》。
以及大卫·里恩的经典外遇电影《相见恨晚》。
这三条线索加起来,也勾勒出了《分手的决心》的轮廓:一位警探在迷雾般的场景里,陷入一场难以抵挡的婚外情。
《相见恨晚》里,女主角劳拉有句对白是:“我没想到这样激烈的事会发生在普通人身上。”
朴赞郁并不喜欢硬汉警探或者天才警探,他说自己想塑造一个“普通”的警探,但形象又要干净和蔼,彬彬有礼。
于是,我们看到了温柔、生活秩序井然、有古怪幽默感的男主角海俊。
遇到徐来,则让他陷入惊涛骇浪。
这也是朴赞郁迄今为止最为内敛纯粹的作品。
用他自己的话说,这部电影“很安静,一点也不显山露水。”
不同于以往“刺激末梢神经”的爆裂,这一次他“刻意塑造了一种更为传统、经典的风格。”
不同于朴赞郁近年来的作品,多设定在某种程度上与现实社会隔绝的华丽舞台。
《分手的决心》无论在内容或形式上,都“接地气”许多。
就类型而言,本片囊括了正统黑色电影的元素。
除了心怀诡计的蛇蝎女郎与深陷谜团的警探,也将都市暗巷打造为迂回迷宫,或者让浓浓大雾掩盖蓝天,甚至有一具宛如从黑色电影经典《日落大道》中直接搬来的泳池浮尸。
而之所以具有现代笔触,是因为朴赞郁再度展现他用尽每一种影像技巧的“风格军火库”。
《分手的决心》从大特写到广角镜头,既可以用前者展现男女主角之间的细心观察。
也能够以后者继承类型传统,透过扭曲的线条呈现主角生活的失序。
当然,朴赞郁不会甘于现实的影像逻辑,过去还会结合后制增加影像复杂程度的他,在特效处理异常克制的《分手的决心》中少了过去的乖张,却使观众处在隐隐感到不对劲、又难以明言的诡谲感之中。
举例而言,在电影前半段的关键场景——海俊讯问徐来的审问室──里,没有高对比色调的美术陈设、没有数位后制的切割画面,反而是朴赞郁单纯调度摄影机位置,使得角色的实像与镜子里和监控画面的虚像以不同排列组合并置,暗示相互试探里的真真假假。
心机重重的朴赞郁当然不会就此打住,他还重新对焦。
使得两人于镜前对话时,不合常理地让同一人的实体与镜中反射都在焦距内。
或者更加匪夷所思地“对焦”于一人的镜外面貌和另一人的镜内成像。
其实说到这,还是感觉离不开大师的作品《相见恨晚》,很难不把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
《相见恨晚》对《分手的决心》最显而易见的影响,是这两部电影都将“偷情”与“犯罪”相连结。
大卫·里恩把中产阶级婚外情拍得像是有悬疑感的犯罪片。
朴赞郁则得其精髓,用悬案外壳包裹着一段情难自禁的爱。
《相见恨晚》的女主角贯穿全片的叙述里,最强烈的情绪就是犯罪感。
随着男女主角越陷越深,高反差夜景里,两人偷情的月台与暗巷,就像滋生罪恶的犯罪片场景。激情升至顶点险些被撞破时,女主角仓皇逃走,在街边游荡着找长凳坐下,更被夜巡警察上前关切。
《分手的决心》则直接让警察爱上了罪犯。
徐来的“罪”具有双重意义——杀人之于法制,是罪行;外遇之于婚姻,也是罪行。
而刑警海俊,在职务与婚姻双重层面都身处“制度”之内,但他迷恋上了被制度讨伐的罪犯,并为了她原则失守,全盘崩坏。
爱是怎样递进的呢?送监过程中的凝视,开启了无穷想像。
海俊监视(凝视)徐来的一举一动,想像自己就在她身边。
