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聊城高一上学期语文试题 2022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山东聊城高一上学期语文试题 2022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山东聊城高一上学期语文试题 2022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山东聊城高一上学期语文试题 2022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

高二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姓名、县(市、区)、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

3.答题卡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学地理学是研究文学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文学事象的分布、变迁及其地域差异的科学。在语义学当中,文学地理是由“文学”和“地理”两个词组共同构成。其中“文学”即“为文之学”,其中“文”的本意为“花纹”和“装饰”,因此“文学”更多兼具审美艺术价值的内涵表现;“地理”最早出现在《易·系辞》中,与“天文”对应,而随词义发展和引申,地理开始逐渐以阐明山川陵谷特征为主要意指,即山川形体之象和内在逻辑。文学地理的形成来源于以文学记录地理的创作形态。最早文学地理学并非自觉概念,而是经过西方文学批评译介形成的外来解释概念,后经我国大批学者的努力,现已成为一门有自己的理论术语、有独立的研究对象、有特色的研究方法的文学研究新学科。

一般认为,文学地理学应当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其一是文学与地理学的相互结合,主要是以文学融入为目的,进行地理学内容或素材的表现。从古至今的文学作品中均不乏以自然地理风貌为内容表现的文学创作,这类文学作品的地理因素作为叙事背景存在,用以进行场景渲染和营造。其二是以地理为核心所呈现的文学形态。这类地理著作本身以地理为主要内容,但是同时具有文学特质,如《水经注》《徐霞客游记》等著作,虽然为地理学著作,具有地理学的研究价值,但同时其行文方式独特,具有较强的文学意蕴。

不过在相关文学批评的研究视野中,针对性进行批评研究的更多为第一类文学地理学内容,研究学者认为“文学”才是文学地理学当中的核心,这种文学认定尝试从文学视角对文学所呈现的地理进行解构,地理的表现最终是为文学的呈现所服务的,地理意义是文学意义之下的第二义。

就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文学地理学强调文学创作应当具有连通“地气”的能力,文学要素中的地理作用与文学表达应当形成彼此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往文学研究主要是针对地理分布情况构建文学系统,典型的郡望研究模式便是文学批评的重要导向。今后文学地理学研究要尝试以地域性文化演变进路、文学史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在这种文学范式之下,相关的文学批评要以地理如何成就文学价值、文学家所受何种地理影响为思维内核。

(摘选自陶瑞萱《中国文学地理学研究综述》)

材料二

沈从文的《边城》是研究文学地理学的典范之作,他所塑造的地域空间饱含诗性。湘西边城特有的清新秀丽的自然风光是他文学地理创作的本源,一些意象的烘托颇为惬意。其中贯穿整部小说的便是水的意象。边城茶峒依水而建,《边城》的故事都是围绕着水而展开。故事的主人公老船夫和少女翠翠便是生活在水边,靠着渡船过着生活。水贯通了整座茶峒边城,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凭借着水而彼此连结和交流。边城中的水是一种环境象征。它是一种自然景致,一种自然形成的天然屏障。茶峒人民因水而与外界阻隔,俨然一座世外桃源。它的存在预示着生命的诞生,烘托着爱情的朦胧,同时也宣示着生命的终结。它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象,还是一种生命的启示。同时,边城中的水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代表了生活在其中的茶峒人民心灵的纯洁和质朴,充满灵性和柔情。

同时,作为沈从文故乡的湘西世界,其特有的民风民俗也正是他极力想要向读者展示的部分。依山傍水的湘西边城,养育着质朴无华的人们,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他们独特而又真实。祖父对孙女翠翠的爱,翠翠对二老傩送的爱,天保与傩送的手足之爱都是未曾遭受现代文明侵袭的传统之美。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他们摆脱了世俗权势和利益的裹挟,唯一久存的是美好的人性和真挚的情感流露。这是秀丽环境下自然、淳朴、善良的灵魂。除却民风,民俗也是《边城》中的重头戏。在湘西端午节过节方式也颇具地方特色,有泅水捉鸭子,龙舟竞渡等等,傩送和翠翠第一次见面便是在端午节,因此这个节日自然而然也成了两人爱情的见证,自然也成就了一种诗性的遐想空间。

