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成长需要仪式感)

临近2022年元旦,河南疫情再度严峻,科学防疫的各种标语充满校园,元旦气氛略显阴郁在蓝色口罩遮掩下,校园内一双双小眼神失去了往日的神采是否快乐过元旦并没有成为节日前各班的热门话题,快速赶课、结课才是各班的大事但是元旦当天上午,北教学楼三楼的某间教室门窗紧闭,窗帘遮挡着密不透光,教室前后门外站着两名假装被罚背课文的“盯梢”,教室内正秘密进行着会场装点布置同学们轻手轻脚地搬挪桌椅,相互对视中透露着难以掩饰的兴奋为什么我们不大张旗鼓地庆祝呢?一来为了不在这个严峻抗疫的氛围中,落下“轻淫浮夸”的说辞二来我们并非在庆元旦,当日活动其实是兑现我两年前许下的诺言——等你们十岁那年,李老师给你们集体庆生,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成长是一件有意思的事?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成长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成长需要仪式感)

成长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临近2022年元旦,河南疫情再度严峻,科学防疫的各种标语充满校园,元旦气氛略显阴郁。在蓝色口罩遮掩下,校园内一双双小眼神失去了往日的神采。是否快乐过元旦并没有成为节日前各班的热门话题,快速赶课、结课才是各班的大事。但是元旦当天上午,北教学楼三楼的某间教室门窗紧闭,窗帘遮挡着密不透光,教室前后门外站着两名假装被罚背课文的“盯梢”,教室内正秘密进行着会场装点布置。同学们轻手轻脚地搬挪桌椅,相互对视中透露着难以掩饰的兴奋。为什么我们不大张旗鼓地庆祝呢?一来为了不在这个严峻抗疫的氛围中,落下“轻淫浮夸”的说辞。二来我们并非在庆元旦,当日活动其实是兑现我两年前许下的诺言——等你们十岁那年,李老师给你们集体庆生。

以“感恩成长 不负时光”为主题的十岁成长礼对即将告别童年,步入少年的他们意义重大。小晨同学声音哽咽地朗诵到:“过去十年,我们享受了多少爸爸妈妈的疼,爷爷奶奶的爱。”会场中,他们每人都意外收到了父母饱含深情的一封信,我很确定,读完这封信他们将与自己父母的距离更近了。视频直播那端的父母看着自己的孩子载歌载舞中露出小大人的模样,他们也一定会心生感慨,萌发新的希望。这个庆生活动既有对过往几年成长的点滴回顾,也有珍惜当下,放眼未来的谆谆教诲。当同学们凝望着那个印刻有全班每位同学名字的大蛋糕,并用庄重的神情默默许下愿望时,我觉得这个活动已经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一)

学生匆匆划过的成长瞬间若不拦下对它重新雕琢打磨一番,那生命的旅途上该是怎样的荒芜啊,因此他们的成长瞬间需要用仪式感来润色,需要仪式感装点本就不多的生命站点。仪式感是个软绵绵的、虚飘飘的东西,它不需像五谷杂粮每日填食,但是它也很有存在的必要性。一场恰到好处的仪式能带来发人深省的感动与觉知,能像春天甘露般给仪式对象播撒下战胜困难的希望。看着教室里这群日渐长大的“小豆豆”们,越发觉得这趟生命列车沿途的风景还算精彩,从一年级驶过来,车上满腾腾地装载着各种节日庆典、鼓励表扬、第一次的见证等仪式活动,纯真的脸庞上历经丰富多彩的岁月点缀,这样的孩童应该会更加温润达观吧。