《相见恨晚》里,女主角也曾想像她爱的人下火车、沿街回家、他的妻子在大厅迎接……她还想像倘若彼此在未嫁未娶时相遇的美好未来,但美梦最终只能结束。
朴赞郁则往前多走了一步,让美梦变成噩梦。
《相见恨晚》的结局是一个“分手的决定”。
而《分手的决心》的英文片名正是“分手的决定”一词。
朴赞郁不断提到:这是一个成年人的故事,是为了“那些体验过失去某人或不得不放手的人”而拍摄,也是为了“那些了解非常微妙的浪漫关系和难以定义的情感经验的人”而准备。
他认为观众需要足够的生活经验,才能“欣赏和真正享受”这部电影。
深刻体会过感情复杂性的观众,会更懂片中的矛盾心迹:不该发生的情爱,是惊心动魄体验,却也让人无法面对。
大卫·里恩的男主角不堪重负,只能从英国搬去非洲;
朴赞郁的海俊则因情感沦陷,职业操守崩塌,搬回雾蒙蒙的乡下小镇。
《相见恨晚》的女主角劳拉说:“我知道这是结束的开端。不是我对你的爱的结束,而是我们在一起的结束。”
她也想过一死了之,但她不像徐来那样决绝。
而我个人觉得,比出轨这件事本身更让人有代入感的是,其实是徐来所象征的每个成年人都会经历的复杂心理变化——她可以是诱惑、契机、动力或遗憾,她可以是任何的人事物,或者可能性。
“她”实实在在地出现过,在人生某个阶段激活了你内心的一潭死水,甚至彻底改变了你!
但你无法不计一切代价追随,乃至选择另一条人生道路。
“她”让你触碰禁忌,甚至不惜颠覆自我,但你并没有勇气真正拨开迷雾去面对她。
于是她被永远埋葬在了海的下面——你的心里面。
此外,《分手的决心》影像上也展现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意。
不再有时效短暂的对话框泡泡随着弹出音效浮在空中,朴赞郁将手机屏幕化为滤镜,使得讯息界面另一头的聊天对象,仿佛透过正反打直视着自己,大大增加了男女主角偷情的张力。
无需多做说明。
朴赞郁能够在分秒之间让躲在望远镜后的海俊,瞬间移动到徐来面前观察其生活细节或与之对话,在《迷魂记》里因为观点镜头的距离而造成私家侦探对女主角的过度遐想。
在《分手的决心》中却成了太过靠近的想像距离,而陷入自以为了解彼此的误会中。
相比朴赞郁以往作品在韩国本土大受欢迎,《分手的决心》的反响很惨淡,上映半个月,观影人次才勉强破百万(120万观影人次才能收回成本)。
这与前作《小姐》(428万观影人次)形成了巨大反差。
有些韩国观众认为《分手的决心》遇冷,是因为有“美化外遇之嫌”。
所以有趣的是,这明明是朴赞郁拍过罕见的老少皆宜之作,却反而不太被自家观众青睐。
作为转型之作,朴赞郁说这次他“试图追随那些韩国电影大师们的脚步”。
过去他一直在主动进攻,用刺激感官的暴烈视觉,打开观众的欲望通路,去迫使人思考。
而《分手的决心》姿态内敛不再进攻,想尝试吸引观众主动上前。
《分手的决心》和《蝙蝠》的原型故事其实很相似。
同样是不伦男女,临死前同样要去海边。
但朴赞郁这次化繁为简,没有了浓墨重彩的血腥,也去掉了探讨人性命题的更大企图心。
欲望的挣扎也不再追求高度形式感,而变成了向内探看的“走心”之旅。
所以朴赞郁认为“如果说我以前的电影是紧张的……那么《分手的决心》则是一部微妙而潜移默化的电影。”
这种微妙关系,当然和饰演女主角的汤唯密不可分。
“徐来”完全是为汤唯量身定做的角色!
