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段时间不能去北京(为何没有直接去北京)
1973年,周恩来的病情日渐沉重,他向主席提议:从基层中找来一个人,帮助自己分担国务院的工作。经过与毛主席商议,组织上决定让在江西地方下放的邓小平,回到北京,帮助周总理分担国事。
然而,当组织上决定让邓小平回到北京消息,传到小平同志本人的耳畔时,邓小平竟然没有直接回到北京,而是抽出时间,先去江西看望了一名秘书。
(邓小平)
那么,邓小平前往江西看望的秘书究竟是谁?他与邓小平之间究竟有过一段怎样的不解之缘?
今天,本期节目为您讲述:1973年,邓小平复出时看望的那个人。
(伏案工作的邓小平)
1973年初,正当邓小平一家沉浸在新年的喜悦中时,一封电报为在江西度过了四个春节的邓小平带来了惊人的好消息:
组织上决定,让邓小平重新回到北京,协助周恩来的工作。
邓小平听闻这一消息后,十分激动地说:“我还可以再为国家干上二十年!”
(邓小平与毛主席)
然而,这份“复出令”让邓小平感到喜悦的同时,也让他对脚下的这片土地,有了依依不舍的眷恋。虽然说自己是在这里下放工作,可也毕竟在这里生活了四年。闲来无事时,邓小平十分喜欢登上井冈山,慰问在那里生活的父老乡亲,追忆那段年轻时的峥嵘岁月。
在收拾完行装后,夫人询问邓小平究竟什么时候动身去北京,邓小平说:“就在正月初六吧。”
(邓小平)
就这样,在1973年的正月初六,正当江西省的人民还沉浸在过年的喜悦中时,邓小平一家就已经乘坐着汽车,托载着行李,风尘仆仆地出发了。
经过一日的路途颠簸,邓小平一行人抵达了江西省进贤县,看到县城内热闹的场景,车中的邓小平似乎若有所思。忽然,他向前排的司机师傅问道:
“同志,请问这里是不是有一座五七干校?”
(五七干校干部合影)
五七干校,是那个时期特殊的历史产物。1966年,毛主席提出应该让各地工作的基层干部、知识分子,到一所学校里,和农民工人一样进行劳动,接受人民群众的再教育。在毛主席的倡议下,20世纪60年代末一批官学工农相结合的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华大地上生长起来。因为毛主席的这个提议是在那年的5月7日,因此后来这样的学校被统称为“五七干校”。
然而,坐落于江西省进贤县的这座五七干校却迥然不同。由于江西省革命老区的历史身份,这里的五七干校云集了当时一大批从北京调来的精英人才,其中甚至还包括毛主席的女儿——李讷。当时李讷主动向毛主席请缨,到五七干校工作,毛主席同意了女儿的要求。在这里,李讷和身边的工人吃的是一样的饭菜,做的是一样的粗活,从来不搞特殊化。正因为如此,人们才在那个时代钦佩毛主席的无私和伟大。
(毛主席与李讷)
在确定了传闻中的江西省“五七干校”正位于此时,邓小平对司机师傅说:“麻烦您把车开到那里去,我要去见一个人。”
这时,邓小平的妻子说道:“这一来一回,怕是要耽误时间。”可邓小平坚定地回应道:“就算是费一点功夫,但是小王我是必须要去看望的!”
(邓小平与美国总统卡特)
邓小平口中的“小王”,就是1952年以来跟随着自己的贴身秘书:王瑞林。
王瑞林于1930年1月出生于山东省徐家疃村的一户贫农家庭。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后,他参加革命,成为了一名解放军,并在次年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在此期间,他转战威海、大连等地,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
(王瑞林)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国务院机要处办报员。1952年9月,他被调往国务院,担任当时是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的私人秘书,从此与邓小平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
在担任邓小平的贴身秘书期间,王瑞林给邓小平留下了非常良好的印象。邓小平不止一次夸赞王瑞林“脑子灵活,能办实事”,将年纪上要小自己二十多岁的王瑞林,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
(邓小平夫妇与王瑞林)
然而,由于王瑞林跟随邓小平工作多年。因此,当邓小平被调往地方工作的时候,在1969年,王瑞林同样被调往江西,到进贤县的五七干校进行劳动再教育。
邓小平的女儿,在文章中这样回忆道:虽然平日里父亲少言寡语,但是他对和自己亲近的人之间,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而王瑞林就是和父亲感情之间十分深厚的一位。
(邓小平夫妇)
正因为和王瑞林相处多年的特殊感情,邓小平才不顾时间和日程,执意要下车前去五七干校内探望王瑞林。在走进五七干校后,邓小平谦逊地说明了自己来意,表示自己想要看望一下昔日的老朋友。
五七干校的工作人员对邓小平说道:“小平同志,我们已经收到您的请求,但还需要向组织上报。”
于是,邓小平一行人就在进贤县暂住了下来,等待着组织的消息。到2月10日,北京发来电报,同意邓小平到进贤县县委招待所那里,去看望王瑞林。
(邓小平与王瑞林)
在收到北京的电报后,邓小平等人又惊又喜地开车前往县委。到县委大楼后,和邓小平同行的刘书兴想要搀扶邓小平上楼,但是被邓小平摆摆手拒绝了。邓小平得知王瑞林就在楼中时,自己高兴地三步并做两步,朝楼上走去,全然没有已经接近7旬高龄的样子。邓小平一边走一边喊着:“瑞林,瑞林,你在屋子里吗?”
