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相王安石(王安石身为北宋名相)
王安石,抚州临川人,字介浦,号半山,北宋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曾被封为荆国公,死后又被追封为舒王。
因此王安石瞬间又得到了这么一系列的称呼:王临川、王文公、舒王、荆公等等。很多人了解王安石,都是从他的仕途来看的。
因为王安石太优秀了,一不小心就做到了宋神宗时期的宰相,而且是两次为相,两次罢相。期间主导熙宁变法,差点儿就将一蹶不振的北宋,给带向了强大。
其实王安石除了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以外,他还是著名的文学家。从他能入选唐宋八大家我们就能看得出来,他的散文实力绝对不可小觑。
除了散文,在文学方面,王安石的诗词也是巅峰级别的。大家肯定对这一首诗耳熟能详: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首《梅花》是王安石第二次罢相的时候所写。这也是他人生的分界线,从这首诗里我们就能看得出,王安石在派系之争中,不胜其烦。自己的变法志向,却被派系之争所扰乱。他的内心是纠结的,似乎自己和那凌寒独自开的梅花一样,只可孤芳自赏了。
其实王安石的诗词中,还有一大批非常优秀的作品。之所以他的诗词特殊,那是因为他的作品不是模仿,而是创新,是北宋文坛别具一格的特色。
最关键的是,王安石的诗词,和他在官场上的所作所为,其实是息息相关的。尤其是他笔下的那些花儿,每一朵,都有其特殊的含义。
一、王安石笔下的野花,惹人怜爱。
宋仁宗庆历七年,这一年王安石知鄞县。我们要知道,王安石考上进士以后,长达26年时间里,都在外地做官,从来不肯入朝做官。
为啥?我认为有这么两点原因:
- 第一,庆历新政时,宋仁宗过于软弱,没有坚定地支持范仲淹等人的变法建议,结果导致庆历新政惨淡收场。王安石知道,这个时候自己就算去了朝廷也不管用。
- 第二,宰相必起于州部。这也是当时包括苏轼、司马光等文人的一致看法。只有在基层得到充足的锻炼,知道民情如何,将来才能在朝堂大展拳脚。
在知鄞县的时候,王安石在东乡天童山游玩时,就曾经写下两首诗《越人以幕养花游其下二首》。
其一:
幕天无目地无尘,百紫干红占得春。野草自花还自落,落时还有惜花人。
其二:
尚有残红已可悲,更忧回首只空枝。莫嗟身世浑无事,睡过春风作恶时。
这两首诗的寓意很明显,王安石很讨厌那些娇生惯养的王孙贵胄。他觉得这帮人就跟温室里的花儿一样,虽说锦衣玉食,可生命力很脆弱,稍微遇到一点儿挫折就完犊子了。而且无人关心无人问,亲情约等于零。
反而是穷苦人家的人,在艰难中磨练出了意志力,才有了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同时,普通人家更注重亲情,所以会有更多的人怜爱。
王安石在变法的过程中,特地打压了那些王孙贵胄。过去他们吃喝玩乐,啥事儿不干就能领取丰厚的俸禄,还有若干田产的收入。可王安石变法的过程中,却直言这帮人是蛀虫,剥夺了他们世袭官职的权力,甚至重新丈量天下土地,让这帮贵族子弟把不义之财给吐出来。
这时候的王安石还远没有进入朝廷中枢,但是已经有了打压权贵,富国强民的思想。这也为后来他的变法打下了基础。
二、王安石笔下的梅花,顾影自怜却坚韧不拔。
除了刚才那首《梅花》外,其实王安石咏梅的诗作多达数十篇之多。由此可见,王安石这个人,偏爱梅花。比如说这首《独山梅花》:
独山梅花何所似,半开半谢荆棘中。美人零落依草木,志士憔悴守蒿蓬。亭亭孤艳带寒日,漠漠远香随野风。移栽不得根欲老,回首上林颜色空。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在王安石担任宰相之前,这个时候的他依旧在外地做官。他所看到的梅花,独自在偏僻的山中开放,就好比他自己一样,独自在外地做官,努力积攒经验。
后面4句就能看得出王安石此时的心境了,他觉得这些梅花已经有了远香,一旦到了闹市区,绝对香气袭人。