(摘选自刘威《文学地理视域下沈从文湘西世界探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地理从词义发展和引申角度来看,包含审美艺术价值和山川陵谷特征的双重内涵。

B.文学地理学是外来解释概念,最早源于以文学记录地理的创作形态,现已成为一门文学研究新学科。

C.地理学著作虽然具有较强的文学意蕴,但本身仍以地理为主要内容,因而不在文学地理学的研究视野之内。

D.《边城》中,沈从文对湘西自然风光和民风民俗的着意描摹,使它成为研究文学地理学的典范之作。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地理学认为,尽管文学和地理彼此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但地理的表现最终是为文学的呈现服务。

B.在不同地域端午节的过法不尽相同,因此《边城》对当地端午节的描写体现出地理上的独特性。

C.因为未曾遭受现代文明侵袭和世俗权势和利益的裹挟,湘西才形成了自然、淳朴、善良纯质的湘西民风。

D.虽然地理意义是文学意义之下的第二义,但文学地理学的研究方向要侧重于地理对文学的影响。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文学地理学研究对象的一项是(3分)

A.《秦腔》(贾平凹) B.《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C.《再别康桥》(徐志摩) D.《蜀道难》(李白)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写作思路。(4分)

5.结合材料观点,请从《边城》中选择一个除水之外的你印象最深的地理意象,试做赏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北平的四季

郁达夫

中国的大都会,我前半生住过的地方,原也不在少数;可是当一个人静下来回想起从前,上海的闹热,南京的辽阔,广州的乌烟瘴气,汉口武昌的杂乱无章,甚至于福州的秀丽,以及杭州的沉着,总归都还比不上北平的典丽堂皇,幽闲清妙。

北平的人事品物,原是无一不可爱的,就是大家觉得最要不得的北平的天候,和地理联合上一起,在我也觉得是中国各大都会中所寻不出几处来的好地。为叙述的便利起见,想分成四季来约略地说说。

北平自入旧历的十月之后,就是灰沙满地,寒风刺骨的节季了,所以北平的冬天,是一般人所最怕过的日子。但是要想认识一个地方的特异之处,我以为顶好是当这特异处表现得最圆满的时候去领略;故而夏天去热带,寒天去北极,是我一向所持的哲理。北平的冬天,冷虽则比南方要冷得多,但是北方生活的伟大幽闲,也只有在冬季,使人感受得最彻底。

先说房屋的防寒装置吧,北方的住屋,并不同南方的摩登都市一样,用的是钢骨水泥,冷热气管;一般的北方人家,总只是矮矮的一所四合房,四面是很厚的泥墙;上面花厅内都有一张暖炕,一所回廊;廊子上是一带明窗,窗眼里糊着薄纸,薄纸内又装上风门,另外就没有什么了。在这样简陋的房屋之内,你只教把炉子一生,电灯一点,棉门帘一挂上,在屋里住着,却一辈子总是暖炖炖像是春三四月里的样子。

到了下雪的时候哩,景象当然又要一变。早晨从厚棉被里张开眼来,一室的清光,会使你的眼睛眩晕。在阳光照耀之下,雪也一粒一粒的放起光来了,蛰伏得很久的小鸟,在这时候会飞出来觅食振翎,谈天说地,吱吱的叫个不休。数日来的灰暗天空,愁云一扫,忽然变得澄清见底,翳障全无;于是年轻的北方住民,就可以营屋外的生活了,溜冰,做雪人,赶冰车雪车,就在这一种日子里最有劲儿。

我曾于这一种大雪时晴的傍晚,和几位朋友,跨上跛驴,出西直门上骆驼庄去过一夜。北平郊外的一片大雪地,无数枯树林,以及西山隐隐现现的不少白峰头,和时时吹来的几阵雪样的西北风,所给人的印象,实在是深刻、伟大,神秘到了不可以言语来形容。直到了十余年后的现在,我一想起当时的情景,还会打一个寒颤而吐一口清气,如同在钓鱼台溪旁立着的一瞬间一样。