此时,坐在招待所内的王瑞林在听到自己熟悉的声音时,高兴地从沙发上坐了起来,激动地握住邓小平的手:“首长,实在是好久不见了!”邓小平在看到王瑞林从昔日里青涩的年轻小伙,如今也变成了一个成熟的中年人时,不禁也跟着感慨道:“我们如今已经有六年多没有见面了,今天见到,真的让我很高兴!”
(邓小平)
王瑞林在做邓小平的私人秘书期间,十分关心邓小平个人的身体健康。当他值得邓小平的年龄已经是69岁时,他十分关切地向邓小平问道:“老首长,您最近的身体健康状况怎么样?”
邓小平说道:“我的身体一直都很好,各个零部件都能照常运转,我是不会去看望医生的,医生也会不喜欢我这个浑身找不出毛病的病人。”
(邓小平)
邓小平一番诙谐幽默的言语,引得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不禁哈哈大笑。邓小平对王瑞林说道:“瑞林,还没有吃饭吧,我们一起到饭桌上好好聊聊天!”
据邓小平的女儿回忆:“在和王瑞林吃饭聊天的时候,父亲的脸上流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从在江西地方工作,到如今即将前往北京,我已经很久没有看见过父亲脸上这样的笑容了。”
(邓小平)
在吃过午饭后,邓小平和王瑞林之间的话题还是没有结束,邓小平对五七干校的负责人孙树槐说道:“树槐,我想向组织申请,带着王瑞林到江西南昌住上一两天,你看可以吗?”
孙树槐素来敬重这名从风雨中走出来的老人。因此,在邓小平向他提出想要带王瑞林住两天的想法后,他十分爽快地就同意了邓小平的要求。
就这样,王瑞林乘坐着邓小平一行人的车,抵达了江西省的省会南昌。在和邓小平同行的那段时间里,王瑞林不禁再次回想起了自1952年以来,他和邓小平朝夕相处,并肩作战的那段时光。
(王瑞林)
在到达南昌后,王瑞林整日与邓小平在一起,每天似乎都有说不完的话,邓小平的女儿也十分恭敬地管王瑞林叫“王叔叔”,这让王瑞林既感到高兴,也感到难过:高兴的是,如今的他能够和自己的老首长再次重逢。而难过的是,如今时过境迁,自己和老首长的白了头发,就连孩子都已经这么大了。
在南昌城短暂地居住过两天后,王瑞林和邓小平之间做了依依不舍的道别,他还需要回到五七干校,继续完成他的学业。临别之际,邓小平再三叮嘱王瑞林,如果有需要帮助的地方,随时和自己联系,王瑞林激动地和邓小平说:“谢谢首长!您也要多保重!”
(邓小平)
1978年,新的历史时期即将到来。就任国家最高领导人的邓小平,此时依然没有忘记远在江西五七干校内的王瑞林。因此,在这一年的1月,邓小平给江西地方写信,再次将阔别多年的王瑞林调到自己的身边来工作,继续担任自己的秘书。时隔5年,当王瑞林与邓小平二人再次相见后,两名昔日的战友就好像初次相识一样,激动地握紧对方的双手。
因为跟随邓小平身边多年,王瑞林在历史伟人的熏陶下,逐渐成长为了能够独挡一面的将领。1990年,王瑞林担任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他刚正不阿,办事公平的品格,整肃了军纪,使人民军队的面貌为之焕然一新。1995年,年过六旬的王瑞林成为军委委员,用自己的后半生为国防现代化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王瑞林)
1997年2月19日,王瑞林一生的战友,中国的历史伟人邓小平因病逝世,享年93岁。得知自己老首长逝世消息的王瑞林,内心十分悲痛,决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百倍努力,绝不辜负老首长的期望。晚年的他,除了从事国防事业方面的工作外,还亲笔撰写他关于邓小平同志的种种回忆录,为后世的中国人民还原了一个可亲、可敬的邓小平同志。
到2002年,年过七旬的王瑞林从岗位上退休,但是晚年的他依然关心着国家大事。他最喜欢的节目是新闻联播,平日里最大的兴趣爱好也是读书看报。在报纸上,王瑞林能看到自己关心的国家大事,让他能够感觉到:自己无论身在何方,自己的心都和党与人民永远站在一起。
(王瑞林)
2018年12月8日,为人民辛劳一生的王瑞林因病逝世,享年88岁。他的一生,忠于自己的老首长,忠于自己热爱的国家和人民,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位信仰坚定的公仆。历史不会忘记,在一个伟人的身旁,曾有这样一位和他情谊深厚的战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