犹记得25年前的那个蛋香味浓郁的早晨,妈妈从柜子里翻出那件只在过年过节走亲戚时才让穿的军绿色外套,她帮我扣完扣子后仍不放心地让我在她面前转了两圈,拉拉衣角,提提稍显宽松的裤腿,擦擦昨天刚漂洗过的那双回力鞋,这一套动作做完,她略有成就感地说:“这就有了点学生样了。”那天是我入校求学报到的第一天,家里弥漫着跟往常不一样的气氛。爸爸蹲在院子的水井旁,用抹布一遍遍在擦洗那辆二八大杠自行车。我还惊讶地发现非常不愿意洗头的爸爸竟然头发规整,再不是“怒发冲冠”的张飞模样。厨屋门口侧南角的露天餐桌上已摆好早饭,虽不丰盛但却有我最爱吃的鸡蛋与火腿肠,火腿肠在当时我们家庭算是稀罕物。妈妈郑重地将桌上那唯一的一根火腿肠放在我面前,又从碗里拿出两颗水煮蛋依次放在火腿肠的后面,嘴里念念有词:“以后要考一百分。”这么多年过去,那个早晨的蛋香味依然回荡在我的记忆中,质朴稍显迷信的“一百分”仪式开启了我漫漫求学路,虽不能助力我真考一百分,但也给了我诸多温暖的力量,它让我相信在学习背后始终有关心我的爸妈。

2018年9月,我站上了开德小学一间教室的讲台上,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初登讲台的前些时间并非是与幸福相伴,繁杂、吵闹、无序与无助日渐厮磨着初为人师本就不多的信心。这段时间的灰暗整日不散,聚拢心间,每日放学后空荡荡的教室里总会留下我惊慌无奈的哀叹,烦躁的情绪时常鼓动我去敲开校长的门,递上辞职信后转身离开。幸运的是那个难以忘却的教师节带着芳香而至,它将我拉向讲台,鼓励我重新出发。9.10日教师节那天清早有着薄薄的晨雾,隐约站在校门口的是学校三位校长,手持鲜花,给每一位到校的老师送上诚挚的感谢,那一刻,我是温暖的,一个深陷迷途的孩子好像找到了家的方向。走到教室,瞬间被鲜花包裹,一束束散发着浓郁香味的百合、郁金香、康乃馨让教室变得温馨可爱,孩子们口中送上一句句略显生涩的祝福语,让这个节日更显庄重。校长与班中孩子让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教师节,不知怎的,那天过后,我繁杂的心逐渐沉静下来,心中燃起了一束簇拥着教育梦的小火苗。

(二)

我深知那软绵绵的仪式感在学生心中的分量,在我带班这几年中,我尽己所能,选取恰当的时间给班中孩子带来熨帖温润的各种小仪式。

每每新学期开学,我总要绞尽脑汁创设出一个与以往不一样的“迎新仪式”,新学期入班的刹那,让他们感受到教室的温暖,感受到老师的爱。教室里洁净如新,桌椅摆放整齐,黑板上涂画出炫彩的迎新祝福语,当然这些只是常规操作,接下来做的才是感动所在。我曾用鲜花装点教室,圆了他们“走进教室像走进花园”的梦想,嗅着浓郁的花香,注视着四周的花束,享听着李老师动情的话语,从这样的学期新起点出发,怎会没有方向?我还曾在新学期开学前为每个学生量身写了一封短信,装入信封,信封上用我略显潦草的字签下某某亲启,学生读着老师写给他们的信,夹在字里行间的温暖会在短时间内消融因一个假期未见的陌生感。即使没有这些,我也会在开学那天,早早地站在教室门口等待着他们到来,当小身影走近你身边时,伸出手与他们的小手握一握,并送上一句祝福鼓励的话,这样的开学对他们来说也是暖融融的。

各个重大节日也是要与他们一起度过的。一年级时的植树节,我们拎起水壶、水杯穿梭在校园内的小树林里,每人认领一颗树朋友,与其约定,每年的植树节都要来这里看望它,当然日常也鼓励他们多去树朋友那走动走动。每年的世界爱眼日、世界读书日、世界安全教育日等,除了普及相关知识,组织个朗诵或是观看个相关视频都可以加深节日的仪式感。像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内蕴丰厚的中华传统节日更需要隆重欢度,歌唱舞蹈、钢琴快板,欢乐中谙熟传统文化的同时,这一天定会成为他们与众不同的一天。六一儿童节是他们的专属,每年为这天着实累死我不少脑细胞,既要别开生面精彩有意义,又得让他们在这天感悟到成长的痕迹,如果借用亲情或是爱国情让他们流下童真的泪水,这个儿童节他们会珍藏很久很久。遗憾的是,今年给他们庆祝了十岁成长礼,他们已不再是儿童,成为了少年,今后的儿童节就与他们无缘了。