她有一种过往朴赞郁的女性角色身上从来没有的冲突感:既优雅又粗砺,既危险又脆弱,既复杂又单纯。
她像大海一样变幻无常,又像流沙一样轻易破防。
我看有评论称徐来的人设,是黑色电影中的“蛇蝎美人”,其实这并不准确。
徐来一开始确实是带有目的,对海俊施展魅力,这一阶段的她,还算符合蛇蝎美人把男性当“工具人”的特质。
但当海俊说出那段“崩坏”表白后,徐来就变成了为爱沦陷的王佳芝。
这是属于汤唯的部分,也是和以往朴赞郁电影里那些充满杀伤力的强势女主角们完全不同之处。
我们不妨对比一下汤唯和《蝙蝠》里的金玉彬饰演的泰举。
这两个充满诱惑的角色,都让男主角毫无办法,但又并不相同。
金玉彬是很典型的朴赞郁电影里的女性形象。
她看上去精致易碎,但并不是真的脆弱,反而极为强大。
她是能把宋康昊饰演的神父拉进地狱的欲望女神。
而爱情也填不满她的欲壑。
但汤唯的徐来,一旦被爱情击中,就从蛇蝎美人瞬间变回了决定保护易先生的王佳芝。
当初《蝙蝠》上映前宣传时号称是“韩国版《色戒》”。
其实那部电影和《色戒》大相径庭,反而是10多年后,在爱情面前溃不成军的徐来,本质上和王佳芝没有区别。
泰举愿意和爱人同归于尽,但徐来却宁肯自我牺牲,也要让海俊回到“崩坏”之前的样子。
《分手的决心》中契合的内容与形式,可以说是朴赞郁生涯最成熟的一次表现。
且没有过去作品风格与技巧盖过故事本身的问题。
不过这也不全然归因于形式上的节制(毕竟还是很华丽),而在于鸟瞰镜头爱好者朴赞郁,过去总是以上帝视角调度着角色。
尽管多数故事也采用主角的第一人称,但朴赞郁总会透过故事结构的刻意铺排,使得结尾的终极翻转彻底改变角色与观众的认知。
而刻画出一个个身受命运摆布、却无法脱身的生命。
搭配颇为猎奇的影像,我们仿佛在看着一出出上演于异世界的怪胎秀,而难以真正同理银幕上的人物。
然而,《分手的决心》中紧贴警探海俊的有限观点,让观众能一同陷入无法自拔的谜团中。
而徐来尽管神秘,却也透过中文对白、录音档实时透露内心挣扎。
我们得以看见,这位量身订做大衣以便随时可以出任务的警探,从工作到家庭生活,都被他稳妥地安放在固定的口袋中。
然而比起理工脑的太太,海俊也不尽然是那么地一板一眼,他其实是依循着理性的行事逻辑,去逼近犯人的感性心理。
他相信只要模拟嫌犯的日常生活、犯案时间,就能够一步步地找到真相──不仅仅是犯罪事实,当然也包括最私密的作案动机。
因此,善于玩弄观点的朴赞郁,还让尸体、手机等无生命也有了观点镜头。
反过来望向主角,那像是海俊成功由对方的观点进行思考,也像是对破案者终将白忙一场的冷嘲热讽。
正因为如此,徐来的出现对于海俊而言,是一次生活秩序的“崩塌”。
乍看井井有条的日常,其实可能是自我欺骗的假象。
从海俊身为警察到身为人夫的伦理,一口气在第一起案件中被爱情所击溃。
而后半段徐来的再次犯案,则彻底挑战了海俊动机已不再单纯的调查流程,迫使他向自己的情感投降。
悬案未解,才会萦绕在心头;永远失去,才会长记心间。这颠扑不破的道理,是成年人才懂的况味,想必也是许多观众最有共鸣之处。
所以《分手的决心》作为朴赞郁不同于以往的尝试,加上有如神助的演员表现,在古典类型与现代问题之间找到自身的使用说明书,展现了与年轻张狂的自己分手的决心,而迈向了更加成熟的创作阶段。
十分期待朴导接下来的作品。
——END——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