北平的冬宵,更是一个特别适合于看书,写信,追思过去,与作闲谈说废话的绝妙时间。记得当时我们兄弟三人,都住在北平,每到了冬天的晚上,总走拢来聚在一道,会谈少年时候在故乡所遇所见的事事物物。小孩们上床去了,佣人们也都去睡觉了,我们弟兄三个,还会得再加一次煤再加一次煤地长谈下去。像这一种可宝贵的记忆,像这一种最深沉的情调,本来也就是一生中不能够多享受几次的昙花佳境,可是若不是在北平的冬天的夜里,那趣味也一定不会得像如此的悠长。

而北方春天的最值得记忆的痕迹,是城厢内外的那一层新绿,同洪水似的新绿。北平城,本来就是一个只见树木不见屋顶的绿色的都会,一踏出九城的门户,四面的黄土坡上,更是杂树丛生的森林地了;在日光里颤抖着的嫩绿的波浪,油光光,亮晶晶,若是神经系统不十分健全的人,骤然间身入到这一个淡绿色的海洋涛浪里去一看,包管你要张不开眼,立不住脚,而昏厥过去。

我在北平,曾经过过三个夏天;像什刹海,菱角沟,二闸等暑天游耍的地方,当然是都到过的;但是在三伏的当中,不问是白天或是晚上,你只教有一张藤榻,搬到院子里的葡萄架下或藤花阴处去躺着,吃吃冰茶雪藕,听听盲人的鼓词与树上的蝉鸣,也可以一点儿也感不到炎热与薰蒸。而夏天最热的时候,在北平顶多总不过九十四五度,这一种大热的天气,全夏顶多顶多又不过十日的样子。

在北平,春夏秋的三季,是连成一片;一年之中,仿佛只有一段寒冷的时期,和一段比较得温暖的时期相对立。由春到夏,是短短的一瞬间,自夏到秋,也只觉得是过了一次午睡,就有点儿凉冷起来了。因此,北方的秋季也特别的觉得长,而秋天的回味,也更觉得比别处来得浓厚。北平近郊的秋色,实在也正像是一册百读不厌的奇书,使你愈翻愈会感到兴趣。

秋高气爽,风日晴和的早晨,你且骑着一匹驴子,上西山八大处或玉泉山碧云寺去走走看;山上的红柿,远处的烟树人家,郊野里的芦苇泰稷,以及在驴背上驮着生果进城来卖的农户佃家,包管你看一个月也不会看厌。春秋两季,本来是到处好的,但是北方的秋空,看起来似乎更高一点,北方的空气,吸起来似乎更干燥健全一点。而那一种草木摇落,金风肃杀之感,在北方似乎也更觉得要严肃,凄凉,沉静得多。你若不信,你且去西山脚下,农民的家里或古寺的殿前,自阴历八月至十月下旬,去住它三个月看看。古人的“悲哉秋之为气”以及“胡笳互动,牧马悲鸣”的那一种哀感,在南方是不大感觉得到的,但在北平,尤其是在郊外,你真会得“感至极而涕零,思千里兮命驾”。所以我说,北平的秋,才是真正的秋。

统观北平的四季,每季每节,都有它的特别的好处;冬天是室内饮食奄息的时期,秋天是郊外走马调鹰的日子,春天好看新绿,夏天饱受清凉。至于各节各季,正当移换中的一段时间哩,又是别一种情趣,是一种两不相连,而又两都相合的中间风味,如雍和宫的打鬼,净业庵的放灯,丰台的看芍药,万牲园的寻梅花之类。

一九三六年五月廿七日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运用反衬手法,借写南方各个城市的不同特点,突出北平四季的典丽堂皇、悠闲清妙。

B.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其中第二段承上启下,由对北平的总写到对北平四季的分写,过渡自然,层次清晰。

C.“在日光里颤抖着的嫩绿的波浪,油光光,亮晶晶。”连用两个叠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D.全文运用饱含深情的文字,准确细腻地表现描写对象的特点。用字遣词贴切,语言清雅隽永。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同洪水似的新绿”,由城乡内外的新绿联想到洪水,写出了新绿的浓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感。

B.文中叙写兄弟三人在北平冬夜相聚,彻夜长谈,不忍散去,意在表现对相聚时光的珍惜和兄弟之间的手足深情。

C.文章语言文白相间,典雅中夹杂口语,如“就在这一种日子里最有劲儿”运用了儿化音,极具生活化和表现力。

D.“北平郊外的一片大雪地……神秘到了不可以言语来形容”,可以看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闲适、祥和的喜爱和向往。