欢愉的节日庆典可以增加他们生命的宽度,而悲怆的节日仪式却可以增加他们生命的厚度。每年的5.12汶川震灾全国哀悼日、9.18勿忘国耻日、12.13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等,也要让学生静立默哀,思悼先者,珍惜当下幸福生活。这样的仪式虽如惊鸿一瞥,短短消逝,但是它们如同生命调味料一般,添加上,就会醇厚,有人情味。

(三)

生活哪有那么多诗和远方,柴米米油盐酱醋茶才是生活。万人共庆的大节日我们不曾错过,日常的点点滴滴也可成为我班别有韵味的仪式感。

三年级时的某个阴冷冬日,一只粗心呆萌的鹦鹉误撞入我们班,看着它时而惊慌悲鸣,时而兴奋讨好的样子,学生心生怜惜,想将它暂时留下来。在教室悄默默地喂养一只鸟不是易事,围绕文明养鸟的主题,我班依次组织召开“喂养讨论会”“班纪班规制定会”“鸟是我们的宣讲会”,让一只鸟顺利成为我班一员。后来鸟主人寻来,本想着组织一次话别欢送会,但是一想到他们泪眼婆娑、依依不舍的面容,最后,我还是像迎它进班一样,小心翼翼地让其离开了我们。教室里养鸟是我们的第一次,日常校园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第一次。我们的教室第一次搬换到了南教学楼上,举行一次“教室是我家”的乔迁仪式少不了;数学老师要换了,与新数学老师的第一次相见也应该隆重热烈;阴雨绵绵接连数日不见晴天,第一缕阳光奔泻下来时,组织学生细细观察,品味大自然的奇妙伟大;学期第一次春游,第一次校级运动会,第一次拿奖,第一次写超过350字的作文……生活中有太多的第一次需要我们浓墨重彩般去铭记。

小周同学因在学校组织的宪法学习活动中表现积极主动,创作的手画报精致漂亮,周一的班会有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像小周同学学习”。仪式感是表扬鼓励的最好载体,好人好事、创先争优、知错能改等事迹,如果借助一场用心的仪式活动,给其一点“仪式感”,这起到的激励作用是无法想法的。小渝同学吸取上次教训,连续一周之内没有迟到纪律,那本周的开德美学童非他莫属,在其他同学羡慕的颁奖音乐中将奖状颁给他,迟到估计会离他远远的。班中第五小组本周争得13面小红旗,组内卫生洁净,组员间团结互助,那周五下午放学前的十分钟里我们就一起夸夸第五小组吧。像这样“小题大做”“没事找事”的仪式感要像春天里的嫩芽一样,创造条件让其破土生长。

怎样才能有仪式感呢?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索的问题。是不是非得霓虹炫彩、舞美音响才有仪式感?我看未必。仪式感源于用心,源于打破常规,因为仪式感后总会附带着感动、激励,用心在常规的生活轨迹上点起一圈涟漪,让事件对象萌生感触,这就是仪式感。当然校园内的仪式要简约有效,一句有温度的话,一封深情的告白信,一张亲手为学生写下的奖状,一节精心准备的主题班会课,都可以带来简约有效的仪式感。

读到一句非常喜欢的话:“生活需要仪式感,它会让你在平凡又琐碎的日子里,找到诗意的生活,找到继续前进的微光,找到不愿将就的勇气。”儿童成长也需要仪式感,被仪式感装点过的成长,也会寻到诗意的微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