这就等于是说,王安石自己已经积攒了很多经验,完全有能力到朝廷主持变法了。可惜目前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而且君王也未必支持,这是王安石内心的惶惑。
还有一首《金陵即事三首》其一:
水际柴门一半开,小桥分路入青苔。背人照影无穷柳,隔屋吹香并是梅。
结绮临春歌舞地,荒蹊狭巷两三家。东风漫漫吹桃李,非复当时仗外花。
自古以来,文人在梅花身上,发现了若干优秀的品质。比如说元亨利贞,指的就是梅花的四种不同的阶段:
- 刚冒芽儿的梅花为元。
- 花开以后芬芳遍地的梅为亨。
- 花谢后的梅子为利。
- 成熟以后的梅子为贞。
而王安石赏梅时,却别具一格,他更加看重的,是梅花那种凌寒独自开的坚忍品质。在王安石手里,梅花不仅芳香四溢,而且清冷孤傲,最关键的是,梅花有傲骨!这是王安石所追求的人生品质。
在王安石看来,做人做事也是一样,只有领略了梅花那种凌寒独自开的品质后,在变法的过程中才能坚韧不拔地践行下去。
三、王安石笔下的杏花,充满了春天的活力。
在王安石之前,其实很少有人会将杏花当成写作题材,就算是王安石写了十来次杏花,其实也没有将这个题材真正发扬光大。
这种小众的题材,其实很难写。王安石之前的作者,一般都是单纯地描绘杏花的外貌、香味等等,很少延伸带入寓意。可杏花到了王安石笔下,便有了特殊的寓意。
比如说这首诗《病中睡起折杏花数枝二首》其一:
独卧南窗榻,翛然五六旬。已闻邻杏好,故挽一枝春。
这都不用解释,大家就能一眼看出王安石此时的心境了。当时王安石一觉醒来,忽然发现自己已经很大年纪了。
正当他慨叹人生短促易逝的时候,忽然看到了旁边的杏花,不免唤起了他对春天的向往。似乎整个人又充满了年轻时的活力了!
王安石还写了一堆《杏花》诗,其中这首《杏花》就很有特点:
石梁度空旷,茅屋临清炯。俯窥娇饶杏,未觉身胜影。
嫣如景阳妃,含笑堕宫井。怊怅有微波,残妆坏难整。
本身是单纯地欣赏杏花,王安石的欣赏角度比较刁钻,他俯瞰着杏花在水中的倒影,就已经觉得非常美丽,无法言喻了,完全忘记了杏花本身要比倒影美丽得多!
哇,这种写作手法未免也太牛掰了吧?夸一个人好看时,你别直接说,完全可以说,太阳底下你的影子好美啊。
后面那几句,就是借助杏花联想到了陈后主和他的爱妃张丽华。在国破家亡的时候,陈后主什么都没带,却带着美丽的张丽华一起躲在了井中。虽说有点儿可惜,但是足以说明张丽华的美丽。其实也是一种彩虹屁的表现方式,借助张丽华解说杏花有多美。
但是理解到这一层还不够,我们要知道,当时王安石已经退休到了江宁居住,他觉得自己就跟掉进了井里的杏花一样,虽然高洁美丽,却再也无法施展抱负了。
四、王安石笔下的荷花,有种不自知的美丽。
荷花是大家都喜欢写的题材,因为荷花高洁美丽,且只开那么短暂的一段时间。最关键的是荷花管用啊,其他花开了,除了美丽,大多数都没什么用。可荷花谢了以后,有莲子可以采摘食用。荷花脚底下还有藕可以挖出来炒菜吃。荷花本身包括荷叶都可以入药。除了美丽,荷花的用处太多了。
王安石对荷花的喜爱,自然也能真情流露地写在他的诗词里,比如这首《荷花》:
亭亭风露拥川坻,天放娇娆岂自知。一舸超然他日事,故应将尔当西施。
这里的荷花,如同西施一样美丽。你以为美丽就结束了?最可贵的是,它虽然美丽动人,自己却浑然不知,这才是写美丽的最高境界啊!
很多现代女性,当别人夸她们美丽的时候,她们一般是怎么回答的?肯定是:哎呀,哪有,长得一般啦。
其实内心早就笑开了花,不自知,或者表现得不自知,往往才是体现美丽的最好方式。显然王安石把人性的这一点把握得很准确。
总结:王安石笔下的花,实在是太多了。
根据统计,王安石笔下写过351次花,其中花的种类大概有这么一些:荷花、杏花、梅花、兰花、菊花、石榴花、柳花、杨花、桃花、丁香花、槿花、海棠花、金沙花、芙蓉花、桂花、石竹花、蔷薇花、紫薇花、芦花等等。
真的是万万想不到,一个铁血硬汉形象的王安石,居然有如此柔情的一面。这么多花中,王安石偏爱的,自然还是梅花,足足提到了41次,此外就是荷花了,也有32次之多。
参考资料:《临川先生文集》、《宋史》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