8.作者为什么说“北平的秋,才是真正的秋”?请简要说明。(4分)

9.郁达夫在《清新的小品文字》中这样阐释:“小品文字的所以可爱的地方,就在它的细、清、真的三点。”其中的“清”指的是清新淡雅,充满诗情画意,请结合文章内容对“清”这一特点进行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日毋以是为我累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礼,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剑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修泣而志之,不敢忘。太夫人姓郑氏,世为江南名族。治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节选自欧阳修《泷冈阡表》)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日毋以是为我累/

B.太夫人告之日/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

C.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

D.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日毋以是为我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姑,文中指丈夫的母亲,与《孔雀东南飞》中“便可白公姥”的“姥”意义相同。

B.归,文中指女子出嫁,与《项脊轩志》中“吾妻来归”的“归”意思相同。

C.岁,文中指岁星,古人以此纪年,与《兰亭集序》中“岁在癸丑”的“岁”意义相同。

D.苟,文中指随便、马虎,与《陈情表》中“欲苟顺私情”的“苟”意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阳修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欧母虽然生活艰难,但却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

B.欧父在为母服丧期间,年终祭祀时,都会流着眼泪感叹无论祭品多丰盛,不如生前微薄的奉养。

C.欧父居官仁厚,审案谨慎。遇到死刑犯,尽力替他们开脱,即便如此,认为自己仍会有失误。

D.作为贤妻良母的形象,欧母坚贞平和,无论家境顺逆,都保持着俭约的家风和乐观的态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日:“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

(2)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

14.此文对“太夫人”与《项脊轩志》对“大母”的记述,在写作手法和情感方面有何相似之处?(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①

李白

昨夜谁为吴会吟,风生万壑振空林。

龙惊不敢水中卧,猿啸时闻岩下音。

我宿黄山碧溪月,听之却罢松间琴。

朝来果是沧洲逸,酤酒提盘饭霜栗。

半酣更发江海声,客愁顿向杯中失。

注:①吴吟:唱吴地歌曲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5.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首诗开篇都是别出心裁,不先写人而先写声,突出了乐声,产生“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

B.白诗的“风生”句与贺诗的“昆山”句都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描写了歌声的嘹亮和音乐的美妙。

C.白诗在描写歌声时,呈现了诗人的反应和情感,而贺诗没有对诗人相关方面直接涉及。

D.两首诗都使用多角度侧面烘托的手法来表现音乐效果,未从正面描写吟唱者和演奏者。

16.因李凭与殷十四两人身份各异,所以同样是描摹音乐,但两诗在意象的选择上有明显的不同,请做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与陶渊明“引壶觞以自酌”的饮酒方式不同,王羲之更喜欢与朋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兰亭集序》)

(2)与陶渊明“门虽设而常关”的隐居生活相似,杜甫也只是在朋友来时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客至》)

(3)与陶渊明“实迷途其未远”的及时醒悟的感受相同,屈原也曾有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骚》)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6月16日,三星堆八号坑的金面罩铜头像冲上热搜。镜头之下,历经数千年的黄金面罩依旧金光闪闪、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了解,这是三星堆新一轮考古发掘中唯一一件仍附着在青铜头像上的黄金面罩,不仅引发了人们对三星堆古文化的好奇心,还让广大网友的想象力洞开。有人说,这是外星文明的遗存,原因是大量出土文物的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有人说,这是穿越者的杰作,理由是泥塑陶猪与现代卡通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铜大立人”的手杖更是神似“自拍杆”……在考古界,三星堆的每一次“出圈”,都唤起我们对那悠远文明的无限遐想。三星堆的走红,让长期“坐冷板凳”的考古业从幕后走向前台。曾几何时,社会上对考古有许多误解,随着网上曝光率的增加,人们对考古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新的认识。三星堆不断“上新”后,考古人员也担负起向公众科普的任务。这对新时代的考古工作者而言,是挑战也是机遇。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在世人面前徐徐展开的极大丰富了神州大地多元起源、异彩纷呈的文明样态的古蜀文明进一步佐证了“中华文明是唯一不曾断绝的文明”这一论断,对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意义重大。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使用了“出圈”“上新”等网络词语,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21~23题。(10分)

近期,学校将举办首届校园戏剧文化节,高二年级准备排演老舍的经典剧作《茶馆》(第一幕),参加本次戏剧节展演。现面向高二同学招募演员和工作人员。

21.假如让你负责道具,你要为“刘麻子”准备什么道具?(2分)

22.假如让你在王利发、秦仲义、常四爷中选一个角色,你会扮演谁?你如何理解一角色?(4分)

23.假如让你负责宣传,请为本次演出拟写一个海报文案(内容宣传,演出信息),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80字。(4分)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路边有棵唐槐,伫立在那里一千多年了,干粗叶茂,依然充满着活力。人们经过它时,往往会看一眼它的沧桑和健壮。而它,也在静静地凝望着过往的一切。

请以“树的凝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

2.C

3.B

4.①首先提出“文学地理学”的概念并介绍其发展历程。②接着介绍了文学地理学包含的两个层次的内容。③然后重点阐述了文学地理学的第一层次内容的含义。④最后指出了文学地理学的研究方向。

5.示例:渡船

渡船背后所代表的生活和价值观:翠翠和爷爷以摆弄渡船为生,生活十分拮据。即便生活如此清苦,当客人硬是要给祖孙俩额外的渡钱时,他们也拒绝接受,还自备上好的烟招待渡客。可以看出祖孙二人的淳朴善良。其它地理意象如吊脚楼、月亮、黄狗等均可。

6.A

7.B

8.①北平的秋天时间更长。②北平的秋天天空更加旷远,空气更加干燥健全。③北平的秋天更加严肃、凄凉、沉静。④北平的秋天更能让人感觉到古人悲秋的哀感。

9.①北方人家的四合房、泥墙、暖炕、风门、炉子等防寒设施,淳朴清新,充满生活气息。②小鸟在阳光照耀下振翎觅食,清新自然,充满诗情。③雪天屋外生活如溜冰、做雪人等富有生活情趣。④冬宵适合看书、写信、回忆和闲谈,写出北平冬夜的温情,清新雅致。

10.D

11.D

12.B

13.(1)偶然吃些好的酒菜,他也会流泪说:“从前娘在时常常不够,如今富足有余,又无法让她尝到!”

(2)但他在家里,从不虚夸伪饰,他这样做事情,是发自内心的啊!

14.写作手法:都以语言描写为主。

情感:都充满了对子孙的鼓励与期待。

15.D

16.(1)李凭:宫廷乐师。选择意象多富丽华贵,如吴丝、蜀桐、十二门、紫皇、桂树等。

(2)殷十四:山中隐士。选择意象多清幽脱尘,如万壑、空林、碧溪、松间、沧州、霜栗。

17.(1)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

(2)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3)回朕车以复路兮 及行迷之未远

18.璀璨多目 奇异诡谲 如出一辙(其它合理也可给分)

19.古蜀文明极大丰富了神州大地多元起源、异彩纷呈的文明样态。随着研究的深入,古蜀文明在世人面前徐徐展开,这进一步佐证了“中华文明是唯一不曾断绝的文明”这一论断,其对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意义重大。

2.运用网络词语贴近当代青年生活,更容易引起当代青年共鸣,容易被他们理解和接受,便于古老的三星堆文化在当代社会传播和传承。

21.鼻烟壶,洋表

22.示例一:王利发

王利发是一个处在社会底层的小市民,一个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的老实本分的生意人。他安分守己,谨言慎行,勤劳本分,他对权贵也要卑躬屈膝,对自己的主顾不会得罪。他处世圆滑,心思缜密,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对社会上每一种人的心理都揣测拿捏得相当准确。

示例二:秦仲义

秦仲义是一位立志搞实业救国的民族资本家。他不卑不亢,表面上对庞太监奉承、谦和,内心中流露出对其不敬和鄙视,显露出继续较量的勇气。他性情高傲,对王利发既有同情,又有不屑。

示例三:常四爷

常四爷是一个具有侠骨豪情的“旗人”,他性格耿直,具有正义感和爱国心,但他也有思想守旧落伍的一面。

23.大茶馆,小社会,三教九流会面之处,人生百态展现之地。高二年级倾情奉献,学校礼堂不见不散。近期演出,敬请关注。

24.参考2022年高考作文阅卷标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